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尹秀珍 观念的物质化表达

2014-05-21

艺术汇 2014年3期
关键词:旧衣服艺术创作装置

从1994年开始投入到以装置为主要形式的创作以来,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与思考始终是尹秀珍艺术创作的主要内容。以旧衣服及生活用品为材料的作品具有一种日常性及个人化的特点。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尹秀珍在创作中进一步消除形式的壁垒,以“装置绘画”、 “绘画装置 ”及“绘画雕塑”的方式反思“表面”与“实质”的矛盾关系,探讨“平面表达”与“空间表达”共融的可能。

从尹秀珍的艺术创作中可以看到一种延续性,无论是早期对个人经验的传达,抑或是后来对集体经验的表述,她的创作始终与生活息息相关。对生活体悟的加深也在无形中塑造着其艺术的内在表达。“艺术家不是魔术师,要变各种花样给观众看。艺术家更需要深层的思考与挖掘。而不是刻意为新求新,‘新该是内在的,而不是表面的花活。艺术和生活都无缝地度过着,延续性是必然的。随着生活的改变,作品也自然地改变着。”

从90年代开始,尹秀珍便开始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传达出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与思考。在其早期作品《洗河》中,艺术家将成都市府南河中的污水冻结成冰块后,放置在岸边,并邀请过往行人一同用清水洗河。艺术家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带有公众参与性质的作品,唤起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洗河》是一个需要观众参与的行为作品,并不是我的个人行为。观众的参与在这件作品中是一个不能替代的元素,也是作品的‘语言。现在看来作品有没有观众的参与与介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是否需要参与和介入。”而这种对社会的关注在艺术家日后一系列的装置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延伸。身为人母的尹秀珍在现今的作品中传达出了更多对未来的关注与忧虑。艺术家去年在佩斯北京展出的作品《无处着陆》即折射出了其对人类生存的忧虑之感。作品中由一系列日常用品组成的起落架,以及由旧衣服塑造出的柔软的飞机轮胎无不透露出一种由失控而带来的不可预知性。

材料性及物质性特点在尹秀珍的作品中显得十分突出。例如,在《衣箱》、《集体潜意识》、《不能承受之暖》、《时尚恐怖主义》等作品中均出现了对旧衣服的使用,对这一类材料的选择也成为了尹秀珍标志性的创作特点。“作品材料是为你所要表达的东西服务的。比如我对‘穿过的衣服的使用,实际上是对‘经历、记忆和历史的使用,也是对人和社会进行的‘物质化关注和‘物质化表达。我把这些‘穿过的衣服称为人的‘第二张皮,她有表情,有温度,甚至有‘血泪。”在这个意义上,作品中的材料应用承载了艺术家观念的表达。

不难发现,在尹秀珍的艺术创作中,对社会问题的切入方式具有个体化、日常性的特征。在她看来,“艺术创作应当从本心出发,每个人都是以个人方式切入社会,当然社会问题会引发集体的讨论,个体的经验和独立性很重要。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无处不在,渗透到艺术中来。人是社会中人,艺术成为表达和交流的端口。日常性则是纽带。”

2007年,易秀珍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出的《军械库:武器》是一件与展览环境紧密相关的作品。艺术家将从各地收集而来的旧衣服及日用品等物制作成210个电视塔形状的“武器”,并在这些形似远古时期长矛的“武器”的端部绑上尖刀,将其悬挂在展览场地——军械库的油桶上空。作品展现了现代人类社会中除军事化形式之外的另一种“战争”,即通过媒体、互联网等形式进行的另一类较量。艺术家通过对军械库中油桶的巧妙利用,使客观的展览场域成为了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装置作品可以与空间有关系,也可以与空间没有关系。这里谈的关系,是指意义上的‘关系。如果在一个有特殊意义或者有着历史背景的空间,不去利用它做点儿什么,会很遗憾。有时空间的‘背景资料会给创作以启发,甚至成为作品重要的元素和材料。”尹秀珍说道,“装置作品中有一个类别就是‘特定地点在地创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命题作文,而是一种可能性。”

在尹秀珍的装置作品中,尽管也会出现对“现成品”的直接挪用,但手工制作的成分亦占据很大的比重。在她看来,现成品的概念在今天已经被不断地拓宽,但是对现成品的直接挪用有时并不能获得比其原本更为有力的表达。而如果想要赋予这些“现成品”超越自身之外的更多意义,则是需要创作者对其进行手工制作的。“我是学绘画出身,绘画使用颜料或者更丰富的材料创作,在绘制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已画的部分来调整未画的部分,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也是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修改的过程。所以在动手中的思考是活跃的、不定性的,动手的过程实际上是用脑、用心、用身体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也是创作中很重要的部分。”事实上,无论是在创作装置作品抑或是其它媒介形式的作品时,尹秀珍都喜欢“亲自动手”。“动手的过程会不断地给予我启发,这是一个思想发酵的过程。我的作品大多不是直接由工人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完成的,而是通过自己在制作中不断地再创作发展而来的。”

此外,对形式的探索也是尹秀珍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典型地体现在其对融汇“平面与立体”、“传统、当代与未来”的尝试之中。“我称之为‘绘画装置和‘绘画雕塑。”尹秀珍说道,“我在佩斯北京个展中的《烟花》就是‘绘画装置,每个画面是即将熄灭的烟花,是灿烂辉煌之后的余辉,即将飞灰烟灭。但这些全部发生在‘传统的廊窗中,像水泥构件,但这却是绘画材料‘塑料丙烯所为,悬挂在墙上。与对面倾斜的现代主义风格的落地大窗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走廊,而那传统廊窗之外的曾经被常常借来的美妙之景,化作我的‘烟花。”在艺术家现今的艺术创作中,形式的壁垒正在不断地得以消除。作品《烟花》正是以这种方式呈现出艺术家对“表面”与“实质”的矛盾关系的反思,以及对“平面表达”与“空间表达”的共融性的探讨。(采访/撰文:王薇 图片提供:佩斯北京)

猜你喜欢

旧衣服艺术创作装置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流水LED灯装置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神奇裁缝最省布
轰趴装置指南
光线越来越明亮
当一件旧衣服有了梦想
旧衣回收
关于几个重要保护定值完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