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帽子”的自己
2014-05-14李蒙蒙
李蒙蒙
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我就被教数学的班主任老太太扣了一顶“帽子”——事儿多!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教学楼还没有盖起来,一排排全是平房,一年级就在最前面那一排。我们三班挨着二班。为了在老师面前好好表现,我第一个扛起扫把,走出教室,在院子里扫起来。老太太眼尖,一眼就看到我,一个箭步冲过来。我心里一阵狂喜:哈哈,瞧瞧,老师来表扬我啦!老太太一把将我拉过去,说:“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卫生区?你过线了,你在替二班扫地,你知不知道?!”七岁的孩子还以为这是在表扬自己呢,因为学前班老师说过“要时时想着帮助别人”,帮二班扫地,难道不是在做好事吗?我可以帮二班扫完了,再扫我们三班的区域啊。老太太丢下三个字——事儿多,转身就走了。我站在原地,想了好久好久,“事儿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又被语文老师加了一顶“帽子”——骄傲的大公鸡。二年级伊始,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骄傲的孔雀》,大概的意思是孔雀爱美、虚荣,因此让自己很狼狈。老师要我们坚决远离骄傲的孔雀,学会谦虚做人。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奶奶去外面散步,顺便抓树上的知了,正好碰到隔壁班的语文老师。她说:“你们明天就期末考试了,你为什么不好好复习啊?”我抠着白杨树的树皮小声说:“我上次期中考试之前就没看书复习,语文还考了第一。我觉得不复习就是诀窍,肯定能考好。”这话很快就传到了我们语文老师的耳朵里。当然了,期末考试我没考好。“骄傲的大公鸡”这个绰号从此就传开了。我想来想去都没有想明白,我怎么会是“骄傲的大公鸡”?
上三年级的时候,我慢慢知道原来这些“帽子”不好,有这些名号说明别人不喜欢你。我开始有点自卑,有点迷茫——我到底要怎么做呢?我是要坚持做我自己呢,还是要做让别人喜欢的自己?那个时候,没有人告诉我答案。当时班里的同学都很喜欢刚转来的新同学张超。她从山西大同转学过来,说普通话,走路八字脚,腿细细长长。普通话,我会说;腿长得怎么样,我决定不了;八字脚最好学了!从此,我上学放学都刻意把脚往外撇。因为我坚信,这样大家都会喜欢我!为此,我被妈妈骂了好多次。
你相信吗?在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那个年纪里,我好像丢失了“自己”。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好像所有的事情必须跟随着别人,或者让别人跟随着你。我苦恼无比,却又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如果一棵小树在未成形的时候,就被园丁修剪成他想要的样子,那么它一定会长成那个样子,而不是小树原本要长成的样子。
直到有一天下午,我坐在大学的图书馆里,翻看着好朋友从青岛寄给我的书,有一页上写着:“儿童的心灵并不是一张白纸,任由你在上面涂写。儿童的心灵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有它自在的生命力。”我泪流满面,久久不止。那些画面,那些故事,那些有意无意被扣上的“帽子”,让我已经忘记了我要做怎样的自己。苦苦追寻的答案,不就在这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