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艺精湛 韵致飞扬——我国邮票上的青铜艺术

2014-05-22邹小亮喻学成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后母铜器铭文

邹小亮, 孙 毅, 喻学成

(1.江西省南昌市集邮协会,南昌330008;2.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贵溪冶炼厂冶化研究所,江西鹰潭335424;3.江西省鹰潭市集邮协会,江西鹰潭335000)

青铜是指红铜与锡、铅等其它化学元素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色故而得名。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也是早期铜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被发现后,便逐步在人类生活生产等各大领域广泛运用,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一、中国的青铜文化

我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一是形成期,距今 4500~4000年;二是鼎盛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1600余年;三是衰变期,指战国末期到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大减,而且其主要用途、构造特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

青铜器自诞生之日,就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信仰、审美等密切相关,体现并映射出强烈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了青铜文化。在青铜时期,古人以高超的冶金技术,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精湛的制作技艺,给我们铸造了众多的精美青铜器物,给大家留下了无与伦比的精美瑰宝,更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器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占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我国古代出土的青铜器特点是既广又多,仅就汉代以来有记录且有铭文的青铜器就超过一万件。我国古代青铜器造型多已容器为主,这与西方青铜器以兵器为主的特征相比,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和包容性也可窥知一斑了[2]。

我国古代青铜器虽然以容器为主,但其造型亦相当丰富,它包含了酒器、食器、水器、生活用具等等,单是酒器类中就有20多个器种,同时,在考古发掘中也出现过货币、兵器、乐器、铜镜、玺印等,其质量很高,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青铜器精湛的工艺、诡异的形状、华丽的文饰,为我们研究青铜器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素材,这也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开始[3]。

二、邮票上的青铜器

邮票有着“国家名片”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邮票图案精致绝美,而青铜艺术作为华夏灿烂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自然也在邮票上得以展示[4]。为了体现中国古代铜器艺术的辉煌成就,让更多群众在方寸邮票上感受到青铜器的精湛工艺和飞扬韵致,在1964年、1982年和2003年我国分别发行了《殷代铜器》、《西周青铜器》和《东周青铜器》邮票,这三套青铜器邮票每套各为8枚,虽然邮票大小不一,但设计者在手法上力求得统一、和谐[5]。虽然这三组“青铜器”邮票其发行时间跨越了40年,但整体欣赏仍大气悦目,有着邮票独特的连续性、观赏性、系列性。这三套邮票在印制方法上均采用一雕多影进行,青铜器的层次、轮廓、纹饰在雕刻凹版印刷是得到体现,重点突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精悍工艺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邮票设计上更加突出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这种雕影套印的方法起到了互为映衬、互为补充的作用。

我国台湾省自1961年开始先后发行数组“古物”邮票,其中就多次出现青铜器,既弘扬了华夏民族悠久之历史文化,又让古代文物艺术为举世所欣赏。之后在1975年和1976年还分别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之历代青铜器为素材,发行了《古代铜器》邮票各一组(每组均为四枚)。

本文通过方寸邮票一起让大家感受这国之重器——青铜器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

(一)《殷代铜器》邮票

《殷代铜器》特种邮票于1964年8月25日发行,以八件具有代表性酒类和炊器的青铜器展现了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见图1。这八件青铜器分别为父戊舟爵、亚觚、灭父乙觥、斝、四羊尊、戊箙卣、龙虎尊、司母戊鼎。

图1 《殷代铜器》特种邮票

殷代是我国青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顶峰,主要是以安阳殷墟和郑州商城为中心,体现了当时青铜社会的繁荣程度,这也为后来两周青铜器的设计、铸造、发展奠定了基础,殷代青铜器花纹多、立体装饰强,内容丰富。

《殷代铜器》邮票的第五枚为四羊方尊如图2示,属于当时的礼器,是祭祀用品之一,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是最大的方尊,其重大约有34.5公斤,高为58.3厘米,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美妙绝伦的,因为它集浮雕、线雕于一体,将立体雕塑与平面纹饰相互融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巧妙结合起来,铸造工艺更是异常高超,乃“臻于极致的青铜文化典范”[6]。

