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十大人物
2014-05-17
冯常学 河北省沙河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
他临危受命不退缩,实际出发,体制入手,全面提出“举服务旗、走改革路、兴流通业、建大供销”;他勇闯新路抓改革,强化功能、创新机制,4万余平方米经营门店在商贸业崛起;他多措并举推发展,凝聚合力、大刀阔斧,商品购销总额连年增长迅猛;他一心为公助他人,身先士卒、铁骨柔情,榜样的力量召唤更多人:凭党性干工作,凭良心办事情。
他克己奉公、处事果断、自信谦逊、敢于突破。2008年到沙河市供销社任职以来,面对资产不良、体制不活的困境,他提出要有改革意识、要有发展意识、要有服务与奉献意识的“三有意识”,凭着对供销合作事业的不懈追求和爱社如家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他的带领下,沙河市社高举为农服务旗帜,抓网络建平台,抓项目增实力,抓改革激活力,抓服务增功能,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近几年,沙河市供销合作社建设社区服务中心16家,建立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8家,发展农资连锁店187家,年供应化肥7万多吨;规范完善了日用工业品;发展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80家,吸引会员8000余人,实现经济效益1.6亿元。截至2013年10月底,沙河供销系统实现商品购进90791万元,同比增长112.5%;商品销售92662万元,同比增长112.4%;实现利税520万元,完成项目投资1200万元。2013年,邢台市社两次下文,开展向沙河市供销社学习活动。近两年,沙河市供销社被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省供销社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基层供销社组织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基层供销社组织体制改革示范单位”。冯常学本人也被沙河市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五一劳动模范”“优秀领导干部”;被河北省社、邢台市社评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左孟良 湖南省醴陵市供销合作社原主任
排除艰难两岸阔,好风借力一帆悬。无社有资产、无完整体系、无营销网络、无服务功能,他义无反顾接了这块“烫手山芋”;稳人员队伍,保剩余资产,争政策支持,强人才储备,他殚精竭虑誓要烙块“香饽饽”。从困境到发展,他只用了三年时间;从一穷二白到最高886%的增长率,他倾尽了全部精力。
临危受命,志存高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低调为人,高调做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通过倾力谋划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不断优化改善供销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发展平台,储备高素质人才以积蓄发展后劲等一系列措施,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带领醴陵市供销合作总社从困境到发展,从落后到领先,从低谷到高峰,成为全国供销系统的一颗耀眼新星。2013年,醴陵市供销合作总社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购销总额分别达到了1.96亿元、1.48亿元、13.8亿元,比2008年末的3000万元、1500万元、3.3亿元分别增长了550%、886%和318%。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左孟良和他的战友们辛勤的汗水。
作为供销合作社的掌舵人,左孟良认真思考谋划,大胆探索尝试,积极推进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农村五大现代流通网络建设。2011年,醴陵市供销合作社全资创办了具有醴陵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直营店(销售公司),并于次年开通了醴陵供销农副产品网店,采取实体店与网店互补促销的营销模式,同时通过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种养专业大户建立直接的购销关系,使醴陵的优质农产品能够直接进入终端消费市场,为本地的特色农产品种养、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一个直接销售和集中展示的平台。农副产品实体店(销售公司)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推动和加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发展升级,树立了供销社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当地政府、农民和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到2013年6月底止,培育发展了28家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比2008年增加了24个,入社社员达到5903户,每年助农增收800多万元,并培育了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6个。
截至目前,全系统社有企业和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争取各项扶持资金600余万元,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积淀了能量,增加了助力。他还带领他的团队深入乡镇,实地考察、调研,制定了整合现有农资经营服务网络方案,派人到外地学习建立“网上供销社”成功经验和具体操作方法,学习回来以后在全市26个乡镇选择了30家信誉好、规模大的农资经营户加盟到供销社的农资经营网络体系中来,加盟店统一使用“中国供销社”的标识,各加盟店需要配送什么物资,用鼠标一点即可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供销社的农资销售配送服务网点节节延伸到了乡镇和农民的家门口,各加盟店既经营得开心,农民朋友也使用得放心。
在左孟良的带领下,醴陵市社形成了重大工作大家沟通商量,具体工作一人牵头大家协助的良好氛围。大大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既互相竞争,又配合协作,每个人都感受到工作上互相之间是队友帮手,生活上互相之间是兄弟姐妹,融洽的关系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因此在目前的醴陵市供销合作总社能够感觉到一股凝心聚力、团结合作的正能量在凝聚、在勃发。
邢青松 江苏省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
2008年,他带领94个农户成立合作社,5326农户参与其中;2009年,他引领全县11个合作社走上再联合,17381农户由此受益;2010年,他召集5市合作社成立首家省级水产类农民合作联社,10万农户欢欣鼓舞。他不信“好蟹难卖好价钱”,他改写“社员增产难增收”,定价格、分红利、享信息,青松引路,合作傍身,百姓致富增信心。
邢青松,从一个亏损100多万元的个体户成长为一名带动数万户农民共同致富的现代农产品经纪人。如今,从事水产养殖、经销二十年的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资本,但他致富不忘百姓,始终以百姓增收为己任,积极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抱团闯市场,实现了“社员增收和联社发展”双赢,受到农民群众、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他用自己十多年在商海中悟出的经营之道,全部用于合作社的事业上,并且用3年的时间,发展社员3218个,带动农户10万多户。联社帮助农民增收2786多万元,每亩增收200元。
