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动词
2014-05-14杨时旸
杨时旸
有关音乐和音乐人的电影一直都不乏精品,近两年依然如此,无论是那部传奇般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还是风靡一时的《醉乡民谣》都堪称佳作。音乐本身的魅力以及音乐人身上天然的理想主义色彩都具有某种感召的力量,使得这类电影往往显得温暖、隽永而励志。这部《歌曲改变人生》也不例外。
热爱音乐且颇具才华的格蕾塔跟随音乐人男友戴夫从英国来到纽约。在这里,戴夫有着更好的事业机会。但不久,戴夫就迷失在名利场和新的恋情之中。失去了爱情,格蕾塔在偌大的陌生城市里找不到方向。此时,她遇到了丹,一位曾经声名大噪,如今却失意潦倒的音乐制作人。两位失意者互相激发着灵感与激情,成就了一段流行音乐的传奇,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个故事听起来甚至有些俗套。但优异的是,这部影片从根本上就没想玩弄花招和技巧,就想秉持最本分老实的方式,用最俗套的结构和故事结实地打动你。而且,导演真的做到了。
《歌曲改变人生》的导演约翰·卡尼在8年前曾拍摄了那部著名的《曾经》——有着和这部影片近似的题材,平凡小人物因为音乐相识相恋的故事。8年后,他把故事又推进了一步。男主角设定为一个中年人,出演过《复仇者联盟》和《禁闭岛》的男演员马克·鲁弗洛总能把那种潦倒中仍抱有梦想,但绝不因此夸夸其谈的微妙感觉把握得恰到好处,而女主角是曾出演过《傲慢与偏见》和《加勒比海盗》的凯拉·奈特莉,她这一次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在大都市中独立、坚韧又永远乐观的女性形象。
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人,就是因为它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人们追寻梦想的路径,但导演绝无一点点对梦想的歌颂腔。男女主角遭遇了都市中的一切困窘与冷漠,物质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挫败都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他们处理着这些事务,但没有被琐碎打败。他们做着奔向梦想的事情,但绝没有到处声称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以博得同情。更有意味的是,电影中和男女主角一起追梦的还有一群和他们同样的普通人。当他们的音乐被大唱片公司拒绝,他们就决定在纽约这座城市的各处独立录音。格蕾塔和丹找来了街头卖艺的音乐人、黑人鼓手、心怀梦想但一直只能给学校舞蹈队伴奏的键盘演奏家……地铁站、帝国大厦的楼顶、大桥下、唐人街都成为了他们的露天录音棚。他们录下了音乐,也录下了这座城市的所有声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所做的不只是对音乐的追寻和完成一张唱片,而是真的融化进了纽约,或者说,把纽约融化进了自己的身体,呈现了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呼吸与脉动。做这些时,格蕾塔和丹没有区隔哪些是梦想,哪些是生存,每一天,他们尽量快乐地活在当下,也尽最大努力接近梦想。
这部电影在告诉人们,梦想不是用来炫耀的名词,它是个动词,每天都去做一点事情,比向所有人夸耀自己的梦想与野心有用得多。更重要的是,并非要等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天你才能有所收获,这个过程本身就在改变和重塑你自己。这才是最美妙的。就像这部电影最终所呈现的那样。一张唱片最终完成,丹重新回到了妻女身边,格蕾塔终于放下了虚荣的前男友,有了坚定的方向。他们通过互联网分享了那张唱片,乐迷只需付出一美元。但他们赚到了钱,没有通过大公司的签约就做到了这一点。这又是一重隐喻,一个新的时代,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没人能操控谁,梦想和自由,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东西。
喜欢《歌曲改变人生》的影迷也喜欢
《曾经》
卖花女被街头艺人的音乐所吸引,在一次合奏中,他们找到了彼此间惊人的默契。很快,他们找到了另外的一个同伴,组成了一个乐队,优秀的表现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与此同时,爱情也在逐渐萌芽。
《美妙共振》
Terri Hooley是一名激进、叛逆的音乐爱好者。当时北爱尔兰问题十分严峻,但是泰瑞决定在全欧洲爆炸声不断的街区上开设一家唱片行,并且取名叫“美妙共振”,开始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醉乡民谣》
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的美国。勒维恩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民谣歌手,尽管生活困顿的,但他却不愿意顺应大众的喜好而做出改变。他和交往多年的好友简和吉姆之间的关系也跌落到了冰点,更让勒维恩感到烦心的是,简竟然怀上了自己的孩子……
《离巨星二十英尺》
很多人听过她们的声音,但是少有人知道她们的名字,这句话几乎可作为“和声女声”职业生涯的最佳注脚。这部作品聚焦了这样几位幕后女声,他们曾为20世纪最著名的流行歌手们甘做绿叶,而她们也恰好见证了流行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