图2 四羊方尊

《殷代铜器》邮票的第八枚“后母戊”青铜方鼎(图3,曾称“司母戊鼎”,重有875公斤,高1.33米),因在方鼎的腹部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而得名(“后母戊”是应该是某位商王母亲的庙号)。该器形制巨大,雄伟庄严,是我国青铜方鼎的极品,它是迄今为止所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通过其重量、形状、铭文等反映出当时的殷商青铜冶炼、铸造的技术水平是如此之高,“后母戊”青铜方鼎是我国商周青铜器的杰出代表作,代表着商代青铜器冶铸技术的最高水平,堪称国宝之宝[7]。

“后母戊”青铜方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其腹部呈长方形,下有柱足有四根。在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在腹部周缘饰有饕餮纹,在其足上端饰有浮雕式饕餮纹,下面还衬有三周凹弦纹。该青铜方鼎也藏于国家博物馆。

图3 “后母戊”青铜方鼎

中国邮政在2012年7月发行《国家博物馆》特种邮票1套2枚,采用的《殷代铜器》邮票的第四和第八枚邮票图案,以票中票的形式再现了其馆藏精品“四羊方尊”和“后母戊”这两件国宝级青铜器,见图4。

图4 “四羊方尊”和“后母戊”

(二)《西周青铜器》邮票

1982年12月25日发行的《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采用了八件经典的西周青铜器,见图5。它们分别是何尊、伯矩鬲、利簋、牛首夔龙纹鼎、折觥、蟠龙兽面纹罍、燕侯盂、日己方彝。

西周是青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在这时候,我国的青铜冶铸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提高,青铜器不但在数量增长,而且在种类上也得到丰富及更新。这时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兵器、乐器、工具、杂器等等。

图5 《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

西周铜器继承商代铜器的优点,并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其鼎基本保持口沿立耳、浅腹、柱足的商代式样,但方鼎的柱足已向细长发展,方座的双耳或四耳簋为本期特有的形式。

《西周青铜器》邮票的第四枚“牛首夔龙纹鼎”于1979年在陕西淳化出土,见图6,此鼎圆腹、直耳、柱足、足沿外折,在腹部有三个兽头,与鼎的三足对应,鼎口下一周纹饰是由两条夔龙纹相向相成的饕餮纹,该器形宏伟,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是已发现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一件[8]。“牛首夔龙纹鼎”腹部铸三牺着大錾,十分罕见。腹下近口沿处饰龙纹,两龙相对,构成兽面纹饰,兽口下有一牛首,兽面作啖食之势,足部饰带棱脊兽面,形制、纹饰都很特别,体现了青铜器体形庞大、气势恢宏。

图6 牛首夔龙纹鼎

在西周时期,青铜器在铸工、造型等方面都有许多传世佳作,这些青铜器上有长篇铭文记载,介绍了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艺术成就等许多的重要内容,是我们研究青铜器的重要史料[9]。

1961年2月1日我国台湾省发行的“古物”邮票中就有一枚为著名的西周青铜器——毛公鼎,见图7。此件铜器通耳高53.8厘米,深27.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围145厘米,宽48.l厘米。此鼎是一件完好无损的稀世珍品,于道光末年(1850年)在陕西岐山出土,系西周宣王的叔父毛公所铸造,铭文达到了四百九十七字,是目前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更是西周青铜器经典名作,鼎铭表达了周宣王孜孜图治的决心,对我们研究西周晚期政治、经济、历史都很有参考价值,同时也是一篇金文(钟鼎文)书法的典范[10]。

图7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

2003年2月22日我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邮票,其第一枚采用的就是毛公鼎上铭文,见图8。该铭文笔法端严,线条饱满,结体庄重,令天下书法家们无不为之倾倒。书法家李瑞清就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可见毛公鼎的铭文在中国书法史做的地位和作用。

