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

2014-05-14徐莉王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

徐莉+王萍

内容摘要: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一大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经济转型、城市化进程这一特殊背景中尤显复杂性,面临形势极为严峻。智化养老作为现代科技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的现代养老模式,代表了未来养老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我国试行建设的智能化老年社区进行探析,剖析养老现状,试着从中窥探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趋势,这对于加快转变养老服务模式调整,打造高质量的老年生活,以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智能化养老 养老服务

国内外智能化养老模式的起源和发展情况

(一)智能化养老模式的起源

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科技水平也较为先进,较早的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外很多学者对智能化养老研究较早。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倡导“在适宜环境下养老(Aging in place)”的理念,而智能化养老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它们称其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束缚,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高享受的生活。后来这种理念逐步推广到其他国家,美国将智能化理念引入公寓设计进而顺推到老年公寓,并首提持续照护性质的社区(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CCRCS)(潘卉,2012)老人能享受到智能科技的高质量持续照顾,服务功能齐全的复合式老年社区。国际上也有很多成功范例(见表1)。这些国家都是将科技智能化手段运用于社区或公寓的养老方式,真正从老年群体的特殊情况出发,满足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的需要,构建安全、实用、环保的适老居住环境,追求高品质的人文主义的老年生活。

(二)国内智能化养老发展状况

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的智能化养老方式的发展,我国的智能化养老起步较晚。早期智能化养老体现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上,而我国的住宅建筑从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补欠账”的状态,长期供应短缺使开发商根本无需精细化的设计和建造就可以供不应求。而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冲击传统的居住观念,客观上对高智能、高品质的养老产生需求。2011年国家出台了《养老去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指导》,根据养老住区建设系统规划、功能规划和建设要求的不同,将养老住区智能化系统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作为评定养老住区智能化系统等级划分的根据,由此智能化养老应运而生。

结合我国老龄办关于智能化服务的解释,将智能化养老综合定义为: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合运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行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智能化养老是现代科技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的现代养老模式,代表先进养老方式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的某些城市,智能化、适老化的社区已经初现雏形。目前的初步智能化养老基地的建设与国外的“老年社区”颇为相似,吃住行全部自动化和无障碍。例如武汉的智慧养老(smart home care),武汉市侨亚置业集团(郑明桥,2012)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和引进该养老模式的机构,乔西社区智能养老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打造以E-脉手表、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站为终端和服务平台的社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2011年湖北武汉市有6863名老人率先享受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老人只需拨通专线服务,就可足不出户预约洗衣、做饭、维修、理发、送米等日常服务(见图1)。四川成都地区的“长者通”呼救机,甘肃宁夏的综合社区服务站设立便民服务卡(韩均,2011),北京丰台区的智能化社区等都是对智能化养老的一种探索。

我国发展智能化养老的客观必然性

(一)应对我国老龄化现状的需要

联合国通常标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口老龄化,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为7%,老年赡养系数<0.2(老年赡养系数=0.2即5个劳动人口供养一个65+的老年人口,0.2是个警戒线);第二阶段:社会老龄化,65+(即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为14%,老年赡养系数=0.2;第三阶段:深度社会老龄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为20%,老年赡养系数>0.2。我国于2001年进入人口老龄化,2022年将进入社会老龄化,届时老年赡养系数将超过0.2,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为4.27∶1,2037年我国将进入深度社会老龄化,老年赡养系数将超过0.3,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为2.79∶1。从人口老龄化到社会老龄化中国仅用21年,比西方发达国家快了约3倍(杨燕绥,2012)。我国的养老服务模式亟需创新,智能化养老是一个大胆的创新,虽然处于初步阶段,但能缓解养老困境。

(二)适应传统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转变的需要

我国的家庭结构已明显呈现出空巢化、核心化趋势。截至2012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1.94亿,2025年将突破4亿,2050年将达到峰值4.83亿。届时,我国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与此同时,2010年我国家庭平均人数为3.1人,2030年将缩小到2.6人,2050年缩到2.51人。独生子女家庭占家庭总数的37%,“4-2-1”倒金字塔型家庭结构逐渐成为主流(曹煜玲,2011)。养老主体与客体之间严重失调,纯粹依靠过去的家庭人力养老已相当不能满足形势需要,我们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智能化能够大大减少人力,优化资源配置。

