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要在混合所有制中保持控制力
2014-05-15任玉岭
任玉岭
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上,最重要的有三个问题:一是怎样保持它的主体地位和控制力;二是究竟怎样使国有企业能够保值又增值;三是如何激发它的活力,真正提高效率。多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国有企业从银行贷款最多,而创造的效益却很低。近年来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下降,民营企业加速发展,已经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
究竟该如何保证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三中全会强调要保证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和控制力,国有企业的活力不能真正上去,我相信再过若干,年国有企业有可能下降到30%以下,民营企业上升到70%以上。到那时候,国有企业到底还算不算主体地位?它的控制力还能不能保证?通过混合制经济,能不能使国企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和更加保值增值,使国有企业更好地提高效率和效益?
我认为,国有股占第一大股的经济,是应该大力发展的。三中全会提到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控股的混合制经济,在我看来,还是要保持国有企业第一大股的地位。就像中联重科这样,国有企业的活力会大大增强,效率会大大提高,实现保值增值,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和主体地位会越来越强。
到底怎么来理解混合制经济,如果是民营经济控股第一大股,我觉得可能有问题,那个时候我们的控制力就降低了,不是国资委去管了,而变成工商联管。中联重科发展到这么大,还在国资委的管理之下。因为国有股占第一大股,能对企业形成控制力。
中联重科的情况说明一个问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建立新的激励机制,不能说工资低,就给企业领导人增加工资,有的增加到几百万,但是仍然不起作用,有的甚至贪污腐败,乱花国有资产,甚至转移国有资产。要提高效率,保证国家资金、银行贷款主要投给国有企业,但是并没有使国企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是越来越小。我们现在确实需要寻找一个好的控股方式,而且能够得到真正的监督。监事会是为了监管国有企业,但是对有些国有企业还是管不住,因为在机制上没有管住。如果按照中联重科的做法,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关于控制地位、主体地位、保值增值和提高效率效益的问题,都能够按照这样一个模式得到保证。
中联重科的做法是非常有利于国有企业壮大资本、提高活力、确立地位的,同时也给民营企业更多的活力和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走进来,还可以扩大就业,使更多的人致富,缩小收入差距。国有企业有定海神针的作用,怎么样保住?做好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就会大大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也能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