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高心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4-05-22颜吉平李俊峰王黎洲
颜吉平 李俊峰 王黎洲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高心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颜吉平 李俊峰 王黎洲
目的 探讨分析在高心率患者中应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6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心率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中, 96例患者冠状动脉成像显示良好, CTA成像成功率为90.5%, 血管异常30例。54例患者同时给予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A)检查, 节段符合率为87.9%。结论 在高心率患者中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能提供较满意的影像资料及可靠的诊断结果, 且其具有无创性优势, 临床上可作为高心率患者筛选冠心病的首要检查方法之一。
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高心率
相关报道表明,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冠状动脉的无创性成像一直以来就是放射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本院自2010年2月开展双源CT在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来, 在高心率(>89次/min)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6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心率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6例, 女50例, 年龄31~79岁, 平均年龄(56.3±1.2)岁。其中54例患者在CT检查后行DSA检查, 106例患者心率均>89次/min, ≤131次/min。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对患者进行回顾式扫描。扫描前患者停用一切降低心率药物, 常规禁食禁水4~8 h, 扫描前5 min给予硝酸甘油气雾剂舌下喷雾2喷。常规训练患者呼吸, 使其在扫描期间能够很好地配合屏气。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机架旋转一周时间设置为0.33 s, 扫描螺距设置为0.20~0.43 mm, 采用自动触发扫描系统, 扫描时会根据患者心率变化进行自动调整, 扫描条件为2个球管的管电压均为100或120 kV, 电流为320~350 mA, 探测器层厚为64×0.6 mm, 准直为32×0.6 mm。在兴趣区CT值达到设定值110 HU时, 延迟4 s(患者屏气)后自动开始扫描。自头至足方向﹑自气管隆突至膈角水平进行顺序扫描。扫描时间设置为5~11 s。后运用影像三维重组技术进行后期处理。
1.3 狭窄程度[2]及图像品质[3]评价 冠状动脉狭窄分为轻度:狭窄面积<50%;中度:50%≤狭窄面积<75%;重度:狭窄面积≥75%, 血管完全闭塞。图像品质分为优秀:无伪影,完全可进行影像学分析;良好:有轻微伪影, 可进行影像学分析;尚可:有中度伪影, 能满足诊断分析;差:有严重伪影,不能满足诊断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SPS11.5统计软件, 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6例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显示, 1446个节段均显示良好, 均符合诊断要求, CTA成像成功率达到90.9%。30例显示有血管异常, 其中22例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造成狭窄, 4例由于冠状动脉肌桥, 2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2例左室壁瘤。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54例(810节段)患者中, 双源CT诊断显示有60个明显狭窄节段, 漏诊6个节段, 误诊2个节段, 节段符合率87.9%。
3 讨论
冠状动脉主要走形于心脏表面, 其会随着心肌收缩与舒张进行快速移动, 实施冠状动脉CT成像时在等容收缩或等容舒张时段进行抓拍是关键, 否则将形成运动伪影甚至信号丢失而影响到结果。双源CT时间分辨力高达83 ms, 100次/min的心率, 心动周期约600 ms, 重建时相约为心动周期的1/7, 对于高心率患者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影像资料, 且无需使用药物控制心率, 既能对血管形态﹑走行实施有效评价, 利用4D软件对心脏及瓣膜功能进行评价, 且其应用辐射剂量较低。本组中106例均为心率>89次/min的高心率患者, 绝大部分节段通过图像后处理均能满足冠状动脉影像诊断标准, 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发现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节段符合率为87.9%。与先前报告的文献[4]结果基本一致, 但较Oncel等[5]报道的数值略低。
综上所述, 在高心率患者中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已经得到很大提高, 能提供较满意的影像资料及可靠的诊断结果, 临床上可作为高心率患者无创筛选冠心病的首要检查方法之一。
[1] 刘成磊, 杨立民, 徐凯.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心率失常患者中的初步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10):1447-1451.
[2] Ohnesorge BM, Flohr TG, Becker CR, et al.Multi- slice and dualsource CT in cardiac imaging:principles, protocols, indications, and outlook .2 nd ed.Berlin Springer-Verlag, 2007:327-358.
[3] 陈燕浩, 谢元亮, 王翔, 等.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3, 5(274):653-657.
[4] Tsiflkas I, Drosch T, Brodoefel H, 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and image quality of cardiac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Int J Cardiol, 2010, 143(1):79-85.
[5] Oncel D, Oncel G, Tastan A.Effectiveness of 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initial experience.Radioiogy, 2007, 245(3):703-711.
635000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CT中心(颜吉平李俊峰);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王黎洲)
王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