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猴
2014-05-14袁晓华
袁晓华
清朝末年,有个外乡人流浪到四川巫山县,他在镇东柳林里搭个棚子作居室。
一天,外乡人来到鹰子岩,只见一只鸟从山上的一个石洞飞出,“当”的一声,鸟嘴里掉下一个东西落在外乡人面前。外乡人捡起来一看,竟是枚金戒指。
第二天,他就向镇上的一个老头打听鹰子岩上的那个山洞。老头告诉他,那洞是藏棺材的地方,又称悬棺。传说里面埋的是个宰相,那里肯定藏有不少金银财宝,外乡人想到此,不禁心生邪念。
一天,外乡人正和一班人拉纤,发现山上有人扔石子打他们,抬头一瞧,原来是群泼猴。外乡人心里顿时一亮。
他在家里做了个木笼,安上机关和活动门,把笼子带上山。几天后成功抓到了一只母猴和它的两个孩子。
回到家,外乡人把母猴给杀了,并把皮卖了。他给小猴取名为“大宝”,幼猴取名为“二宝”,每天训练它们。
这天,县令夫人听说外乡人家里有两只乖巧的猴子,就过来瞧。见到县令夫人,“二宝”一下就跳进县令夫人的怀里。县令夫人扔下二两银子,把“二宝”带走了。
一晃一年过去,“大宝”愈发听话。外乡人觉得时机已到,就买了根长绳,带着“大宝”上了鹰子岩。
外乡人用长绳拴住“大宝”的脖子,递给“大宝”一个口袋,指着藏棺山洞的方向,做了个装东西到袋子里的动作。“大宝”拎了口袋就往山洞的方向跑去,外乡人在后面放绳子,但只放了二十多米,就放不动了,原来,山上多灌木,绳子根本放不了多远。
“大宝”示意外乡人帮它把绳子解开,外乡人决定赌一把,就解开了绳子。“大宝”向山洞爬去。前前后后为外乡人拿回二十多件金银玉器,外乡人满载而归。
半夜,几个捕快来到外乡人的家里,搜出他盗得的财宝,将他打入了死牢。
原来,“大宝”趁外乡人睡熟,拿了一块玉笏板来到县衙,找到弟弟“二宝”,让“二宝”将玉笏板送给县令。
县令见玉笏板正面写着“御赐”,断定是外乡人盗了悬棺,当下派捕快前去搜拿。在证据面前,外乡人只好如实招供,并被判处剐刑,秋后处决。
到了秋天,许多百姓都涌到刑场看杀人。正要行刑时,有捕快来报县令,说“大宝”和“二宝”死死地缠着一个看热闹的客商,把人家的外衣都撕烂了。县令就让捕快把客商带来。客商到时,县令见他的衣裳果然被猴子撕裂,露出里面的猴皮背心。客商交代说,这正是一年多以前,他在外乡人手里买下的母猴皮。
县令让他脱下猴皮背心,交还到“大宝”和“二宝”的手里。“大宝”和“二宝”捧着母猴皮,消失在大宁河边的青山之中……
选自《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