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坯市:艺术与救赎
2014-05-21郑蕾
郑蕾
以乌托邦小镇闻名的美国板坯市(Slab City),其最具象征性的景色就是在城市入口处一座色彩斑斓的小山——救赎山(Salvation Mountain),上面写着“上帝是爱”和圣经语录。这座救赎山由民间艺术家莱奥纳多·奈特(Leonard Knight)三十年前发起,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地标性的艺术雕塑和旅游景点。经过它进入板坯市,这个千余人的小镇半个世纪以来欢迎各种艺术家和人士来到这里自由创作,而这些人自发维系的社区生活组成了特殊的城市景观。
救赎山的生与死
救赎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科罗拉多沙漠当中,板坯市(Slap City)的北部,靠近索尔登湖。作为整个板坯市周围最醒目的景观,救赎山可以说是艺术家莱奥纳多·奈特三十年的杰作。这位来自美国佛蒙特州的民间艺术家,曾经当过焊工、电工、吉他老师、画家,刚刚于2014年2月10日与世长辞。
奈特在1984年来到板坯市,本来打算待一周。某日,他用自己手头的旧床单等废品自制一只热气球飞到了300英尺高的空中,随即发现了这座倾斜的、三层楼高、100英尺长,由混凝土和人工土砖混和成的小山。为了传播上帝的爱,他花了30年的时间,用捐赠的木棍稻草和数千吨的水性漆对这座山进行建造和涂色。他顶着沙漠酷热干燥的气候,和一群无家可归的猫咪一起生活在破旧卡车当中,而且每天都会在山上作画。随着整个装置的扩大,奈特的故事也开始传播,而其超现实的画作风格和荒凉的沙漠合在一起,于视觉感受来讲非常斑斓,呈现出一种末日狂欢的气息。
救赎山的主体高15米左右,表面覆盖着不少彩漆涂写的圣经和上帝语录,还有瀑布、太阳、花朵、树木等意象。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上帝是爱”。这是奈特对上帝的献礼,也是一个遗世独立的人对世界发出的信号。他同时还在其中修建岩洞,上面记录一些他的感想。摄影师阿伦·休伊(Aaron Huey)说:“他的信息就蕴藏在他的单纯中”。随着时间累积,救赎山俨然成了大型装置作品。
美国民间艺术协会声称这是一处值得保护和维持的民间艺术地点。在2002年5月15日向美国国会的讲话中,加利福尼亚参议员芭芭拉(Barbara Boxer)将救赎山描述为“一个独特的和富有远见的雕塑,一个民族珍宝,非常奇异和具有魅力,配得上世界的称赞”。
奈特在2011年停止了艺术创作,因为身体原因进入附近的医疗机构修养,而此后再也没有回去。虽然救赎山目前是美国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也吸引了不少民间艺术家和人士来到附近体验居住,但奈特的去世让人们担心救赎山的未来,漆画正在遭受风沙的侵蚀。这部分原因是救赎山的归属问题尚不明确,目前只有民众自发组织的捐画行动和志愿者的维护,救赎山是否能长久的存在和继续扩大,还是个未知数。
地球上“最后的自由之地”
艺术家奈特居住之地——板坯市正是一个以乌托邦小镇著称的城市,充满流浪和艺术的气息。这里二战期间曾经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炮兵营之一及军事训练基地。二战结束后,该地区的所有权则转移到州政府手中,1990年,州政府曾计划将此地出售给圣地亚哥的开发商,而这项生意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告吹,之后这里逐渐变成了旅行车的露营地。
板坯市并不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沙漠严酷的自然环境,没有水电、煤气、空调、电话,在联邦快递没有覆盖此地之前,甚至没有可以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没有市政服务、街灯、污水处理系统,但同样的,也没有租金和其他需要在城市生活所需的费用,这里更像是一个充满着奇幻色彩的原始之地、沙漠里的艺术景观。澳大利亚女摄影师克莱尔· 玛汀(Claire Martin)曾经来到此地取景,之后冠之以“最后的自由之地”,这个名称也流传开来。
二战遗留下来的兵营随后成为冬季来过冬人的遮蔽之所,在夏季气温可以高达48摄氏度,但是还有大约150人常年居住于此,部分人是“亡命之徒”,部分人是贫穷之极,还有一些人是主动放弃了城市生活,来到这里尝试一种自由的乌托邦生活。在这个面积仅为600亩,人口为1100人的地方,没有政府,没有租金,大家都住在破烂的车里或手工搭建的帐篷里,由于艰苦的生存条件,基本生活的维系变得更加重要。在这里,人们喝酒、跳舞、弹琴、唱歌、抽大麻,追逐荒野生物,即便赤身裸体也无人表示诧异。“我可以抽大麻,光着身子在运河里洗澡,不用担心有人过来阻止。在这里,我有无穷无尽的自由和乐趣,”一个当地居民这么说。
这种乌托邦无政府的结构类似迷药一般催生了各种艺术和文化生活。如果说救赎山是奈特的自发行动,东耶稣(East Jesus)就是一个由查理·罗素(Charlie Russell)从2006年发起的实验性的艺术社区。来这里的人包括艺术家、音乐家、作家、科学家等。在这个自发和即兴的组织里,发电全部靠太阳能,物品都会被回收利用,人们自由创作,随处可见用回收物品制作的装置作品和装饰过的闪亮房车。板坯市还有一个有名的音乐活动——每个周六晚上的才艺表演,当地居民和游客一起聚集在叫“排列”(The Range)的酒吧搭建的舞台上,由民间音乐家和游客即兴表演。现在这个活动已经发展成了艺术节。
除此之外,这个看起来不现实的社会,其实也有着行为和伦理规范。在当地居民的简报中这么解释:“不能容忍非法、暴力或破坏行为,非法入侵也是不被允许的;这个营地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暂时离开一段时间,不要擅自占据空置的营地;盗窃是不能被容忍的;不要乱丢垃圾。”但其实这样的规范并没有得到普遍的遵守,盗窃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居民们自由遵守约定,也自由的不遵守约定。
2007年西恩·潘执导的电影《荒野生存》在此取景,将这种生活展示在大屏幕上。这部电影使“流浪汉们”组建的小社区顿时成为了旅游胜地。随着各种媒体的曝光,音乐和艺术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奈特的作品及它留下来的大大的上帝是爱的信息,仍然是这里的灵魂和精神指引,是末日危途当中的自我救赎。(编辑:李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