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首都警务航空总队

2014-05-21崔宇

航空知识 2014年5期
关键词:警用东风警务

崔宇

从除夕夜说起

月30日,除夕夜,当人们尽情享受着节日喜庆的时候,一支特殊的平安警队开始了他们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守卫任务。“为了保证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警航总队的大部分民警都要在单位值班。”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总队长的杨东风信如是说。2014年已经是北京警用直升机连续第5年执行春节空中巡视任务了。除夕夜都是合家欢聚的时候,但对于警务航空总队的飞行员们来说,这反而是工作量更大的一天。“地面指挥部,我是警航07,我机组在西四环岳各庄桥向西大约两千米处发现疑似火情,请通报地面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勘查情况。” 飞行大队副大队长任晓峰一边操纵直升机,一边向地面报告情况。“每年的春节,除夕夜将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烟花燃放的安保工作是我们春节任务的重点,我们需要坚守到后半夜才完成任务。”任晓峰说。

空中交警

在北京,如何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减轻道路的拥堵情况,人们想到了直升机。2012年12月,北京市公安局全面启动实施了高峰交通勤务。根据市局的相关决定,交管局和警航总队共同筹建专业的空中交警队伍,由交管局指挥中心民警登机,在早晚高峰时段对各主要路段、交通枢纽、易发生拥堵路段执行空中指挥、巡逻任务。

“指挥中心,我是交管局空地联勤指挥员。现在警航01机组正在东三环上空巡逻,发现国贸桥东由西向东出京方向出现严重拥堵,请马上调派附近巡逻民警进行疏导。”类似这样的空地对话,每次飞行任务中都要重复多次。一般情况下,大约半分钟后,地面交警就会驾摩托车赶赴拥堵地段疏导交通。根据北京的交通特点,每逢周一和周五早晚高峰时段,都是城区交通压力最大的时候,所以,空中交警队的巡逻也大都安排在这些时段进行。警用直升机搭载交管局空地联勤指挥员按照预定巡逻航线,对市区主要环路、交通主干线、联络线以及流量集中的高速公路等上空巡航,观测路况、查找拥堵节点、发现事故或故障车辆。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长距离拥堵,警航总队会利用直升机观察范围广、视野宽、速度快等优势,将重点观测现场周边交通状况、车辆拥堵情况和外围交通组织情况报告地面,协助地面交管部门进行交通组织决策,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固定事故现场,及时取证,更可以为交管部门研判、为改进拥堵路段的疏导方案提供有力依据。不仅如此,警用直升机在巡逻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发布,为广大市民避开交通拥堵点、顺利出行提供便利。

2012年12月21日,北京警方的高峰交通勤务空中飞行警务指挥机制正式启动。就在启动日当天的交通晚高峰期间,16时22分,警用直升机传回信息,在北京五环路上发现一起交通事故。地面指挥中心立即调派最近的警力前往现场处置。参与交通巡视指挥的警用直升机与地面指挥中心保持实时通讯联系,将空中观察到的道路交通情况随时回传。直升机拍摄的路况画面也同时在指挥中心显示,作为调度警力的参考。“与地面监控设备相比,警用直升机可以更宏观地拍摄某一区域的交通情况,方便地面指挥中心全面掌握路况信息,我们指挥中心在调配警力时也可以有的放矢,大大减少了警力浪费的现象,”一位交管局指挥中心负责民警说,“全新模式的空地联勤立体化、扁平化指挥,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

几次野外救援

在国内,频繁使用直升机进行野外救援无疑是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新鲜事。“我们自成立以来,多次担任野外救援任务,”北京警航总队长杨东风说,“很多人印象中的空中救援就是开着直升机在山间盘旋寻找,居高临下,很容易找到目标。其实不然,如果盲目在空中寻找,如同大海捞针,光凭肉眼发现目标的机会很小。”

寻找“风信子”

