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采用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心电图定位诊断比较

2014-05-16

关键词:健康人病理性导联

胡 颖

(江汉大学 附属医院心电图室,湖北 武汉 430015)

常规心电图是诊断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主要工具之一,但是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定位诊断方面有其局限性。近年来,头胸导联心电图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其优势和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中的应用。对于目前大部分医院而言,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主要依靠常规导联心电图中V7、V8、V9胸壁导联出现宽/深的病理性Q波以及ST-T的动态演变而进行定位诊断,但胸壁V7、V8、V9导联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也会出现宽/深的Q波,因而常规导联心电图无法准确地判断出现在该导联上的宽/深Q波是否为病理性的。而头胸导联心电图在定位诊断方面相对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着明显的优势。本研究选取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36例患者和52例健康人,对于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已经冠状动脉造影后确诊的)和健康人,分别应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进行同步记录,后经实验室分析得出诊断结果后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36例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在(48±1.23)岁;健康人的52例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为(46.3±3.71)岁。以上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36例患者(已经冠状动脉造影后确诊的)和52例健康人,分别应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进行同步记录,后经实验室分析后得出诊断结果。最后,由研究者参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结果对两份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经计算后可得出两种导联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诊断的确诊率和假阳性率,应用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诊断标准

按照2012年新版定义的心肌梗死标准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①缺血症状;②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即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③ECG病理性Q波形成;④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⑤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1]。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采用常规导联和头胸导联对对确诊率和假阳性率结果比较

参照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36例患者及52例健康人中,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确诊的36例患者中有32例由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可确诊,确诊率为88.8%,对于52例健康人做出了7例假阳性诊断,故其假阳性率为13.4%;头胸导联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可确诊的36例患者中有35例可确诊,故其确诊率为97.22%,对于52例健康人做出了2例假阳性诊断,故其假阳性率为3.85%,两者差异有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采用常规导联对确诊率和假阳性率结果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onfirmed rate and false positive rate with routine lead ECG

表2 采用头胸导联对确诊率和假阳性率进行比较Tab.2 Comparision of confirmed rate and false positive rate with head-chest lead ECG

2.2 两组诊断的有效率比较

常规12导联的确诊率为88.8%,假阳性率为13.4%,头胸导联的确诊率为97.22%,假阳性率为3.85%,结果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常规心电图之所以能够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原因在于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有特征性的表现,比如病理性Q波的形成,ST-T的动态演变等。而相应导联ST-T的动态演变过程只能持续相对较短的时间,对于大部分心肌梗死的病例而言,可以长期持续被观察到的是病理性的Q波。所以,对病理性Q波的正确判断是定位诊断心肌梗死非常重要的环节。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在常规心电图上的特征表现是胸壁导联V7、V8、V9出现病理性Q波,而正常人的常规心电图在V7、V8、V9导联上也会出现Q波,即假性改变。假性改变是指心电图上有形态的异常但无诊断意义的改变,它们的形态和病理性心电图的形态一致,如倒置的P波,宽/深的Q波,ST段的上抬或下移,倒置的T波等。若不结合临床分析,对于心电图的病理性改变和假性改变则无从判别[2]。有研究认为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因受前间壁、下壁心电活动影响,很难准确定位,并且其很少单独发生,一般与下壁、侧壁、右心室的心肌梗死同时并存,所以对于诊断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只能密切结合病例分析临床资料,观察动态演变过程,才能提高其诊断率[3]。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常规导联心电图对于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是存在无法克服的困难的。

而头胸导联心电图对于区分病理性改变和假性改变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原因在于,头胸导联心电图导联的设计,它选择了体表电位较低,且更接近于零电位的右前额作为参比点。而头胸导联系统的球状面分布理论,也进一步支持了在头胸导联系统中V7、V8、V9所在的位置在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出现宽/深的Q波的。而在常规导联中,V7、V8、V9的参比点事实上并不是那么接近零电位,而是肢体导联右手(R),左手(L),左脚(F)电位的叠加,其电位是偏正的,且变化较大,从而干扰了探测导联,致使图形失真。这也是常规V7、V8、V9导联出现宽/深的Q波的主要原因[4]。

所以,临床上须考虑到采用头胸导联心电图进行诊断,因其可提高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率,及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在本次研究中,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及健康人,分别采用常规导联和头胸导联对其进行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比较,在冠状动脉造影后确诊的基础上,得出两种导联的确诊率和假阳性率。经过统计学的计算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常规12导联的确诊率为88.8%,假阳性率为:13.4%,头胸导联的确诊率为97.22%,假阳性率为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头胸导联对于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定位相较于常规导联来说更全面,确诊率更高,假阳性率更低,故值得临床推广。

(References)

[1]刘仁光,陈阳.心肌梗死与心电图诊断新标准[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6):441-442.

[2]尹炳生.头胸导联临床比较心电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0-57.

[3]朱映红,朱明华,陈开祥,等.单纯性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6):427-429.

[4]周翔,李本富,喻德旷.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比较[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6):956-958.

猜你喜欢

健康人病理性导联
基于16S rRNA测序比较探讨气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牛贝诺孢子虫病的发生、病理性诊断及防治
化学位移MR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胰腺脂肪含量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