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教育培训重如泰山

2014-05-22郭智奇

农民科技培训 2014年5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民素养

郭智奇

民以食为天。在我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天大之事,处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除依靠科技进步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民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最终归结于农民受教育培训的水平。因此,农民教育培训如同食品金字塔的基座,支撑老百姓那片“天”的砥柱,其意义重如泰山。

人是社会生产主体和第一生产力。“没有高度知识化的农民,就没有高度现代化的农业。”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在连续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把农民教育培训提到了战略高度。2012年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提出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4年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农业部也连续多年把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工作。这足以说明国家对农业人才培养、农民教育培训的高度重视以及农民教育培训具有的重大意义。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保障国家粮食长期安全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留乡务农人员以妇女、中老年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过50%,占农民工总量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没种过地、也不愿意回乡务农,今后“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只有抓住那些有意愿、有能力务农的农民,对他们进行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培训,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才能确保农业“后继有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另外,只有通过对农民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才能实现对农产品从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等整个产业链的安全把关、规范生产,才能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的基本现状依然没有改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仅为5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我国是最大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国,但化肥、农药利用率均仅为30%~35%左右,比欧美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以上。随着传统小农生产加快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现代农业对能够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够操作使用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不经过长期的农民教育培训,有效缩短农民在技术、观念上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将无法支撑。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拓宽农业获利空间,缩小种粮、养猪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增加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务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2底,我国家庭农场数达到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占到了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他们的经营总收入为1620亿元,单个家庭农场的平均收入达到18.47万元,远远超出了一般农民家庭的收入水平,这些农场主就是率先接受教育培训,具有了较高技能和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构建和谐安定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自古以来农业就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础,直到今天亦如此。不同的是,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较过去发生了深刻变革,农业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不仅要让人们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不仅要高产出、高效益,还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营造美丽乡村……今天的农业已不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民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存状态,靠力气、靠经验、靠手艺,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必须依靠农民教育培训,把务农农民培养成为有专业技术、有经营能力、有道德素养、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农民富裕了,农村稳定了,农民文化素养水平提升了,社会、国家才能呈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基石。中国是农业大国,亦是农业人口大国,作为第一产业——农业的从事者,农民的教育培训,关乎粮食安全,关乎经济安全,关乎国民素质的提升和民族进步,可谓重如泰山。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民素养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饸饹面“贷”富农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