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重在踏踏实实
2014-05-15韩世雄祝万翔
韩世雄+祝万翔
王东红凭着对秦安多年的了解和认识,认为全县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农村交通不便,是秦安最大的顽疾。当宝兰高铁打下第一根桩的时候,秦安这座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陇东南县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是对秦安人不甘贫困,紧握拳头,奋力脱贫的最好回报。
“栽活就行!”这是王东红对于乡镇栽树的最基本要求,他给记者打了个比方,花10块钱买一棵树苗,再花10块钱的人工费栽到地里,如果放任不管导致树苗死了,明年还要再花20块钱补种一次。
“工作的不细致带来的20元损失事小,但是果树死了,农户就要少一年收益,这就是大事。我对基层的要求就是不管种的多与少,活了就行。”王东红说,树发芽了不算成活,抽枝一米才能算。
对话王红东,我们在言语中找寻秦安扶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扶贫》:年初,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秦安作为六盘山片区的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过往的扶贫开发中有没有特殊的经验?
王东红:秦安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人多地少,山大沟深,干旱,人口密度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县委县政府基本上是立足于实际实施扶贫开发。
第一个做法就是以产业带动扶贫开发。扶贫不是解决生存的问题,而是解决致富的问题。秦安要通过扶贫开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真正使老百姓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实施了整流域、片带式的,以产业带动的扶贫开发模式,整合各个部门的资金,建一片,成一片,推动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几年的实施,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刘坪这个片区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王尹乡南北两片,包括一个苹果产业片区,一个蜜桃产业片区,还有五营乡卧牛坪产业片区等都在建设中,再有几年一挂果老百姓就有收益了。
秦安在扶贫方面的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全县有耕地105万亩,果园面积80多万亩,老百姓人均一亩半果园,近几年新栽的果园陆续进入盛果期,苹果收益每亩能达到一万至一万五千元,桃每亩能达到六千到八千元,村民就能够摆脱贫困。
第二个是把扶贫作为老百姓致富的平台、杠杆,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扶贫资金撬动作用。扶贫工作不是到处撒点花椒面,而是要整体解决老百姓的致富问题。我们用扶贫这个平台,在重点区域整合农业、水利、国土、交通、建设、教育、卫生等各个部门的力量,集中解决影响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方面的问题,收效是比较好的。
《中国扶贫》:秦安县是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在劳务输出和基础教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东红:在劳务输出方面,我们主要抓有组织的劳务输转和职业技能培训。借助“雨露计划”这个平台,把所有培训全部整合在一起,各个部门的培训资金全部整合到职业学校,用于职业技能培训,我们劳务输出技能型人才较多,收入也相对较高。我们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劳务输转,现在常年有11万人在外务工,这也减小了分母,增加了当地单位土地的平均产值,秦安也是全国劳务输出先进县。
基础教育方面,我们结合秦安实际,围绕教育资源公平、合理配置,正在做一些试点——不撤并学校和教学点,从原来的整合学生改为整合老师,把乡镇范围内所有的老师全部整合到乡镇,根据乡、村教学要求统一配送。如果学生寄宿在离家很远的学校里,不仅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影响,家里的父母也会很失落。所以我们的校车原来拉学生,现在拉老师。我们搞试点的陇城镇,经测算,全镇接送学生需要14辆校车,但接送老师,只需4辆。
我们知道,一个老师可以教很多学生,中心学校的老师力量比较强,教学点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如果每个教学点配一个音乐老师,一个美术老师,很难办到,但我们用很少的校车拉着老师在学校之间流动,全镇的教学问题就解决了。这既避免了学生的辍学,也避免了教育资源不均衡和不公平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建教师公寓,给老师建宿舍、食堂、办公楼,今年秋季就能落成。这项工作关键是机制要运行好,把老师的积极性调动好。我们的这个试点正在陇城镇进行,取得经验后将向全县推广。
《中国扶贫》:目前秦安依旧有25.41万人处在贫困线之下,他们也是我们常说的扶贫中的“硬骨头”。您认为秦安扶贫还有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王东红:这几年,每年正月上班的第一天我们就会把当年的工作重点确定,今年还是农业和扶贫。我上班第一天都是不去办公室的,带着常委和同志们到点上看,今年就带到大地湾现场开会,这样乡镇和部门就能全部动起来,这比发文件要见效得多。
目前,国家对于扶贫开发项目的设置还太过局限,举个例子来说:全县428个村,一部分是贫困村,一部分是非贫困村,如果一个流域有5个村,4个村因为是贫困村得以实施相关项目,1个村因为不是贫困村就实施不了,过不了几年这个村就会相对落后。我认为,在整流域实施扶贫开发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不是贫困村就不安排项目。
秦安的扶贫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困难的,老百姓最关心的一是交通问题,二是吃水问题,三是教育和医疗问题。最近几年,秦安县一直在为改善饮水条件而努力,再有两三年吃水问题基本上就能解决,能够全部通上自来水。教育和卫生也基本上能满足,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交通问题,如果能把通到每个行政村、自然村、产业基地、果园的道路打通,能把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秦安扶贫开发将从量变飞跃到质变。
我觉得扶贫不是小扶贫,是社会扶贫,大扶贫。不管是水利项目、农业项目还是危房改造项目,都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增收问题。这个点如果抓实了,就能把各个方面的资源汇聚起来。我们一个贫困县,做的所有工作都是扶贫工作,都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老百姓的增收。
我认为,秦安照这样发展下去,产业跟上,基础设施配套上,交通跟上,教育扶贫也跟上,一个流域一个流域的建设,再有五、六年,就会摘掉贫困的帽子,秦安人民会同全国人民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