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赵 来自自由意识的质疑

2014-05-21

艺术汇 2014年3期
关键词:观者画廊艺术

面对现实世界里各种条框的限制,赵赵终保着人类独特而原始的敏感洞察力,避开那些为附和艺术史的特意为之,不刻意牵扯历史、社会等问题。擅长直面现在,用个人化的方式呈现对现实的看法、怀疑和反思。从权力话语所构成的藩篱之中跳脱出来,回归独立,保持了艺术创作的原始状态。

在做艾未未助理的七年时间里,赵赵从他身上学到了一种态度:“永不接受表面的价值,永远去质问事情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非其他。”如果说赵赵在艺术创作中的质问精神是受到艾未未的潜移默化,不如说是他自身爱质疑权威和对自由意识有所向往的个性使然。小学到高中均未拿到毕业证的他,骨子里对传统的教育体制有种怀疑和抵触,大学顺利读完,亦是因为学校对抽烟喝酒的约束相对宽松。“还好找到了艺术这条可以发泄的道路,要不然我肯定是个暴徒。”

赵赵并非职业艺术家出身,但这并不影响他领悟艺术的功能和美丽。正因为其自身的非职业性,他反而可以摆脱职业艺术家对于传统艺术观念及市场因素的困扰,肆无忌惮的作为“观察者”,以自我视角出发,发表观点。单从作品来说,很难将它们按照媒介划分或按风格流派定义。赵赵喜欢亦可以通过任何媒介来对现实和传统意识形态提出挑战。老鼠屎、佛像、玻璃等,随手拈来。“如果有一天我只用一种风格和媒介来创作时,我的艺术生涯就结束了。”

常人对老鼠屎都是避之不及,他却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使其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愿望产生联系。泰康空间的“51平方”项目中赵赵的作品便缘自于搬家时在地上发现的散落的老鼠屎。5113颗老鼠屎被他用防腐技术处理后,精心装裱再依次编号销售。借用着这种玩笑式的材料表达对社会中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的态度,是赵赵作品中常见到的手法。

“我的作品都是跟我有关的事情。”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他创作灵感的源泉,老鼠屎是,车祸后的碎玻璃亦然。去年,他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呈现的作品《星空》,灵感便来源于此。不同于车祸玻璃上的撞击而来的裂纹,《星空》上的裂纹均由子弹射击而成,弹孔和裂纹随机分布组合。之所以选择用枪,是源自于赵赵的另一段经历—2007年,为了躲避警察的查处,赵赵锯掉了在淘宝上购买的来福枪。此件作品的制作场地选择在郊区的射击场而非是再次购买枪支,看似是妥协,却更像是一种对妥协的讽刺。

过去赵赵常参加一些艺术项目,并不预设技巧或形式上的手法,而是在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式。2011年在前波画廊的个展中,他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创造出了一组主题鲜明的作品。画廊前院中矗立的半截雕像碎块冲击着观者的眼球,进入画廊,便又看到一尊完整的雕像被打碎成几部分分散在展厅的各个角落。这是尊赵赵以自己为模特制造的立正姿势的警察雕像,以这样散落的姿态向观者展示着多年后它从基座上被拆除的景象。相较于赵赵其他三维立体作品的“现成品”创作手法不同的是,警官系列作品他采用了传统的石雕工艺,并在中国最大的雕塑产地——曲阳制作完成。国外公共雕塑通常难逃被摧毁的命运,在中国会如何?可能正如赵赵所说:“无论我们接受与否,事实就是如此。”这件作品与同时展出的另一摆放有序的绘画作品相对比,相辅相成,对传统意义上绘画和雕塑的语言特质进行评论。

赵赵擅长用各种对比来冲击观者的视觉与神经。去年在德国Dahlem美术馆展出的作品《瀑布》首先以抢眼的红色和庞大的体量压迫着观者的感官,待细细观看时发现是红色蜡制作的古代皇帝的座椅和屏风,极致的工艺和强烈的权力象征再次冲击着观者的内心。自古走向帝王之路的过程便是充满斗争与灭亡的,赵赵选择红色的蜡烛作为材料,蜡是一种传统照明的材料,而红色又带有斗争的意味,很好的诠释了自己对集权主义的讽刺与批判。

对个体自由意志的强调是他一直想要表现的,激进与无政府主义态度充斥在其作品之中。他天生爱质疑权威,但他更多时候会选择把公共事件转化为其个人事件,以不至于像艾未未一样过多的陷入与政府的麻烦之中。(采访/撰文:程媛媛 图片提供:艺术家及前波画廊)

猜你喜欢

观者画廊艺术
端午节观龙舟赛
纸的艺术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画廊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画廊
画廊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