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示范 激发大能量
——省公司劳模和班(站)长工作室建设纪实
2014-05-18代小龙
_代小龙
“5年的实践证明,‘两室’建设在公司系统班组整体建设中起到了一个标杆和楷模的作用,为公司班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全面、快速推进班组建设引领了发展方向,确立了以典型示范引领班组建设的新路子。”9月18日,省电力公司“两室”建设推进会在济源召开,公司工会主席李学军充分肯定了公司劳模和班(站)长工作室取得的成绩。
这是一项省公司班组建设工作的创新实践。自2009年以来,省公司以劳模、优秀班站长为核心,建成180个劳模和班(站)长工作室,发挥榜样引路作用,搭建职工成长平台,集聚团队创新合力,成为企业的“创新源”和人才的“孵化器”,小班组在服务生产运营中彰显出了大能量。
标杆引领——榜样的力量
班组是企业的基石,只有把班组建设好,企业发展才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但如何把班组建设好是企业始终要面临的课题。
“选出领头雁,以典型引领带动班组科学发展。”2009年,以国家电网公司加强班组建设为契机,省公司提出了班组建设的新思路,希望起到“树立一个、培养一批、带动一方”的效果。
但以什么样的人物作为标杆呢?省公司将目光放到了劳模和优秀班组长身上,这些业务品德兼优的骨干,长期以来如同并未完全开发的企业金矿,潜力巨大。
2010年,省公司“两室”创建工作正式启动。省公司下发方案,在系统内选取在技术、科研、管理等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并受到市级及以上表彰的劳模和优秀班组长的姓名冠名工作室,着力于管理创新、岗位创新、技术创新、操作创新和创建“六型一化”班组,彰显新时代劳模、优秀班站长风采。
为检验效果,新实践从试点起步。当年,省公司按照“先选择、后指导,先交流、后实施,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12名省部级劳模和优秀班站长,开展了创建“两室”试点工作。
赵皖豫是许昌供电公司调控中心配网控制班班长,长期一线岗位的艰苦钻研练就他在电网调度领域的娴熟技能,先后被省公司授予优秀调度员、奥运保电功臣、优秀班组长等荣誉。2010年10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赵皖豫工作室”成为省公司首批班﹙站﹚长工作室。
“以我的名字命名工作室,既是一种荣誉,更是对我更高的要求。”赵皖豫说。而他的同事阎峻峰则认为:“榜样就在身边,做事更有标杆。”在这样的激励氛围下,“赵皖豫工作室”在成立的第一年就总结出了“四舍五入”调度班组管理工作法,获得许昌公司创新一等奖;科技成果“网供负荷预测管理系统优化”“防止小负荷情况负载PT断线引起设备自投误动”分别获河南省总工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创新成果。
更多的成果从公司首批12个“两室”涌现出来,截至2011年年底,共发布QC成果117项,完成科研、技术攻关、授权专利200余项,推出管理创新成果67项,创造经济效益1600余万元。
试点取得的良好成绩展示了“两室”的巨大榜样力量。从2011年起,省公司逐步对“两室”建设进行推广,2012年实现了“百县百室”的创建目标。目前,省公司系统市、县公司已挂牌成立了71个劳模工作室、109个班(站)长工作室,2000余名职工被聚集到工作室的创新工作中来。
1.省电力公司“两室”建设推进会现场。杨战营/摄
组团攻坚——团队的力量
“还是咱的宝贝好使,特高压工程都降得住,500千伏线路自然不在话下。”4月25日,在建设信阳东500千伏线路工程时,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采用的一台28吨牵引机及配套张力设备让放线作业高效了不少。这个让施工人员称道的“宝贝”由该公司“金红专劳模工作室”研发,更高吨位的该类型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中,近3年为企业创造价值约1.6亿元。
“结合生产、经营实践,引导和带领广大员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班组建设上的重点难点等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技能竞赛等,产生一批创新成果。”这段文字摘自省公司“两室”建设方案,不难看出,省公司设计“两室”的初衷就是搭建职工自主创新的平台。
“‘两室’以劳模先进命名,但实质是一个团队,由劳模先进带头引领,整合创新力量,形成技术攻关合力,使职工创新模式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集体作战’,实现职工技术创新由个体型向团队型、由单一型向联合型的提升。”省公司工会生产生活部副部长戴铮说。