2011年4月4日凌晨5点,市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在房山区猫耳山上,北京理工大学“风信子”登山社团组织的38名登山队员中,有2人掉队,失去联系,请求救援。接警后,北京市公安局出动300多名警力进山救援。为提高搜索效率,北京市公安局决定启用警用直升机参与搜救,这也是北京警务航空队第一次执行野外救援任务。接到命令后,警务航空队立即启动救援应急预案——飞行员进入紧急任务飞行前准备,做起飞前检查,飞行调度室即刻联系北空请示紧急放飞。总队长杨东风担任营救任务直升机长机的机长,与机组成员进行协同,制定多套搜救方案。6时25分,2架警用直升机跟进起飞,直奔猫耳山上空。经过20分钟的飞行,直升机编队到达搜救区域,杨东风命令2架直升机取好高度差,采用盘旋、悬停等多种方式,沿着尚有积雪的猫儿山从山顶至山谷开展超低空严密搜索。“当时我们机组成员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分别从不同角度向外观察搜索,”杨东风说。在山区,如果没有什么醒目的颜色或反射光很难发现地面目标。于是,救援机组通过地面指挥部,让地面救援人员用手机告知被困人员,可以利用反光点照射直升机,以便于机组发现他们。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当直升机飞至一处向阳面山谷时,从山顶上反射下来一束光线照进杨东风的驾驶舱,杨东风一边兴奋地通知机组人员发现了疑似目标,一边操作驾驶杆向目标点迫近。8时15分,杨东风将直升机悬停在一处山脊上方10米处,并用绞车将搜救人员放下,陆续将被困人员救出。“一名掉队的登山队员使用一块手表,加上简单的反射常识,救了他们两个。” 杨东风说。

寻找台湾老人

2013年4月5日,北京警方接到报警称,一位从台湾到北京的60岁老人在门头沟深山里失踪。警务航空队接到命令后随即派出直升机参与搜索救援。因为失踪人员年纪较大,为了以防万一,直升机上除了飞行员和任务员外,还特别安排了医务人员随行。到达门头沟山区时,由于当时无法确定搜寻范围,后舱任务员要到地面搜救指挥部去了解情况,“但那个山沟里没有平地,根本找不到可供降落的地方,在空中盘旋几圈仔细观察以后,我决定在一条小河的桥上降落,” 杨东风说,“那条河上有两座桥,但只有一座桥可供降落。另外,桥周围还有树和电缆线,这些都对直升机的安全降落构成很大的威胁。” 杨东风一开始想把主轮搭在桥上,前轮悬空,但是当直升机刚下降到离桥面两三米的时候,河水就已经被旋翼产生的强气流卷起,形成厚厚的水雾,能见度瞬间变得很差。加上现场为山谷,不时有6到8米的侧风,这让悬停变得非常困难。“这时候,任务员说不用降了,说完他就跳了下去,随后我立刻上升高度,到指定安全空域待命,”杨东风说。但任务员从指挥部了解完情况出来后,他还要再上飞机,这次飞机就必须停到桥上才行。杨东风又把飞机的姿态调整好,任务员在地面指挥。因为直升机对正桥面开始降落,飞行员是根本看不到机身下边的,当时桥宽只有3米,而飞机的轮距则是2.38米,动作不能出现任何偏差。凭着胆大心细的操作,加上任务员的正确指挥,直升机的主起落架顺利搭在了桥面上。“其实在执行这次任务时我非常自信,因为在我们赴美进行特情训练的时候,停的地点比这还要窄,要求标准还要高,只是气象条件地理条件没这么复杂,”杨东风说。但遗憾的是,那位失踪的台湾老人最终还是没能找到。endprint

辛苦的警航人

在外人看来,警航飞行员是个很光鲜的工作,也成为很多人的梦想,但在这些光鲜的背后,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艰辛。