他先后获得了全国十大合作模范、全国十大助农致富明星、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劳动模范、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风采奖等荣誉称号,合作社荣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他在带领农民致富的过程中,仍然关注公益事业。他分别于2010年1月、2011年3月、2012年3月捐献各1万元,共3万元赞助县见义勇为基金会。2008年为汶川大地震捐款捐物,2011年资助特困学生2名。
朱 杰 山东省泰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主任
他临危受命,重新擦亮供销合作社招牌;他勇于担当,编织农民安全消费网;他锐意创新,打造合作经济“泰安模式”。他抱着“趟一身泥,拱一条路”的信心和决心,着眼基层,以强带弱、联合发展,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2006年朱杰上任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兼理事会主任之初,通过盘活资产、以强带弱、引进社会资源、向上争取扶持等措施,供销社系统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已由他上任之初的36个扩大到508个,7年扩大了15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紧接着他又提出“龙头配送、村村覆盖”的网络建设目标,、以泰山新合作为代表的日用品流通网络遍布全市,并已延伸到邻近省市,其中石横镇直营店面积达8000平方米;以富源农资为代表的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和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农资直营店达到160个,连锁加盟店1360个,全年连锁配送额近20亿元。目前,全系统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50处,获得全国一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的1处,列为总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2处。朱杰带领全市各级供销社联手“第一书记”和村“两委”,谋划经营服务项目845个,达成合作项目900多项,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55个,入户社员7万余户,帮助销售农产品6亿元;新建日用品超市170个,农资连锁店190个,直供化肥15万吨;培训农民2500多人次。朱杰荣获山东省政府二等功荣誉称号。
李德思 贵州省盘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
以网络担当责任,以主动抒发情怀,他带领供销合作社融入城镇、园区建设,加快社有资产改造步伐,他通过“代管”、“托管”,把基层社“病的医好、好的养壮”。他走过的足迹印刻着商业流通的硕果,他坚实的臂膀扛起乌蒙深处耀眼明珠的美名。
李德思自调入贵州盘县供销合作社任党组书记、主任以来,就以艰苦奋斗的作风、满怀激情的工作状态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驾驭起盘县供销合作社这辆在改革发展中的马车乘风前进。使拥有4个直属公司、16个基层社,职工1182人的盘县供销合作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有资产从2011年的账面总值1.8亿元、市值4亿元,升值为2013年的账面总值2.4亿、市值8亿元,经营网点覆盖全县37个乡镇的所有自然村。连年在六盘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及盘县事业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获一等奖,位列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十强”。
几年来,李德思带领盘县供销合作社主动融入城镇、园区建设,加快社有资产改造步伐,使供销合作社旧貌换新颜。
盘县供销合作社曾经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低、矮、差,职工在社交活动中不愿自报家门。李德思到供销合作社后就下定决心,必须快速树立起供销合作社的新形象。为此,他领导县社党组确立了主动融入城镇、园区建设,加快资产改造步伐,快速树立起供销合作社的新形象,推进供销合作社全面发展的方针。采取了企业自筹、职工集资、招商引资、联合开发、预收租金和施工队垫资等形式,大力推进资产升级改造,加强网络建设,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
围绕城镇建设,盘县供销合作社总投资6000余万元,在红果经济开发区竞拍得2120平方米地块,建成一座高29层,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的农贸大厦;在淤泥乡用旧房建成民族风情一条街;在洒基镇改造原有资产建成商业一条街。
围绕园区建设,盘县供销合作社总投资4000万元,在盘县两河工业园区购买土地40亩,新建再生资源开发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拆解、矿山设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总投资1亿元,在贵州盘北经济开发区,置地3700平方米,新建一座高32层,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综合大楼;总投资1亿元在盘南工业园区建成盘南农资宾馆和购地50亩新建盘县牛干巴加工厂。
针对基层社连续亏损的现象,李德思针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供销合作社的生存发展,有利于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为农服务功能的加强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治理基层社。主要做法有两种,即“代管”和“托管”。所谓“代管”,即由一个管理较好的单位法人代表代为管理一个管理较差但尚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单位,将好单位的管理经验带到差的单位,被代管的单位人、财、物性质没有改变而管理却换成了比较先进的管理,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所谓“托管”,即由综合实力较强的单位托管基础薄弱的单位,用托管单位的实力带动被托管单位共同发展,被托管单位人、财、物得到了新鲜血液的注入,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截至2013年9月,盘县供销合作社资产建设资金总投入超过2亿元,总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累计完成了60%以上的基层社综合大楼改造,旧房产改造率达80%以上;新建30多层的综合大楼2栋,建成宾馆2个、上规模的农贸市场4个、超市4个,农家店828个,农资、烟花爆竹和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4个,社有资产翻了一番,经营网点覆盖全县37个乡镇的所有自然村。
随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盘县各乡镇都有了供销合作社地标性建筑,供销合作社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变得高、壮、美,职工福利大幅提高,有了自豪感,走到哪都会主动介绍自己是供销合作社人,老百姓也说:“供销合作社的电筒又亮了!”
