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体会

2014-05-18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病毒学丙肝聚乙二醇

张 晶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吉林 长春13006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体会

张 晶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吉林 长春130062)

目的分析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数字抽样选取我院收治的33例慢性丙肝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以及同期接受治疗的3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肝炎组,均给予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RVR、EVR、ETVR比较无明显差异,SVR比较差异显著,肝硬化组的骨髓抑制以及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代偿期丙肝后肝硬化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早期应答效果良好,治疗效果显著。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肝硬化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与感染相关,是一个常见的导致肝硬化以及肝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HCV感染的发展,约10%左右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严重者会逐渐发展为肝癌。因此,在代偿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患者疾病,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1]。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33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后肝硬化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3例慢性丙肝后肝硬化患者,以及同期接受治疗的3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6例患者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为22~56岁,平均年龄为(49±1.1)岁。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5例,手术史或输血史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血清HCV-RNA显示为阳性;通过CT或B超显示为肝硬化或肝脏弥漫性损伤,无腹水以及黄疸,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A级;基础疾病控制良好;血清抗-HCV为阳性;无干扰素禁忌证;丙氨酸转氨持续异常超过正常值的1.5倍至少半年。排除标准:6个月内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或抗病毒治疗;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严重的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心脏病以及酗酒史等;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艾滋病感染、乙肝者。

1.3 方法

均给予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量以及年龄,给予患者皮下注射剂量为135~180 μg,1周1次,连续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治疗,同时给予患者600~1000 mg/d利巴韦林片治疗,分早午晚两次口服使用,连续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治疗。若检查中性粒细胞<0.5×109/L,PLT<3.0×109/L时,则可以停止给药治疗;若中性粒细胞<0.75×109/L,PLT<5.0×109/L时,则可以适当减小药物剂量。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随访观察,并注意观察给药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指标观察以及疗效判定

分别在治疗后第1、2、3、6、12、18个月检查患者的HCV-RNA定量。①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1个月后,血清HCV-RNA为阴性;②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3个月后检查血清HCV-RNA显示为阴性或进行定量检测下降多于2个对数级;③治疗后病毒学应答(ETVR):治疗结束后检查HCV-RNA显示为阴性;④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检查HCV-RNA显示为阴性[2]。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和t检验,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毒学应答

患者均完成全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其中肝硬化组的SVR获得率为42.4%,慢性肝炎组的SVR获得率为63.6%,两组比较肝硬化组的SVR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RVR、EVR、ETV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毒学应答[%(n/n)]

2.2 不良反应

给予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后,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肝硬化组患者中,2例表现为一过性血糖上升,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1例表现为轻度骨髓抑制,减少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使用剂量后同时给予患者口服升WBC药物治疗,患者病情明显改善;1例(3.0%)出现中性粒细胞以及外周血WBC总数下降。肝炎组33例患者中,5例血糖上升,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2例(6.1%)骨髓严重抑制,之后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

给予患者利巴韦林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肝硬化组中7例患者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合并胃肠道异常,将每天服用剂量减少到600 mg,患者病情明显改善。肝炎组患者中2例血红蛋白下降,未给予其干预治疗到病情治疗后。本次研究中,无明显精神抑郁症状。

3 讨 论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临床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待病情明显,患者接受诊断治疗时,已为肝硬化,较难进行彻底有效的治疗[3]。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丙肝后肝硬化患者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为有效治疗患者疾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临床研究开始研究代偿肝硬化抗病毒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中,主要给予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比较采用该种药物治疗肝硬化患者以及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肝硬化患者的SVR低于肝炎患者,表明临床需给予患者更长时间治疗肝硬化患者[4]。在给予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一些患者会因骨髓抑制以及溶血性贫血,而停止接受治疗,这可能是因肝硬化患者的代偿功能以及肝脏功能不良。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给予患者治疗后,肝硬化组仅出现1例严重的骨髓抑制,以及1例贫血不良反应,均少于肝炎组。

因此,在对代偿期丙肝后肝硬化治疗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情况,针对出现异常疾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5]。

[1] 刘光伟,王春芳,赵文霞.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肝后肝硬化疗效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1,25(6):477-478.

[2] 刘辉.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598-599.

[3] 陈小勇,李斌华,闫雪华.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2,26(3):229-231.

[4] 朱云,李明英,王春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10):893-895.

[5] 马丽娜,何智敏,画伟.1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8):594-598.

R657.3+<1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21-0126-021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21-0126-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21-0126-02

猜你喜欢

病毒学丙肝聚乙二醇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病毒的基本性状一课的教学设计
病毒学研究性教学研究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病毒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83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其分析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胸腺肽α1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的影响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