这篇历史巨制,更得到郭沫若先生称赞——“抵得上一篇《尚书》”,可见,毛公鼎上铭文在内容上、在艺术上也有着极具重要的研究价值,是青铜器文化的精髓。

图8 《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邮票

(三)《东周青铜器》邮票

2003年12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东周青铜器》特种邮票,见图9,分别为龟鱼纹方盘、秦公簋、中山王厝铁足鼎、曾侯乙匝、神兽尊、凤纹尊、莲鹤方壶、龙兽提梁盉。同时还发行了小版张一枚,此小版张含“中山王厝铁足鼎”邮票八枚,同时在边饰上印有其它七件青铜器,见图10。

图9 《东周青铜器》特种邮票

图10 “中山王厝铁足鼎”邮票

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家个性张扬,也崇尚浪漫,个人的意识形态也空前活跃。青铜器由逐步由重变轻变巧,工艺制造的过程也由浓厚转向写实,同时,其纹样装饰更接近于生活和实际,也被更多人所接受和使用,并出现在当时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此套《东周青铜器》第七枚——莲鹤方壶是传世绝品,见图11。它为春秋早期郑国国君郑子婴的礼器,体现了当时国君的地位和权利。1923年莲鹤方壶在河南新郑城关李家楼出土时为一对,目前一尊为河南博物院收藏(高120厘米,顶盖有裂纹),一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高126厘米,底部有少许残缺),邮票中采用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那尊[11]。

图11 《东周青铜器》——莲鹤方壶

通过邮票,我们可以看见莲鹤方壶,造型气派,装饰华丽。两旁有龙形大双耳,器身长颈、垂腹、圈足,壶上有冠盖,壶冠为双层的莲瓣形,在莲瓣中间有一立鹤起,造型生动、活灵活现,其展翅飞翔的神态体现了当时青铜器文化的发展现状,这是一件有着人文内涵的中华国宝。在当时的铜冶炼技术、工艺制造情况下,有如此构思新颖,设计巧妙“大作”实属不宜。现在,莲鹤方壶还经常到海外巡展,为进一步探讨青铜器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青铜器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文化使者”的作用,它也被誉为“东方最美的青铜器”。

三、结束语

除了青铜器的系列邮票外,在新中国的其它题材的邮票上也出现过许多青铜器邮票,如:1990年发行的《秦始皇陵铜车马》邮票,如图12所示、2000年发行的《中国古钟》邮票等等。由于青铜器的特殊文物和文化价值,一般人目前只有在博物馆才可见到,而方寸邮票上的青铜器为喜好和研究青铜器的朋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青铜器邮票也由此成为我国邮票中最厚重的部分之一。正是由于这些精美的青铜器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蕴藏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大家细心品赏方寸邮票上的青铜器,亦其乐无穷。

图12 《秦始皇陵铜车马》邮票

[1]马文婷.一件出土西汉青铜鍪的保护修复[J].丝绸之路,2013(4):132.

[2]朱志娟,郑建启.青铜文化考[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3]王钰锋,胡 慧,从神坛走向生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112-113.

[4]耿守忠,杨治梅.中国集邮百科知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419-420.

[5]狄超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6]耿守忠,杨治梅.中国集邮百科知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419-420.

[7]刘佳维,牛炳仁.新中国邮票上的文物[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13.

[8]耿守忠,杨治梅.中国集邮百科知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805-809.

[9]邵柏林.青铜器艺术的瑰宝[J].集邮,1982(12):8.

[10]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毛公鼎[N].石狮日报,2003-07-23.

[11]刘 鸿.方寸上的东周青铜器[J].集邮,2003(12):5.

猜你喜欢

后母铜器铭文
所有的好终将被看见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捅破那层窗户纸
捅破那层窗户纸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捅破那层窗户纸
由新见阳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铜器及相关问题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铜婚
山西定襄中霍墓地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