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点”的政治学

2014-05-15贺雪峰

廉政瞭望 2014年3期
关键词:联系点市委书记场所

贺雪峰

当领导将视察当作发表政策信号的场所,而非真正蹲点研究问题时,地方就必须为上级领导提供这样可以发表政策信号的场所,就必须要“办点”。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在农村建立联系点仍极其普遍,比如扶贫帮困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等,但这与过去蹲点有所不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少了,往往是一年去联系点听一次汇报,看望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从笔者调查的情况,大致来说,一个村庄如果是一名省级领导联系,在一个联系周期(通常为3年)内可以为该村带来上千万元的投资或者援助资金;如果是一名市级领导联系,可以为该村带来数百万元的资金;如果是一名县级主要领导联系,可以带来上百万元的资金。

如此,就需要避免意外出现。笔者曾到绍兴诸暨市调查,鲁戈村原村主任说,有一次市委书记要到鲁戈村访贫问苦,有两个担忧,一是担忧有村民拦住告状,无法脱身;二是担心访贫问苦对象提出市委书记无法解决的高要求。因此要精心安排,一是要安排人员防止村民攔住市委书记上访告状,二是要精心选择访问对象。后来在整个访贫问苦中,书记与村民都保持高姿态,得到市镇两级的高度好评。

注意,这个精心安排,与其说是镇、村刻意让市委书记无法了解基层情况,不如说是市委书记要求乡村两级如此刻意安排。这种刻意安排,是市与乡、村几级的高度默契。为什么会有这个高度默契呢?第一,市委书记访贫问苦是一项工作,是一个姿态,他要在短时间内做出这个姿态,若出现意外,就会影响后续的工作;第二,若群众当场提出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当面答复还是今后解决,都不好办;第三,市委书记访贫问苦,往往还有媒体在场,一旦发生意外,不仅不好报道,而且面子上很难堪。

就是说,有些事情你没有直面,可以装作不知道,一旦直面了,你还装不知道就不合适。但要解决之,又乏力,又无办法,怎么办?

进一步来说,领导到一个地方视察,不同于长期蹲点,只有很短的时间,却要达到很多的目标,其中一个目标是通过视察的方式传递某种政策意图。因此,在视察之前,领导早已准备好了所要发表的观感,所拟传递出来的政策信号。领导不可能就在视察的当下,因为特殊人物的叙说,而立即发出临时决定的政策信号,若如此,这样的领导就是太感性了,决策风险就大了。慎重决策要求领导人长期思考,集体讨论,然后再找到合适的场景场合来表达出特别的政策信号来。

这样一来,领导到地方视察,地方就必须有让领导发表早已决定好的政策信号的场所,这个场所不能有视察的意外,甚至不能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村庄,而必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这样的典型,往往是地方政府领导的联系点。

也就是说,当领导将视察当作发表政策信号的场所,而非真正蹲点研究问题时,地方就必须为上级领导提供这样可以发表政策信号的场所,就必须要“办点”。

猜你喜欢

联系点市委书记场所
听的场所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大作用
十八大后被“串”起来的落马市委书记
远离不良场所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市委书记任“公厕总所长”很正常
恋爱场所的变化
做好地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几点建议
把手艺做到极致,PPT也能卖给市委书记
“市委书记、市长来我们老区村办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