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化学乐学氛围助力学生成才
2014-05-20张文平
张文平
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涉及化学,他们怀着各种期待与好奇心来学习化学。让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兴趣和学习的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也是初中化学教学成败的关键。现就我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万事开头难,开好头等于成功一半
开好头:这个头,指的是上好第一节课和做好每一堂课的引入。初中生在第一次上化学课时,总会存着许多好奇心。我们应该利用这点好奇心,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又要留下问题让他们思考——吊一下学生的胃口。在第一节课上,可以准备许多实验让学生观察。比如:酸碱溶液使指示剂变色、镁与盐酸反应氢气的爆炸实验,还可以补充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比如用水点烟、用水画画,也可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引入。引入新课,要有艺术性,又要合乎情理。有时只需几句话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勤思考、善联系。比如“氧气”这一节课,我们可利用周围环境。上课的教室在楼上,可利用人爬楼梯引起的呼吸变化来作为课的引入:同学们,你们看,我从楼下爬到楼上呼吸都会变快,如果我要马上像你们那样平静地呼吸,可以吗?同学们肯定会回答“不行。”老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会因为缺氧而死。”老师因势利导说:“氧气既然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么氧有什么性质,大家知不知道?”在这一段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把本节课引入正题。在讲“水”这一章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入:上课时,可以问同学们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同学会回答:“刷牙、洗脸。”老师接着问:“如不刷牙洗脸行吗?三五天不刷牙洗脸行吗?”学生回答:“不行。”老师接下去问:“刷牙洗脸,要用到什么?”学生回答:“水。”通过这段对话,就能顺利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注意教具的合理使用和风趣通俗的语言相结合,使抽象理论具体化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碰到理论课没有了实验,学生的兴奋就会从沸点变成冰点,再加上理论本来就不好理解,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如初中化学第七章“溶液”一章中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这一节,有这样一句话: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句话,本人用这样的实验来辅助:①在一个普通的瓶子(锥形瓶也可以)中先装满石块,问学生装满了没有。学生会回答:“满了。”②然后再往里装细沙,一直到装不下为止,边装边问学生,装满了没有。这时,有的学生会回答“沙子装不下了”。有的学生会回答:“满了。”其实,这时也可说明问题,但为了加深理解,再做第三步实验。③这时,再往瓶子里加水。学生已知刚才回答不严密,老师也可从实验中引出:瓶子为溶剂,石块、细沙、水为不同溶质,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还可用这段对话来解释:当家里请客时,客人说吃饱了,家长会客气地请客人吃水果或喝茶什么的,你总不会站在一边这样说:“妈,他们刚说吃饱了,怎么还吃水果?”老师趁机进行适当解释。
同样,在第七章“溶液”中“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这一节有这样一句话: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理解这一段话时,可以这样来打比方:我们平常请客吃饭,怎么判断客人吃饱了(按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是不会说没吃饱的)?这要靠主人看有没有多余的饭菜,并且余下的不再减少才行。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总之,在课堂上要深入浅出,尽量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学起来不感到吃力。
三、充分利用实验,给实验添加趣味性
每当我提实验篮去上课,学生看见都会一阵欢呼,这说明学生对实验的喜爱程度和渴望上有实验的化学课。每当上实验课时,学生总是情绪高涨,思想活跃,精力集中。所以,在上化学课时,不管是理论课型还是性质课型,都应尽量做实验,不应该怕麻烦。
由于学生对实验的喜爱,对实验产生的现象记忆比较深刻,所以每个实验要尽可能地保证成功,现象明显,这才有说服力。如酸碱的中和反应实验没有明显现象,这种实验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改进;实验前在碱性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使整个碱溶液变为红色,再把这碱溶液和酸反应,结果现象明显了——红色变为无色。
上“磷”这一节内容时,可以表演香烟自燃的实验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先拿根事先装有白磷的香烟,放在有阳光照射或温度较高的地方,过一会儿香烟就自动点燃了。学生观察到了妙不可言的现象,自然产生许多疑问,再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入课堂。在讲“盐类的水解”这一节时,先拿出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四种溶液加入指示剂,发现除了酸碱会使指示剂变色外,有的盐也会使指示剂变色。这是为什么?该实验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四、结合身边发生的事,讲解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
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身边发生的事,讲解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觉到化学的实用性与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事实胜于雄辩。只有让学生看到社会生活离不开化学,学生才对化学感兴趣。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本人经常结合时事和现实进行讲解。比如禁毒日期间,有些学生不知什么为毒品,对此议论纷纷。于是,我从化学角度来让大家看清毒品的本质,讲解“鸦片、大麻、白粉、海洛因、冰毒之间的关系与差异”,使学生充分认识毒品,自觉抵制毒品,用科学武装自己,促进自己健康成长,并从中学到化学知识。
为了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还可以着重举例那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物品。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汽水饮料、洗发水、卫生球、食盐、食醋、橡胶、羊毛蚕丝、淀粉、牙膏、碘酒。观察到有的学生平时喜欢吃泡面时,讲解泡面不会变质的原因,让学生了解防腐剂的种类,了解哪些防腐剂对人体有害,哪些人群不宜食用,这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奥妙无穷,五彩缤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化学乐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化学这门学科,促进学生成才。
(福建泉州泉港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