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踩着刹车加油门”
2014-05-20高连奎
高连奎
放开刹车(货币政策),同时松下油门(政府投资),经济之车才能正常行驶。
201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依然疲软,GDP增长7.4%,低于年度目标,PPI同比更是下降2.3%,这说明中国经济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而这背后经济政策的扭曲更让人担心。
错在“4万亿”,还是“大紧缩”?
跟市场上的主流观点不同,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现在的僵局,主要原因不在于“4万亿”,而在于“大紧缩”。政府债务过大,企业产能过剩,都是“大紧缩”所致。大型银行高达20%的存款准备金率,紧缩力度不可谓不大:广义货币(M2)余额116.07万亿,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派生货币”,而相当于真金白银的基础货币的数量只有26.94万亿。当前本外币存款余额112.22万亿元,即使按照存款准备金18%计算,被冻结货币也有近20.2万亿,这占到基础货币26.94万亿的75%,也就是中国75%的货币躺在央行睡大觉,根本没有处于流通的状态,这才是中国这几年一直钱荒的根源。而在其他发达国家,存款准备金很低甚至没有。
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谈产能过剩也是一个非常可笑的事情,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应该是产能不足。在去年产能过剩炒作最厉害的时候,相关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均不认同,他们只认为是轻微过剩,主要还是因为行业处于淡季,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中国货币紧缩导致的宏观经济放缓——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按照中国经济年均增长8%-9%安排的产能,但政府在舆论的压力下将经济增速调到了7%。
“踩着刹车加油门”的政策不能再继续
市场上没有货币,企业家自然也就没有钱进行投资,这导致民间投资迟迟无法“接棒”,政府只能拿着投资的“接力棒”继续往前跑。而政府投资必然又继续加重政府债务。如果货币这个死结不能解开的话,很可能有一天,就会出现政府债务危机,到时候政府投资也将被迫中止,中国经济就会彻底跌入低谷,那时再放松货币就晚了。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就是按照这个逻辑在发展。
“踩着刹车加油门”的政策已经到了必须转变的时候。中国应该放开刹车(货币政策),同时松下油门(政府投资),经济之车才能正常行驶。
增长、转型、消费没那么难
当下中国最重要的就是“增长”、“转型”和“消费”三大命题,但我们没必要被这三大命题吓住。笔者的建议是“大力发展自动化和精密制造”,这也是笔者在新书《中国大时局2014》中反复强调的两点,消费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才能提高,工资才能真正增长。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就是要发展自动化,中国现在正是时候。
中国工业目前在大型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发展到了世界前列,但在“精密制造”领域却是非常落后。2012年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芯片是1920亿美元,超过了进口石油的1200亿美元。中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电脑,1.3亿台彩电,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芯片,才是成本的最大部分,是真正的最大一块市场。
精密制造是中国实体经济目前的短板,也是最难啃下来的硬骨头,但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在精密制造领域投入严重不足,2009年以来,A股市场多次热炒“物联网”、“核高基”概念,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核高基”等重大专项的每年投入合计不过数十亿,加上集成电路设备专项亦不超过百亿元。而美国Intel一家企业,2013年的研发和各项资本支出就高达130亿美元,占到每年收入的15%左右。
如果中国的工业生产实现了自动化,中国制造走向精密制造,这两样带动的增长比城镇化的力量大的多,中国也将成为一个高劳动生产率的经济体。到时候中国人也可以享受更高的工资,消费自然就不是问题,中国经济也就自然转型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