惯儿不孝,肥田生瘪稻
2014-05-23纳兰泽芸
纳兰泽芸
快过重阳节的时候,我给一位老家的长辈打电话问候。这位长辈的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家里的田地都是老两口种着,很辛苦。从前回老家时,看到他们那饱经风霜的脸,就觉得他们真是不容易。从心里,就对他们格外关怀一些,过年过节时,会打个电话问候问候他们。
与老人寒暄了一阵子,我问她今年田地里的收成怎么样?老人叹了口气说:“今年收成不好,夏天的时候儿子回家来帮忙去田里施了一回肥,他没经验,把肥施多了,田太肥了,稻子瘪壳得好多,一亩田只收了几百斤稻谷,刨掉农药化肥人工,今年等于白忙了。唉,肥田生瘪稻啊。”
“肥田生瘪稻”是一句俗语的后半句,整句俗语应是“惯儿不孝,肥田生瘪稻”。
我安慰了老人几句。挂断电话后,我若有所思。
可不是,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思维里,田嘛,当然是越肥越好啦,越肥稻子长得越好,稻谷一定结得个大粒满。可是,错了。太肥的田,会让水稻疯长,又高又密的稻叶纷披下来,阻挡了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稻秆就容易倒伏腐烂。此外因为营养太好稻叶肥嫩,极易招来害虫。最致命的是营养太好导致水稻贪青晚熟不灌浆,瘪谷大量增多,产量大幅下降。正常情况下亩产一千多斤的田,如果肥太多可能只能亩产三四百斤。
原本我们以为为水稻多多地施肥,一定是“爱”它,可是怎料,害它不浅。
与“肥田生瘪稻”相对应的是“惯儿不孝”——原本我们认为自己娇惯孩子、宠溺孩子,那是“爱”孩子,可是,最后我们才知道,那是害孩子。
近一年来备受各方关注的“李某某”一案终于尘埃落定,以“李某某被判刑十年”而告终。“李某某”一生中最好的十年青春年华,将要在高墙之内度过。虽说这是他犯罪应得的惩罚,但是不得不说,“李某某”走到今天这一步,与他的母亲过于宠溺不无关系。正如有网友给李某某母亲写的一封信里所说:“作为一名父亲,在我儿子未满18岁前,我不会给他买豪车,不会让他开着豪车上路违章几十次还找人帮他摆平,更会以身作则地告诉他不能酒后驾车。作为一名父亲,在我儿子未满18岁前,我不禁止儿子和朋友喝酒,但不会让他夜里12点还厮混于酒吧,也许我不能把他绑在家里,但至少我不会给他去酒吧消费的钱……”
作为母亲,爱子心切,舐犊情深,人之常情。但一味无原则、无是非地袒护、包庇甚至纵容,就有失偏颇了。她自认为自己是在“爱”孩子,其实,她不知道,正是这样,孩子才会不辨是非地一步步接近那个冰冷的监狱。
家境再优渥,也不宜放任孩子无节制地奢靡。约翰·洛克菲勒是上世纪美国第一个亿万富翁,尽管富甲天下,但对孩子们的管束却极为严格。他认为,条件优渥家庭的子女如果在物质上不加以约束,会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走上歧路。洛克菲勒的几个孩子虽然生长在全美最富有的家庭里,但“节俭”一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洛克菲勒每周给每个孩子零花钱1美元50美分,最高不超过每周2美元,并且要求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下周领零花钱时交父亲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发10美分,否则惩戒性地减10美分。
就这样,这些生长在最富裕家庭的孩子们,从小练就了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本领,长大后都成了经营企业的好手。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这个创造零售业奇迹的父亲,虽然拥有着巨大的财富,但对孩子们依然从小教育他们“勤俭”。沃尔顿从不给四个孩子零花钱,孩子们的零花钱都得靠自己的劳动去“挣”。孩子们跪在商店地上擦地板,帮助装车卸货等等,父亲付给他们像工人一样多的工钱。并且,沃尔顿还鼓励孩子们将赚到的钱入股变成商店的股份,这样商店赚钱之后,孩子们的小投资也有不错的回报。
在澳大利亚,人们生活普遍比较富裕,但是人们对于孩子也同样从小严格要求,他们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认为,太娇惯孩子会让他们成年之后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并缺乏自制力而被社会淘汰,这无疑是害了孩子。
而在中国,还有相当多的父母亲似乎并不太懂得这个道理,无底线地娇宠孩子,尤其在物质或金钱上一味地放任孩子。
当父母们喊了无数遍“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时候,可曾想过:父母们无原则地溺爱与放纵,会使从小从未经历过物质艰苦和精神挫折的孩子不知“辛劳”和“珍惜”为何物,当父母满足子女的能力与子女日渐膨胀的私欲反差渐大时,就极易导致子女的精神和行为的扭曲、乖张。
古老的寓言里一对勤劳的夫妇为了教育无度挥霍的儿子,令其不准带分文去外面自谋生路。一个月后,儿子回来,将一枚辛苦赚来的铜板放在粗糙的手掌上呈给父母看,父亲一把抓起铜板扔进火盆,儿子立刻扑向火盆抢出铜板——他实在太懂得赚取这一枚铜板的艰辛了!
“雄鹰翱翔天宇,有伤折羽翼之时;骏马奔驰大地,有失蹄断骨之险。”那么,鹰就不飞,马就不奔了吗?孩子的人生亦然,艰苦与挫折就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惯儿不孝,肥田生瘪稻。这虽是一句朴素的俗语,但折射出的育儿至理,令我们感怀,并深思。
(编辑/袁恒雷 刘昌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