(三)满足老年群体客观的生理、心理状况的需要

第一,从生理角度来看,老年人一旦上了年纪,会出现生理衰老,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逐渐减弱,直至生命终止。具体表现在:其一,感知能力退化,老年人感知能力的变化影响着他们对周围事物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信息的接收。体现为光暗适应能力、颜色知觉能力和敏锐度的下降。其二,神经系统功能退化,这主要由老年人脑细胞减少造成的一种迟钝反应。表现为思考能力降低,记忆力减弱,对新环境的适应认知能力较差。其三,肌肉及骨骼系统的变化,70岁的时候,肌肉只有30岁的一半,骨骼岁年龄的增长逐渐变脆,再生机能变低后灵活度明显下降,所以老人摔跤容易发生骨折,生活场所需要特别注意。其四,对环境适应能力退化,由于新陈代谢变慢,温度、湿度和气候的变化都可能引发老年人的促发性疾病,致其丧失自理能力(许畅达,2007)。2010年末,根据世界健康调查(WHS)和国家卫生服务调查(NHSS)2003-2010年的关于失能老人的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老年人的身体较为脆弱,对于客观居住环境要求很高。科学的标准设计应该综合考虑环境的声、光、热,以及无障碍,智能化设计,对于失能老人的全方位照护,对于半失能老人的身体恢复,对于自理老年人的身体保健都是有很好的帮助。endprint

第二,从老人的心理角度看,传统观念认为老人只需要能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就行了,吃饱穿暖就谓之孝。然而孔子有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为现在的所谓孝子,都说能奉养父母就行了。然而狗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不心存孝敬,那和饲养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在满足老年人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时,往往忽略老人的高层次需求。老年人因社会角色的转变,生活环境的变迁及生理机能退化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有更强社交归属需求,但凡事很怕给子女添麻烦,想尽量依靠自己,而自身条件又受限,长期会产生自闭情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年人同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社会认可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自身的社会经验应该得到尊重。智能化养老可以弥补传统机构养老的缺陷,因为可以帮助老年人解决很多身边的问题,而不是麻烦子女,智能化设施会成为生活好帮手。不给子女添麻烦,本身也是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减轻负担。智能养老服务实际上是在远程科技的体系上建立的一个支持家庭温情养老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其它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完善,不仅解决了我国家庭养老资源弱化的问题,也符合我国一向提倡的“孝”文化。

(四)弥补我国养老资源匮乏的现实需要

养老护理服务由于其特殊性,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又高于一般的服务行业,生存在这样一种夹缝中,利润空间有限就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亏损,民营养老机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数为 353.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有19.1张,离30‰的标准相差甚远。同时,我国存在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与急需的矛盾,目前我国大约需要1000多万养老护理人员,而全国现有养老护理员仅30多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更不足10万人(石峥,2012)。如果建立社区智能化养老服务,智能化会降低人员需求,只需要少数人观测监控老年人的动态,在需要的时候调配人员,而不是挨家挨户走访,就可以较大地节省人力成本,整合人力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尤其对于家庭养老的半失能老年人,也更为方便,大大缓解养老机构的床位紧张。

我国发展智能化养老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成本是智能化养老服务发展最主要的瓶颈

目前老年人保守的消费理念是养老服务的一大阻力,多数老年人还是不愿把自己毕生的积蓄花在养老方面,所以目前养老产业多是叫好不叫座。养老建设成本费用很高,除了公益性政策性养老机构外,政府要起到支撑拖底作用,给予政策上税收上的倾斜,在智能化养老建筑产业给予扶持,社区和机构统一配置智能化养老的设施(李大强,2012)。

(二)老年服务风险管理政策法律不健全

老年服务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个完善的可供参考的老年服务的法律法规。智能化养老虽然可以大大提高老年人的安全,但是也不能完全避免老人自身造成的意外,例如老人在养老院意外跌倒,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这个权责界定不清晰,会带来很多麻烦,特别是对现在的养老社区和机构。所以,要注意老龄群体的特殊性,规范其发展,以免使产业陷入利益化陷阱,老人无法从中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养老产业的发展应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养老服务标准不完善