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张科劳模工作室”由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张科、国家电网公司十大领军人才卢明、河南电科院特级技术专家黄兴泉等12名技术专家、骨干组成,专业各有侧重。该工作室是我国唯一利用真型输电线路开展覆冰舞动试验研究的实验室——河南尖山真型输电线路舞动防治技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团队。
“线路舞动防治技术实验室建设十分复杂,涉及电力、环境、材料、信息等各个专业以及更多的细分专业,如果仅靠一个人,不可能完成任务。”张科说,“建设过程如果出现问题,我们会提出来供大家集体思考,进行‘头脑风暴’。许多问题都是通过团队的力量解决的。”
1月22日,尖山实验室被国家电网公司命名为重点实验室,自此我省成为国内少数拥有国家电网重点实验室的省份。在此过程中,河南电科院还取得大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专利,在国内防舞动治理领域拥有了权威地位和话语权。
团队作战不仅在创新发明中产生集聚效应,而且在职工培养中也有独有优势。通过共同开展科研创新,技艺精湛的工作室带头人、经验丰富的创新团队骨干能够将高超技艺传授给年轻职工,大大加快了年轻职工成才。同时,这种学习交流也是双向的,年轻职工将掌握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带到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创新成果的科技含量。整个团队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实现了整体素质的提升。
“‘徐晓光劳模工作室’简直是我们公司人才的后备库。”鹤壁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成立三年来,以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徐晓光名字命名的“徐晓光劳模工作室”通过开展传帮带活动,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12人,其中7人从助理工程师成长为工程师,4人从助理工程师成长为高级工程师,4人从中级工成长为高级工,1人从高级工成长为技师。
“两室”建设带来了省公司的技术创新热潮。目前,省公司734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奖,以及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并培养“双师”、技师、高级工等各类人才1450人。
2.孟津“王虹班(站)长工作室”开展集中研讨。许延灵/摄
3.焦作供电公司一线班组开展创新场景。乔桥/摄
正面导向——品牌的力量
在“两室”建设中,省公司十分注重标准统一,例如要“三有”,即有一块工作室标志铜牌,有一个工作活动室,有一支技术骨干组成的创新团队。但同时,省公司也非常注重突出特色,为劳模、班站长量身定制工作室,让他们成为各具特色的品牌,扩大影响力,传递正能量。
朱玉伟是平顶山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专业带电一班班长。针对工友们天天面对高空、高压危险的作业情况,他一门心思琢磨发明新工具,先后有20余项发明获国家专利。2013年他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省公司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一线员工。目前,以他为核心,“朱玉伟劳模工作室”已成为平顶山公司乃至省公司高压带电作业班组创新的一面旗帜,成果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使用,产生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工作室带来的不仅仅有经济效益,还有精神激励。
三门峡供电公司“陈琼班(站)长工作室”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工作室领衔人陈琼目前27岁,她坚信年轻人就该在基层,并在调度一线岗位中总结出了一套“543”工作理念,有力保障了电网安全运行,先后被省市公司评为调度工作先进个人,去年还获得了三门峡市五一劳动奖章。目前,陈琼正带领工作室向打造国内一流调度团队的目标迈进。
“随着‘陈琼班(站)长工作室’脱颖而出,省公司很多年轻职工看到基层班组也有大未来。”戴铮说。
就像一个个品牌,省公司广大班组从这些劳模和班(站)长工作室中看到了差距、找到了标杆、明确了方向,实现了班组素质的整体提升。截至去年年底,省公司及直属单位共创建294个公司“六型一化”标杆班组、975个国家电网公司达标班组;县级供电企业建成414个“六型一化”标杆、2038个国家电网公司达标班组,企业发展基础更加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