现在的北京警航队飞行员大多来自部队转业,按照常人的理解,战斗部队的飞行环境更为恶劣,能够胜任军用直升机的飞行员,改飞民用直升机一定是手到擒来。但在飞行员看来,由于任务不同,对飞行的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这些都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首先,直升机上的设备就不一样。空中巡视是警用直升机的主要任务,因此在任务载荷上直升机配有摄像设备、高音喇叭以及一个“夜太阳”——功率700瓦的强光灯,高度300米的时覆盖70米的范围。为了配合这些设备的运作,飞行员需要更平稳的驾驶直升机;其次,军用直升机和警用直升机的飞行环境不同。军用直升机一般之行的是野外运输任务,飞行空域空旷。而警用直升机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高楼林立的大城市内完成,世界各国的警用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的最低飞行高度都在300米左右,而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不少建筑的高度都超过了300米。另外,即便是野外飞行,军用直升机和警用直升机的飞行条件也有所不同。军用直升机的野外飞行大多远离城市,而警用直升机的野外飞行大都在城市郊区。以北京为例,北京的郊区多属山区,风向变化不定,乱流多,而且不少地方还架设了高压线,这些都给警务飞行带来很大的难度。

2013年3月的一天,飞行员任晓峰正在进行一次野外训练飞行任务。“当天预报的能见度是3到4千米,山区有小雨,我们的计划是到北部山区执行训练巡逻飞行任务,”任晓峰对当天的情况记忆犹新。按照既定的飞行计划,任晓峰当时驾驶直升机沿着山谷慢慢爬升,但直升机上升到1 000米的高度后,气温突然猛降,前挡风玻璃上慢慢结满冰霜。“当时上面是云,下面和左右是山谷,本来就是复杂气象,又赶上玻璃结冰,直升机已经成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任晓峰回忆说,“情况非常紧急,而且不能往上边飞,起往上温度越低,越要结冰,我们只能继续在山谷里飞,伺机返航。” 任晓峰和战友一边启用雨刷器除冰,一遍观察地形,寻找返航时机。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直升机要在山谷里调头往回飞是非常困难的。凭着机组之间的信任,任晓峰驾驶直升机在山谷里飞了20多千米,终于找到适合调头的位置,安全返回。

如果说飞行员干的都是天上的活,那能保证直升机飞行的,就是地面的机务人员。警航总队机务人员共有22名,他们既是问题的发现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大家常常把机务人员比喻成直升机的保姆,常说,机务人员的两只手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的生命。

标准的机务工作非常忙碌。在直升机起飞前一个多小时,机务人员已经提前到达机库,开始对直升机进行起飞前的准备工作,摘掉进气罩和空速管套,检查电压,检查油量,测试任务载荷性能,打开发动机整流罩测试发动机性能……直到检查完毕,填写放飞单。一系列熟练而专业的操作,按部就班,分工明确,一丝不苟。“这就是我们每天周而复始,但又要从一而终的工作。”机务大队副大队长李志山说。起飞前的准备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直升机回来后,机组还要把起飞前的这些事情倒着再干一遍。另外,和其他直升机不同,警用直升机返回基地后必须要加油,“油箱里要有个基本油料,准备应对突发任务”,李志山说。警航成立的这几年中,就遇到几次特别紧急的火灾侦查任务,根本来不及现加油,直升机就是使用基本油料执行任务的。

除了工作细心以外,机务们的工作环境也远比想象的差。“你看着这个机库挺好的,风吹不着雨打不到,但是冬天零下10多度,身上穿得再厚,也得把手伸出去干活,冷得很!夏天这机库就像一个大蒸笼一样,密不透风,温度能到四五十度,热得很!”李志山如是说。此外,直升机每次开车、降落,机务都是距离直升机最近的人。涡轴发动机咆哮起来分贝数可不小,“干我们这行的都有职业病,我们回家跟老婆孩子说话声音特别大,耳朵都被震出毛病来了”,李志山说。现在,北京警航队警力紧缺,按照正常的来说,应该是一架小型直升机要配备4个机械师,而中型直升机要配备6个机械师,而已目前警航的机务规模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人手不够,我们现在一个人至少要干了两个人的活,就只能是多付出了。”李志山说。

责任编辑:王鑫邦endprint

猜你喜欢

警用东风警务
东风Honda全新XR-V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01 警用无人机应用热点纷呈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关于东风四号要不要取消的一场争论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飞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想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警务专用手机ZD-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