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混的时尚圈
2014-05-22梁莹菲
梁莹菲
时尚圈,是很多人趋之若鹜的神圣之地,看那些瘦成一道闪电的模特在T字台上昂首阔步,再看那些设计师们一个比一个有型有格,周旋在每个聚光灯交汇的地方,这是否就是理想中的后乐园呢?或许那些尚在时尚圈门口打转的留学生们最有发言权,半夜的工作室,混乱的时装秀后台,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时尚圈好玩吗?他们说看上去很美,背后都是一把辛酸泪。
留学生:你接受了非常正统的关于时尚和时装的教育,并坚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到现在了,很不容易,想问一下当初你是怎么踏上了时装这个行业的呢?
Lavender Xu:其实和你预期的或许不同,我加入这行刚开始是非常随机的。高中时我只是希望出国留学,而学校申请之后就得选专业,因为国外大学大一大二是通课,之后想转专业也容易,同时对画画比较感兴趣,觉得“学设计”听起来很酷,多种原因之下就决定先选“fashion design”这个专业了。
后来就去了伦敦那个学校,接受了比较正统的时尚概念,所以就想学下去吧,由于我是一个比较学术的人,于是就把时装当成一种学问来研究了。大家喜欢谈论的各种时装周,或是由时尚而衍生出来的职业比如公关、编辑、时尚摄影什么的,看起来很炫,但我想做的事情跟他们不同,我希望更关注时装本身,而这一点都不炫。
留学生:作为行内人,能说说你眼中的时装周吗?
Lavender Xu:很多人都很关注时装周,但对整个时装产业来说,时装周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部分,说白了就是一个产品发布会,尤其对设计师来说简直是nothing,我们真正的生活其实是一年四季坐在办公室里研发产品,做新的设计,反复修改。现在时装周这个东西变成了娱乐行业的载体,时装周上有很多名人、明星、潮人时尚博主什么的,他们都纷纷来到这里想要火一把,想要被镜头对准,这让参加时装周变成为一种自我宣传的方式,当然如果产品发布会没有关注度,没有明星名人的带动,让这堆衣服成为“潮流”,时装也会卖不好。
留学生:你在时装周里具体的工作是什么?
Lavender Xu:我从assistant到fashion coordinator都干过。比较考验人的是fashion coordinator这个职位。当时真的瞬间就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了,前期我需要参与服装的研发制作过程,然后走秀开始前一周要安排好模特试衣,衣服的整理搭配设计整体风格,并将模特跟服装的最终配搭方案一一拍照,记录好。最后我还得统筹走台当天的流程,以便整个show的有序进行,不出差错,这整个忙活了一周,最后就是台上十五分钟的精彩。干好这份工作,需要强大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对细节的敏感度,还得是个乐观开朗,能协调大家情绪的人。
留学生:和这么多知名设计师合作过,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Lavender Xu:说实话,做服装这行的人,大多是完美主义者,眼里揉不进沙子。所以他们做事常常不太按时间进度走。这时便需要一个coordinator来控制住局面,一边照顾搭配师和总监的完美主义,一边调整总体进度,尽量在限期前完成。这是一个高强度并且劳心的事。
留学生:这种状况挺让人崩溃吧?
Lavender Xu:特别崩溃。整个做下来感觉人都要瘫了,经常是从早上7点做到晚上10点,但还必须时刻保持微笑,满足他们各种奇怪的要求。比如搭配服装的时候,设计师会突然看一条裤子不顺眼,然后觉得换同款的裙子会比较好,于是从设计到版师到样衣室都要开始精神紧张地修改设计,甚至重做。总之吧,不像外人觉得的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光鲜亮丽的那一面见多了 也就没那么好玩了, 剩下的全是工作。
留学生:情绪不好或者压力太大的时候,你会怎么调节呢?尤其是一个人在国外,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感觉特别不好?
Lavender Xu:看看那些一架子一架子的衣服,包包鞋子,还有原本只能在照片杂志上看到的可心儿美人们,还是很难不心情愉悦的,时装周过后,公司一般会休息一周 。所以会给自己放个假。
留学生:你的工作环境里中国人多吗?
