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设低碳城市的现实可能性
2014-05-19程亨丽彭燕玲
●文/程亨丽 彭燕玲
低碳城市,即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方向,以倡导低碳生活为特征的城市。随着聚集的人口和产业迅速增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推进低碳发展,必须着力建设低碳城市。
我省建设低碳城市,不仅具有客观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
首先,我省的能源结构正在改善。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总量减排的经验证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我省能源资源具有“水丰气多”的特点,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4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 个百分点以上。随着开发步伐不断加快,清洁能源的比重还将进一步大幅提高。城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更易采用低碳或无碳的清洁能源。随着“三江水电”的开发,水电占城市电力消费的比重还将大幅提高。随着川东北天然气和盆地页岩气的开发,LNG(液化天然气)汽车有条件加快普及。随着轨道交通和电动汽车的发展,以电代油成为现实选择。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将有力地支持我省低碳城市建设。
同时,我省的能源单耗在降低。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提速,在市场需求拉动下,重化工业迅猛发展。工业能耗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超过70%。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两高一低”产业的过剩产能,全省工业单位能耗持续大幅下降。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餐饮节能也有很大潜力。能源单耗的降低,将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力地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华蓥: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为低碳人居城市。图/CFP
再加上我省各大中城市的通信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口的高度聚集创造了旺盛的信息需求。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普及为标志,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使网络购物、手机上网、远程诊疗、远程教学和视频会议成为现实的选择。通过信息的及时快速沟通,减少不必要的人流、物流和车流,相应降低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我省的发展战略也在近年作出调整。我省提出要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在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形成多点支撑、夯实底部基础,全方位改善经济版图。这是新时期我省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它不仅将有力地推动我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还将直接改善城市布局,为建设低碳城市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按照发展低碳经济和提倡低碳生活的基本内涵,我省建设低碳城市应明确以下工作重点。
建设田园城市。为建设短出行城市,减少机动车依赖;避免热岛效应,保护生态环境;缩短田间到餐桌的距离,降低物流成本,必须积极发展田园城市。首先,要严格控制单个建成区面积。一般情况下,单个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不宜超过50 平方千米,容纳人口不宜超过50 万。其次,要在城市周边保留足够的绿地面积。按绿地面积与建成区面积5:1 的标准,在城市周边保留足够的农用地和生态用地。
发展低碳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以研发设计、文化创意、金融、信息和现代物流为重点,努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城市人口聚集创造的有效需求,大力发展生活型服务业。依托周边农业资源和城市需求,发展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功能的都市农业。
发展低碳住宅。对于新建住宅,应倡导大量使用保温隔热材料和可再生资源等低碳建筑材料,大力开发节能环保建筑。对于现有住宅,要有计划地实施节能、保温技术改造。积极推广“小户大区”和“精装房”模式,在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努力扩大社区绿化面积,减少户均能源消耗。
发展低碳交通。广泛开辟城市公交专用道路,大力推进城市轻轨和地铁建设,增加对公共交通的价格补贴。重视设立非机动车专用通道,健全自行车租借系统。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采用价格杠杆,鼓励和引导人们更多地采取骑车和公交出行方式。
发展低碳餐饮。发展面向社区的第五食堂(即:除了学校食堂、单位食堂、商业食堂、居家食堂以外的餐饮食堂,泛指公寓食堂),部分替代居家食堂的功能。在增加居民闲暇时间的同时,变户户炊烟为一家炊烟,有效促进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