近年我国先后颁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历研,2012),初步形成了养老服务质量、服务资质、服务设施、服务安全卫生、服务环境监测等一系列的标准体系,一定程度上了推动养老服务体系规范化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我国尚未建立科学完善、协调统一的社会服务标准。养老标准涉及建筑、设备设施、医疗、饮食、服务、精神等多个层面,但这些层面的规范零散的分散在不同的文件中,所以让养老服务的工作者无法从总体上把握社会服务的具体方向和标准。其次,针对我国养老服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只有6项(李华楠,2012),就设置标准的类型而言,多数是以机构设置、设备设施、辅助仪器等建筑设施方面为标准,而真正意义的针对性、可测评的软服务标准还较为缺乏,造成目前各种模式自成一派,老年服务质量偏低。智能化养老在推进的时候可能会无所适从。

智能化养老在未来养老服务中的展望

(一)智能化养老将融入养老主流模式

我国未来长期模式,仍然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如今居家养老纳入智能化居住区规划突破了传统家庭养老只注重关注老年人自身问题的局限,这种依托社区构筑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新形式是一种在传统聚居观念和老年社区之间寻求的一种平衡,满足了老人的心理需求,可以使老人感受家的温暖,得到高质量的专业照护,尤其是高龄老人、空巢和失能老人对此表示更强的认同感(窦玉沛,2012)。智能化养老系统也可以通过对老年人的家庭智能化的改造,更好让居家老人享受智能化的便捷养老服务,通过对整个社区的智能化建设,使智能化养老系统覆盖到每个家庭、每位老人,改善社区服务的弊端,提供高质量服务;还可运用于老年服务性质的机构,使机构能够提供更完善、先进的照护服务。

(二)智能化养老开启科技、信息集成养老的新时代

未来的老年服务必然与高科技和信息化相随而生,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的发展,新一代老年人更加注重服务质量。要打造信息时代的新型国家行政体制,整合相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统一全国居民基本信息系统(定军,2012)(基于动态的、互动的、终生的居民信息管理系统,厘清人口数据)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包括登记申报、权益记录、支付福利),做到一个号、一个户、一张卡、一个信息系统和一个窗口,结束“五龙治水”和“信息孤岛”现象,管好居民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和权益记录,建立居民征信管理体系,为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奠定基础。而要想实现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质性、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要构建全国联动的、统一的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先进的内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共享网络平台是服务体系一体化运作的关键所在。并运用不断更新的高科技来完善老年服务,研发更加适老的专业的老年设备,定会成为推动我国老年服务整体水平提高的强大动力。endprint

(三)智能化养老将打造专业化、精简化、高质素化服务队伍

实现老年高品质智能化照护的关键要素是对客体老年服务人员的培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介绍说,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安排上应从生命历程的视角,为生命老年期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重视老年人的尊严、价值和参与。健康老龄化不仅关注寿命,更应注重生命质量。所以未来老年服务人员应具有严格的护理准入制度,要具备厚实的护理知识。需要操纵智能化先进的设备,运用智能化技术,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奉献吃苦的职业素养。将老年护理专业精准化、明细化,以项目或团队的方式培训老年服务人员,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并将取代现今较为落后的服务模式、参差不齐的护理人员。

(四)真正倡导以老为本、尊重老人的理念

智能化的提出,就是要全方位为老年人服务,针对不同层次对象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让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智能化未来的成熟和完善都要以尊重老人、读懂老人为前提,老年人从心底接受这种服务,而不是成为闲置资源。虽然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质量仍较为落后,但是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化科技养老设施的推出,多元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化养老将有一个较为光明的前景,我国老年服务有希望朝着更高质量、更完善的品质迈进。

参考文献:

1.潘卉.美国老年居住建筑模式对我国的启迪[J].山西建筑,2012(26)

2.郑明桥.武汉养老步入多元化智能化[N].经济日报,2012-6-26

3.韩均.宁夏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启动[N].银川晚报,2011-4-16

4.杨燕绥.不同老龄化 不同发展模式[J].国际经济评论,2012(1)

5.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6.曹煜玲.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7.许畅达.适老住宅内设施人性化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石峥.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护理保障研究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2012(5)

9.李大强.养老社区智能方案浅谈[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4)

10.历妍.住宅空间智能化的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1.李华楠.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构架浅析[J].关注标准,2012(7)