Lavender Xu:几乎没有,上学时,年级里只有我,和一个日本女孩是国际学生。 后来又转来一个香港女生。我很幸运地成为专业里第一个大陆学生。 后来毕业后去纽约工作,认识了一些做服装的中国人,但大多都是早年移民过来的阿姨叔叔,做版师和样衣工职位的。像年轻的设计师,中国人是非常少的。 所以我们这些人要加油啦!
留学生:作为服装行业里稀有的中国人,你会感觉自己很特殊,或者会感觉到别人有特殊地对待你吗?特别是中国是个山寨如此猖獗的国度,而你们在从事如此有创造性的工作。
Lavender Xu:所以有点惧怕回国,担心回来之后会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作为一个“稀有”的中国人,在时装行业中一开始总有不被待见的感觉。但假如能拿出好作品来,大家还是会给予一样的尊敬。 所以还是看人吧,如果我们做的设计不好,就很难在这个圈子里混。
我在美国常跟一些华人朋友聊天,每当大家互相谈起自己专业的时候,我总被问得特别多。有的问题会有意思,但有的问题却会让我感觉很荒谬,他们觉得这个行业很特殊,经常会问我模特在后台是不是不穿衣服之类的莫名其妙的问题,总归就是带着好奇和偏见。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并没有对华人广泛开放的行业。
留学生:现在你对自己的职业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Lavender Xu:虽然不像那些设计大师把时装当成是毕生的事业,但我也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个行业确实特别难,很多学服装设计的人最终都走了零售管理的方向。我的很多同学也告诉我,很想继续做设计啊,可是却得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其实在这里,不论哪个种族的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就目前来说,这个行业在中国是个启蒙阶段。幸运的是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潜在消费者,我看到很多年轻的设计师都选择回国发展品牌,这令人非常欣慰。
A-JING
伦敦时装学院 服装纺织系 大二学生
留学生::作为一个设计工作室的实习生,你具体的工作是什么呢?
A-JING:跑工厂,买布料,做一些针织图案的缝接,手工缝制,剪布,剪纸样,各种繁琐活。总的来说就是为这次的时装周做准备。
留学生:可以描述一下你当时每天的工作流程和作息时间吗?
A-JING:早上十点到晚上十一点。加班是家常便饭,工作量也大。通常看到有没完成的东西就要主动去做,一个早上连三件毛衣,要快要好要完美,做得不完美他们会要求你不断做不断练,他们不容易相信实习生。
留学生:能描述一下工作室里的工作模式?
A-JING:工作室里的人有各自的分工,有管样品销售的,有管理市场的,还有一个主设计师,两到三个兼职剪裁纸样,管理杂物的工作室助理,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些实习生了,由工作室助理管理。
留学生:说说实习中不愉快的经历?
A-JING:在工作室实习的人挺多,但中间不断有人离开。管理我们的人有时会有很多无理要求,某些根本达不到的效果硬是让你想办法弄,记得有一个英国其他城市来的女生快走的时候还哭了,因为觉得设计师讲话太过火了,我们觉得我们花了时间金钱过来你们工作室,多多少少肯定是对你们有帮助的,但他们有种不领情的感觉,他们反而会觉得你们作为学生也能去体验时装周,应该感到荣幸。
主要他们设计师压力都好大,每天吸烟喝酒的。如果设计没有上一季精彩,便会很没面子,如果有一件衣服毁了,那整个系列也会受影响。做时装的不管是针对哪种类型的市场群,竞争都大。
留学生::能找个词来形容你所在的工作室的氛围?
A-JING:低气压。
留学生:能谈谈在实习中,你真正得到了什么?
A-JING: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个行业激烈的竞争。还有西方高端服装市场对手工艺的要求究竟有多严谨。
Alina Mak
美国雪城大学 时装设计系毕业现为香港某设计师工作室设计助理
留学生:请问你参加了哪一次时装周?当时的实习内容是什么?
Alina Mak :我参加了纽约2014的春夏时装周,当时是在一个设计工作室实习,内容主要是协助创意总监找相关资料,找物料,也要帮忙设计artwork 及整件衣服。
留学生:工作室的氛围是怎么样的?工作强度有多大?
Alina Mak :气氛很紧迫,必须在走show前把衣服都预备好。也要在买家来前把衣服的任何细节都顾及上,令买家可以细心挑选。所有人都十分认真和专业。
留学生:你们是如何合作准备好一个show的衣服的?能否介绍一下工作流程?