从李德思到盘县供销合作社这几年,盘县供销合作社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向人们证明了一个事实: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他可以让有才华的人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也可以变得青春美丽!
金泉芳 陕西省靖边县金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上书民意,她一马当先;合作致富,她身先士卒。年年月月,温室大棚内绿色蓬勃;月月年年,科技致富中笑逐颜开。对待乡民,她信奉“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对待成就,她坚守:“永远兢兢业业,永远如履薄冰”。建功立业,巾帼当先。
山西省靖边县金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4月,总社员56户。2012年,实现产值1200万元,户均增加收入3万元,并解决了20人的就业问题,弥补了靖边县没有农产品加工专业化合作社的空白。1984年至2013年间,金泉芳先后成立了骨粉厂、养殖厂、绿化苗圃、秸秆气化炉厂,并在靖边县供销合作社引领指导下创办了靖边县金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她积极动员有劳动能力的妇女进行大棚菜种植,帮助她们解决建棚资金,给她们提供建棚技术要领,在她的宣传带动下,4年来,全村累计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10座,全县共有28户农民利用温室大棚搞起了花卉养殖。她还免费为妇女进行技术咨询,共接待咨询妇女500多人次,并联合农业部门对农村妇女进行农业标准化知识及温棚花卉生产实用技术的培训达21次,受训达156人,提高了农村妇女农业标准化和花卉科学养殖的认识程度。
金泉芳的梦想是:把绿色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蔬菜奉献给广大市民。预计到2015年,金泉蔬菜种植合作社将实现利税500万元,成为当地绿色无公害蔬菜发展的品牌企业。
张涛 北京市荣涛豌豆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崇尚科学技术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她,是其中重要的一份子。一个想法,无数次失败,她终于培育出豌豆新品种;桃树套种豌豆,豌豆轮作玉米,她为产业结构调整开辟新的途径;提高亩产量,提升亩效益,她把豌豆的固氮作用成功转化为农民生活的富足。对于她,科技就是凝聚力、就是向心力。
张涛一直把服务于民作为增强社员凝聚力、向心力的关键,贯穿整个产业发展之中,带动社员共同致富。她利用所学专业以及多年田间劳作反复实践,成功培育豌豆新品种,推广桃树、豌豆套种技术,创新推广上茬种豌豆下茬种玉米的轮作模式,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引导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她组建专家智囊团,聘请以中国农科院豌豆培育专家孙云越教授为首的7名专家,为合作社社员进行技术指导,同时搭建技术推广平台,成立技术推广部、农民田间学校,创新上茬种豌豆下茬种玉米的轮作模式,推广桃树、豌豆套种技术,发展林下经济等创新种植方法对林下经济和二茬作物都有明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她先后荣获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全国妇联双学双比先进个人、北京市学习之星、北京市郊区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
张成生 重庆市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一双粗手,两条泥腿,一座大山,万步丈量。他借助大山做文章,培植药材寻出路。24载艰辛苦,587户得富足。乌天麻连起山村与城市,带头人改变疾苦与麻木。做全国最大的基地,创全国最好的品质,是他的梦想,也是山民之福,产业之福。
他是大山的儿子,他出生于大巴山余脉云峰山的云阳县农坝镇龙堰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他用种植中药材打开山门。
1999年,张成生毅然离开创业11年的宜昌,回到家乡进行第二次创业。在离家20公里外的云阳县最高峰,海拔达1809米的云峰山租用了40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
他进行以乌天麻为主的中药材发展已有十多个年头。种植有乌天麻、广香、正朴等20余个品种的中药材,2007年建立了云阳县农坝镇中药材种植基地,2008年成立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正式更名为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
他所创办的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其种植基地在海拔1700米左右云阳县原生态的云峰山,目前已流转土地1.2万余亩,建成乌天麻种植基地5800余亩,年产值4800万元。合作社独创培育的野生乌天麻经中国药检检测,其天麻素含量高达1.64%,是国家标准0.2%的8.2倍,堪称奇迹,获得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合作社出产的“渝峰”牌乌天麻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及“2011安徽财大杯”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合作社承担的《乌天麻有性繁殖及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荣获云阳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合作社种植基地被评为“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被评为“2012中国合作经济年度50佳合作社”、“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张成生组织成立的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采取“一分三统”的经营模式,即分散种植、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销售,保证了中药材种植的快速发展和药材品质的提升;积极引导农户种植中药材,合作社实行“一帮一”的方式发展中药材种植户,想方设法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对积极种植的农户实行奖励,凡农户年纯收入超过1万元的,合作社就奖励1000元。