12.窦玉沛.创新养老模式着力社会养老体系模式[J].社会福利,2012(2)

13.定军.全国拟建百个智能化养老基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6-1

14.娄金霞,鲁扬.国外养老服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导刊,2012(4)endprint

(三)智能化养老将打造专业化、精简化、高质素化服务队伍

实现老年高品质智能化照护的关键要素是对客体老年服务人员的培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介绍说,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安排上应从生命历程的视角,为生命老年期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重视老年人的尊严、价值和参与。健康老龄化不仅关注寿命,更应注重生命质量。所以未来老年服务人员应具有严格的护理准入制度,要具备厚实的护理知识。需要操纵智能化先进的设备,运用智能化技术,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奉献吃苦的职业素养。将老年护理专业精准化、明细化,以项目或团队的方式培训老年服务人员,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并将取代现今较为落后的服务模式、参差不齐的护理人员。

(四)真正倡导以老为本、尊重老人的理念

智能化的提出,就是要全方位为老年人服务,针对不同层次对象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让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智能化未来的成熟和完善都要以尊重老人、读懂老人为前提,老年人从心底接受这种服务,而不是成为闲置资源。虽然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质量仍较为落后,但是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化科技养老设施的推出,多元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化养老将有一个较为光明的前景,我国老年服务有希望朝着更高质量、更完善的品质迈进。

参考文献:

1.潘卉.美国老年居住建筑模式对我国的启迪[J].山西建筑,2012(26)

2.郑明桥.武汉养老步入多元化智能化[N].经济日报,2012-6-26

3.韩均.宁夏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启动[N].银川晚报,2011-4-16

4.杨燕绥.不同老龄化 不同发展模式[J].国际经济评论,2012(1)

5.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6.曹煜玲.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7.许畅达.适老住宅内设施人性化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石峥.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护理保障研究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2012(5)

9.李大强.养老社区智能方案浅谈[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4)

10.历妍.住宅空间智能化的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1.李华楠.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构架浅析[J].关注标准,2012(7)

12.窦玉沛.创新养老模式着力社会养老体系模式[J].社会福利,2012(2)

13.定军.全国拟建百个智能化养老基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6-1

14.娄金霞,鲁扬.国外养老服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导刊,2012(4)endprint

(三)智能化养老将打造专业化、精简化、高质素化服务队伍

实现老年高品质智能化照护的关键要素是对客体老年服务人员的培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介绍说,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安排上应从生命历程的视角,为生命老年期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重视老年人的尊严、价值和参与。健康老龄化不仅关注寿命,更应注重生命质量。所以未来老年服务人员应具有严格的护理准入制度,要具备厚实的护理知识。需要操纵智能化先进的设备,运用智能化技术,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奉献吃苦的职业素养。将老年护理专业精准化、明细化,以项目或团队的方式培训老年服务人员,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并将取代现今较为落后的服务模式、参差不齐的护理人员。

(四)真正倡导以老为本、尊重老人的理念

智能化的提出,就是要全方位为老年人服务,针对不同层次对象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让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智能化未来的成熟和完善都要以尊重老人、读懂老人为前提,老年人从心底接受这种服务,而不是成为闲置资源。虽然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质量仍较为落后,但是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化科技养老设施的推出,多元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化养老将有一个较为光明的前景,我国老年服务有希望朝着更高质量、更完善的品质迈进。

参考文献:

1.潘卉.美国老年居住建筑模式对我国的启迪[J].山西建筑,2012(26)

2.郑明桥.武汉养老步入多元化智能化[N].经济日报,2012-6-26

3.韩均.宁夏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启动[N].银川晚报,2011-4-16

4.杨燕绥.不同老龄化 不同发展模式[J].国际经济评论,2012(1)

5.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6.曹煜玲.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7.许畅达.适老住宅内设施人性化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石峥.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护理保障研究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2012(5)

9.李大强.养老社区智能方案浅谈[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4)

10.历妍.住宅空间智能化的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1.李华楠.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构架浅析[J].关注标准,2012(7)

12.窦玉沛.创新养老模式着力社会养老体系模式[J].社会福利,2012(2)

13.定军.全国拟建百个智能化养老基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6-1

14.娄金霞,鲁扬.国外养老服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导刊,20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
基于老龄人群需求的区域性公共自助医疗一体机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