Alina Mak :主要由创意总监给出一个主题,我们作资料收集,依据指示,我们设计再经他们指导。他们通过后再根据设计去买材料及生产。生产后还要再得到创意总监认可了才算结束。一般设计会不停地被修改。也试过在show开始前两小时,因为设计师改变了注意,所以有些衣服得立刻重新做。设计师临时改变主意的事情常常发生。
留学生:结束这段实习之后,你对这个行业有没有什么改观或者体会更深的地方?
Alina Mak :感觉到这行业是由很多人的努力才会造就了华丽。一场show是需要很多人合作才成事这点让我有很深体会。而且时尚界真的一刻不停地在变动着。
留学生:有这么多大牌大设计师在上面,会感觉很难跟得上么?
Alina Mak :会的,有时会感觉到才华难施展,因市场提供的位置有限,在国外还感到好点,在国内的感受就会深很多,因为本土设计工作室大多小型,在资金跟市场占有率有限的情况下设计师一人要身兼数职,会很累。而在大品牌内做,工会分得很细,所以很多东西就没办法学习到。而且,大品牌里会很紧迫,很大压力。
时装界里亮眼的中国脸孔
1马可
最近的马可很红,因为给彭丽媛女士定制了一套出访俄罗斯的服装,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在这之前,她已经在业内广受肯定,96年她与伙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原创品牌“例外”,后又在珠海成立公益品牌“无用”,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手工艺。和其他将要介绍的设计师不同,马可的学习经历,都是在国内完成的,她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是老师眼中喜爱钻研的好学生。
在“无用”的官网上,马可对自己的设计理念做了详细的介绍,她渴望追求那些对现代人来说已落后的手工工艺,不合时宜的简朴风格,以创作出充满“人性关怀”的服装,并使人反思这个纵欲过度的时代。这种对于商业社会的反思与觉悟,注定让马可的设计在国内,乃至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
2文昊天
今年22岁的文昊天应该算是我国最年轻的高级成衣设计师了,他先后在法国STUDIO BERCOT 服装学院和马兰欧尼学院学习过服装设计。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有自己的高级成衣品牌Haotian Wen,2年前在巴黎发布了第一个时装系列。他说自己16岁就梦想着有自己的品牌,并开始投资,确实是个眼界开阔并敢作敢为的90后。而因为有一个女强人妈妈,文昊天总希望为像他妈妈一样的“大女人”们设计出品质精良,外表优雅的日常服饰。
3周翔宇
大胆前卫的设计概念,精心装扮的外形以及淡淡的雌雄莫辨的气质,设计师周翔宇仿佛更接近国人对新一代时装设计师的想象。在荷兰海牙服装学院毕业后,周翔宇选择回国发展自己的品牌Xander Zhou。与上一辈的设计师不同,周翔宇并不觉得“中国元素”有什么大不了的,他甚至觉得设计师应该是无国界的,多种的文化符号在他的设计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王海震
2012年伦敦时装周里压轴揭晓的Fashion Fringe奖项第一次颁给华人设计师,他名叫王海震,而为了这个奖,他已经在国外的时尚圈里苦苦打拼了9年之久。本科学习建筑的他后来遵循了内心的选择来到英国,但命运仿佛想给更多磨练这个男人。面试中央圣马丁时他才发现了自己和别人存在巨大的差距,只好辗转到伦敦时装学院,经过两年的学习,2年后他终于成功走进了梦寐以求的中央圣马丁大门攻读研究生课程。圣马丁主张创意,希望学生一出来就成立自己的品牌,有很多学生确实做到了,而王海震不同,他毕业后又去了多个品牌工作,他说这只是为了拿到工作签证的无奈之举。
5万一方
万一方说,自己常被人错认为是万一方的实习生,这个充满南方人温婉气息的姑娘,有着让人咋舌的牛逼战绩。她在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完成本科课程,并成为了第一个毕业成绩第一的中国人,此后她获得了全额奖学金,继续在这攻读研究生课程,她的导师Louise Wilson是著名的英国时尚教母, Alexander McQueen,Jonathan Saunders, Christopher Kane等大牌设计师都曾随她学习。在万一方完成了硕士的毕业作品后,她的女装系列中的两件服饰被巨星lady gaga借用成为演出服,从此这个小姑娘便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