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与成功(4)

2014-05-15孙骞禹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史蒂芬源头马车

孙骞禹

法国“农民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年轻时一幅作品也卖不出去,这使他陷入了贫穷与绝望的深渊。后来,他回归乡间,虽然仍处贫困,他却没有停止作画,而且一改画风,更多地表现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从小,他就看着农民在近乎不人道的繁重劳动中求生存,因此,当他眺望大自然时,便自然而然地关注了在自然中与大地融为一体的人类。他凭借着《播种者》《牧羊少女》《拾穗者》等作品震惊了法国画坛,最终成为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爱戴的成功画家。

中外都有这样一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成长就好比是孕育成功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珠穆朗玛峰也是经过无数次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当恺撒拔出刻有“狄克推多”字样的佩剑时,他才彻底感受到自己八年的高卢总督生活没有白白度过。他在征服高卢的过程中成长,最终拥有成为“终身独裁官”的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由蒸汽机驱动的火车。当时有人驾着一辆马车和它赛跑。火车又丑又重,马车又美又轻。结果马车胜了火车。可是史蒂芬逊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改进。两百多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转着车轮,而火车早已进入“高铁时代”。当史蒂芬逊每一次皱眉时,他就在成长;当史蒂芬逊每一次修改设计时,他就在成长;当史蒂芬逊每一次拿起改锤时,他就在成长……一步一步地,火车向现代走来,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如果说失败是起点,那么成长是赛道,成功就是终点;如果说失败是源头,那么成长是河道,成功就是海洋;如果说失败是未变,那么成长是量变,成功就是质变……

蒲松龄落第,愤而著书,留下了名作《聊斋志异》;欧力希经历了605次的失败,才能发明出药物“606”;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文章都要修改4次有时甚至10次才会投稿……而这一次次的失败和修正带给他们的正是一步步的成长。爱迪生在一次新发明中失败了8000多次,但他依然乐观地说:“8000次的失败,起码让我知道了这8000个办法行不通。”这便是成长。而事实上,他一生成功发明了一千多件产品,绝对堪称成功的典范,不是吗?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失败之后赢得成功。能在失败中成长的人是明智的,然而生活中也的确存在许多庸人。其中有的人,碰了壁,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走着老路,结果是一再碰壁;而另外一些人,明明失败了,却拒不承认,这种人更是危险。在失败中总结,在总结中成长,在成长后成功,这才是一条通向成功的阳光大道!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工作中,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不因失败、挫折而气馁,能努力成长,成人,成才,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什么梦想不能实现?什么样强大的国家不能建成?

【点评】

文章以充足的论据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挫败并不可怕,只要在挫败中吸取教训,努力成长,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作者告诉我们:失败往往就是成功的源头,失败与成功之间,缺少的正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健康成长就意味着需要找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剔除酿成失败的杂质,寻觅到更为有效的途径。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长乃成功之父。不是吗?endprint

猜你喜欢

史蒂芬源头马车
连一连
园长变马车
冠状病毒
地铁
给善良一次机会
美男子与女儿乱伦生子双双被捕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闭门造车
寻找思路源头 发现解题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