对经济困难的农户实行先供种,销售后再付款,并给予资金支持。在销售上合作社包产品回收,为解决乌天麻等中药材销售难题,在乌天麻产区设立15个收购点,方便群众销售,减少运输成本。在技术上定期对农民无偿进行种植中药材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还采用合作社统一开发和农户分散开发相结合的形式,在云峰、硐坪等村兴办了一个有300户农户共同参与的高标准种植示范点,带动全镇13个村兴办示范点18个,参与农户882户、示范面积3428亩。合作社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200余名,人均年务工收入达1.2万元。
张成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参加了社会公益事业。自2007年以来,共捐款222.8万元,其中2011年帮扶贫困户86万元,2012年下岩寺迁建赞助10万元,向云阳县慈善会捐款5万元,2013年通过慈善会向农户捐赠乌天麻原种达120万元。
段玉泉 新疆温宿县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
靠“能吃苦”扬名,凭“打硬仗”树威,这个西北汉子,一个扭亏的信念,荡气回肠;一个发展的承诺,顶天立地。在维吾尔族农民占有80%比例的农村,他引领、创办12个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红枣收购季节突如其来的雨天,他下令供销社果品加工厂全部收购解枣农之忧。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古丝绸之路上红枣飘香。
2010年3月,担任10多年领导职务的段玉泉被调往新疆温宿县供销合作社担任党委书记并主持全面工作。
上任之初,段玉泉就清楚地认识到供销合作社必须推进农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生产,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才能有出路。借助国家政策,段玉泉带领供销合作社干部经过艰苦细致的努力,在维吾尔族农民占有80%比例的农村,先后引领、创办“太阳红”、“红太阳”等12个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一个乡镇农民全部入社。2012年,他又多方奔走,筹资3600万元建立两个现代化红枣加工厂,并实现当年建设当年使用。
3年来,段玉泉带领温宿县供销合作社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各种大型商品交易会,亲自站展柜,向消费者详细介绍阿克苏果品的特色,产品远销上海、北京、广州、沈阳、江苏、浙江、山西、山东等地,销量已经超过4000吨。
2013年,温宿县供销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了1.3亿元。2013年,温宿县供销合作社被评为新疆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在阿克苏地区8县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效益考评中评为第一名,县社引领创办的太阳红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梁智刚 四川省绵阳市中药材协会理事长、梓潼县凤凰山桔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他时时为药农着想,架起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他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全力打造知名品牌。作为领头人,他倾力抓重点、抓队伍、抓载体、抓服务、抓效益,带领农民在中药材产业突围;作为共产党员,他坚守先进性、主动性、创造性、实效性,帮助药农实现产值4.69亿元。他以行动告诉人们:给予比获取更令人快乐和幸福。
梁智刚在合作经济领域长期从事中药材种植、销售等工作,成绩显著,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合作经济实践者。他于2003年8月创办梓潼县中药材协会,协会现有会员5496人;2007年8月创办梓潼县凤凰山桔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588人。
他创新思维,从该县农业生产实际出发,一是以梓潼县凤凰山桔梗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推动桔梗产业发展;二是要求有关乡村结合自身实际,理清发展思路,做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桔梗、丹参等优势产业,确保一个基地乡镇发展一个品种,着力培育实体经济。
由于成绩突出,梁智刚带领从事农产品经纪人工作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国社会报》、《中国合作经济》、《西南商报》、《国防时报》、《商界》、《绵阳日报》、《绵阳晚报》、《市场信息报》、绵阳市电视台、梓潼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他更是成为了梓潼地区有名的合作经济领头人,助农增收致富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