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主题简析
2014-05-20牛晓东
牛晓东
摘 要:拍摄于1988年的法国电影《碧海蓝天》,是其导演吕克·贝松的一部圆梦之作,他也因此一举成名。但这部电影留给观众的,除了对大海的热爱与留恋,还有每个观众对它的不同理解: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责任、执着与放弃、征服与回归。这也许就是一部伟大电影的伟大之处。
关键词:碧海蓝天;吕克·贝松;电影;主题;分析
你知道怎样才能遇到美人鱼吗?当你游到海底,那里的水更蓝。在那里,蓝天变成了回忆,你躺在寂静里,决定留在那里,决心要为她们而死,这样她们才会出现。她们来问候你,考验你的爱;如果你的爱够真诚,够纯洁,她们就会和你在一起,然后把你永远地带走……
这是电影主人公杰克给女友乔安娜讲的一个童话故事,电影的情节也如这个故事一样清澈纯净。两个热爱大海的年轻潜水员先后葬身大海,但观众心中的大海却依然令人向往。吕克·贝松对影片结尾有一个精妙的解释:“你可以认为他死了,也可以认为这才是他真正出生的时刻——杰克放开了绳子,就是剪断了脐带,所以,他获得了新生。”
对法国人来说,大海象征母亲,取大海 (Lamer) 与母亲 (La mere) 谐音。而在吕克·贝松的身上,大海不仅是母亲,还承载了他童年的梦想与激情。片中大海带给观众的愉悦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感受。
1959 年出生于巴黎的吕克·贝松,父母都是地中海俱乐部的潜水教练,自幼就跟着父母浸泡在希腊和南斯拉夫一带的大海中,练就出了一身超凡的潜水本领,从小立志做一名潜水运动员和航海家, 由于 17 岁时的一次潜水事故才使他改变了人生目标,成为了一名电影工作者。
从小浸泡在碧海蓝天中的吕克·贝松对大海的眷恋是独一无二的。海蓝色成为影片的主色调。大量优美的水下摄影呈现出神秘幽深的海底世界,大海所孕育的丰富色彩令人迷醉。
海洋对于主人公杰克,同样意味着更多。它荡漾在杰克的生活中,流淌在他的梦幻里,融入到了他的身体里。他本身就属于海洋,在那里他没有拘束,像逃离人类的异族回归了故乡。杰克对乔安娜说:潜水的痛苦在于,当我身处海底时,找不到让自己浮上来的理由。
和人在一起,杰克是那般抑郁、沉默、缺少乐趣。而他对大海的爱恋则充满了激情,他望着大海的样子,使乔安娜感到害怕。个体究竟来自哪个世界?这是存在之谜。正像纪伯伦诗中的哀吟:我是个异乡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听得懂我心灵的语言。
这是吕克·贝松版的美人鱼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故事。杰克知道,他不属于现实世界,他得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他无法对乔安娜欺骗或者仅仅是隐瞒。他也曾认为乔安娜就是他的归宿,于是,把最爱的海洋和海豚送给了她,把自己的余生交给爱情。那时的他,是同样的真挚与执着。他曾像婴儿一般,蜷缩在乔安娜的怀里,给她看自己珍藏的海豚的照片,他说:“看,这就是我的家人。”然后他哭了,孩子般的哭泣:“你见过什么人有这样的家人么?”
而影片的结尾,当奄奄一息的杰克回光返照般的奔向大海时,乔安娜发出了绝望的呼喊:“海里有什么,那里又黑又冷,你是孤独的。而我,就在这里,在你的眼前,我是真实的。”“杰克,我有了我们的孩子了,你听见了吗?”杰克点点头,没说话,也没回头。只是拉过乔安娜的手,把潜水器的开关绳索轻轻放在她手中。
“去吧,去吧,我的爱!”那一刻尽管心如刀割,乔安娜也终于明白了杰克的归属所在,她知道杰克的这一次潜水,不会再上来了……绳索一拉,杰克迅速向大海深处滑去,在海之深处,仿佛有一只海豚在召唤他,若即若离,杰克看了看那条绳索,绳索的上面是那个痴爱他的人,可他最终仍然松开了它,松开了那条可带他回到乔安娜身边的绳索,松开了他与这个世界的最后联系,就这么与海豚相伴,游向海底深处,游向属于自己的世界……
电影的结尾,虽不完美,不合规矩,但却成全了我们在现实中难以做到也无法做到的、不可理喻甚至有悖人伦的行为,得以在银幕前释放。在那片深邃的蓝色中,我们可以找到那没有羁绊的心灵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乔安娜的放手,是基于对杰克的理解和爱;杰克的放手有对乔安娜爱的回应,他不愿自己被葬于陆地,但更多的则是基于自己内心的召唤,这类似于宗教的执着令人震撼。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向往、所追求的,这其中或许偏执、或许无理,但他们都不愿停下脚步放弃追寻,但在这个过程中又要失去很多,甚至多到让大部分的人无法放弃。所以很多人停下了脚步,最终驻足于这个真实的世界。也正因如此,杰克那不顾一切的执着,那燃烧生命去追寻的魄力,那令常人难以理解的抉择与放弃,更令人钦佩和憧憬。毕竟现实的牵绊对芸芸众生来说,是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相信该片的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在这片深蓝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那个蕴藏着心底、未泯纯真的浪漫,可以唤醒自己沉睡已久的童年梦想,尽管那是久远的曾经。
参考文献:
[1]焦雄屏.法国电影新浪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
社,2005.
[3]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