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商业伦理与市场经济条件的适配性问题
2014-05-14杜庆霞
杜庆霞
内容摘要:市场经济活动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体,既体现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条件设定,也具有规范商业秩序和建设商业文明等社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伦理建设有其独特性,本文在综合分析商业伦理与市场经济契合原则的基础上,梳理了商业伦理的内涵、影响作用与体系建立途径,以期能够对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秩序和提升商业道德提供帮助。
关键词:商业伦理 市场经济 商业秩序 商业道德
商业与伦理的联系及经济互动作用
(一)商业与伦理的联系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商业道德作为发展纠偏工具,这与其基本目标和利益本质是相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本发展目标,并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以我国为例,在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利益关系重组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基调,而伦理道德无论是在利益重组过程中还是重组后都发挥重要的纠偏与促进法制建设作用(柳治国,2011)。
2.伦理以无形资产的形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伦理与企业文化、员工素养一起构成了微观经济效益提升的无形资产价值,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就深入人心,只有企业秉承“产品至上、服务第一、精益求精”的经营理念,员工追崇“以小我融入大我、团结奉献”的工作态度,经济的运行才具有天然的稳定属性,经济发展的繁荣前景才具有微观实践基础(余金成,2013)。
3.伦理对于经商活动的协调过程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管理活动。企业管理运用道德和人文观念有时比刻板的教条规定和员工守则更加有效,无论是凝聚员工精神,还是深化管理辐射范围,伦理道德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卡罗尔“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将商业伦理责任置于仅次于自愿责任的第二位,排在法律和经济责任之前,足见商业伦理对企业活动的重要性(见图1)。
(二)商业伦理与市场经济的互动
1.商业伦理建设可以降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易成本,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市场经济具有法制与道德的双重属性,相对于高成本的法律约束而言,伦理道德在维护秩序和调节利益关系方面的成本几乎为零,并且道德具有很强的自律性质,一旦形成,很难通过短期的利益引诱或强制胁迫等方式而使经济主体走偏,这对于维护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效率具有助力作用(杨忠智,2012)。
2.商业伦理与市场化条件下规模经济效应的互动作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分工协作,通过外部协调和社会化分工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商业伦理可以促进社会化分工的有序进行,及时消除合作中出现的矛盾,营造出良性合作的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将规模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摩擦和矛盾进行内部化处理,减少非经营性成本支出,增加经济效益(关云汉,2013)。
3.商业伦理对市场经济外部性的处理。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以及市场盲区都是其制度的先天缺陷,竞争、功利和知识经济都冲击着其体质的稳定性基础。因此,商业伦理为代表的公德化意识可以内化这种体制下的缺陷,将外部性和公共性进行道德体系下的抑制,配合法律产权明晰工作,一道应对市场失灵等经济现象。
4.商业伦理赋予市场人格意识,使交换充满平等精神。市场经济下的商业交换讲究平等互利,商品交换建立在理性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契约理念是商品交换发达程度的代表,自由平等精神因此得以在商业活动中体现。理性人的消费是包含谋生和主体人格意识体现的双重过程,使用价值不能与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同步化,商业伦理可以实现市场健全人格和节制消费,引导社会正确价值取向(吕萍,2012)。
五原则体系下市场经济与商业伦理的融合
市场经济与商业伦理相融合遵循五原则体系,即基于公平、诚信、互利、竞争和功利原则基础的现代化市场商业秩序(见图2),打击恶性竞争,维护商业公平,保证经营者权益,实现利益共享,建立平等互惠的“诚信兴商”经济发展框架。
(一)公平原则
传统的经济公平性要求理性人经济人格、地位和权利都平等,在商业活动中享有一致的生产、经营和消费等机会,并且在进出市场时享有完全自由。商业伦理对于市场经济的融入要遵循公平原则,将按劳分配与经济主体权利义务进行协调。应该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于私人财产的肯定和个人利益的尊重都体现了这一原则(何桢,2012)。
(二)诚信原则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原则是指对于商业活动利益为先环境下的欺诈、违约、失信和强买强卖等行为的否定,而奉行平等交换、言而有信的经营准则。商业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匹配有助于建立真正的“契约经济、信誉经济、法治经济”三位一体经济环境,明确对于经济主体诚实、履约、守法、真实的原则要求,规范类似营销竞争和价格大战时的正常商业秩序(斯蒂芬·罗宾斯,2008)。
(三)互利原则
互利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质,共同富裕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经济主体的商业行为遵从互利性原则,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商业伦理也认可任何一种商业模式下的“双赢”或“多赢”。我国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互利性不仅涵盖经济主体范围,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均构成互利原则的重要内容。
(四)竞争原则
市场经济的突出体现之一是自由竞争,竞争构成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重要区别,这不仅是商品化社会条件下个体劳动和集体劳动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而且也是劳动交换作为商品交换本质的商品价值属性确定的。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商品价值的等价交换使得竞争推动落后生产力的淘汰速度,提升全社会生产力,因此,商业伦理反对垄断、遏止过度竞争的作用便再次在过程中得以发挥。
(五)功利原则
市场经济对于理性人的假设是利用既定的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功效、利益和欲望都是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主体都不能摆脱的普遍心态。逐利本事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原罪”,然而利益获取的正当与否却必须受到经济和伦理的管制,人在商业活动中无可避免的随利益大潮飘忽不定,功利意识、义利并举都是经济主体需要格外倾注经历参省的部分,功利和道德是可以相伴而行的。endprint
市场经济与商业伦理的匹配途径
(一)企业和社会推动建设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讲求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同步进行,前者解决民族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后者解决科学文化素质和智力支持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为主导,企业为支撑,分别负责道德建设的主导及实践示范作用。其中,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第三产业和消费产业商业伦理建设具有突出的示范效应,一些商业不道德现象也较为集中(见图3),是社会和企业应下大力气投入宣传的领域(苗泽华,2005)。
(二)历史和国际间比较研究途径
在现代化经济发展条件下,前人的历史经验无疑对我国现代经济建设思想有可借鉴之处,包括“儒家伦理、义利并举、人本位、贵和乐群、和气生财、爱敬并重、童叟无欺”等在内的商业伦理和经商原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采纳的部分。此外,从国际经验看,商业道德是具有不分国界性质的普世价值,西方“契约制、效率合同制、产权制、专利制”等都是符合现代市场思维的优秀商业文明,这些进步的道德和制度观只有“为我所用”才能推动中华商业文明的再进步。
(三)经济主体利益关系正确处理途径
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往行为,包括“商业企业-消费者”、“商业企业-供应商”、“商业企业-所有者”、“商业企业-管理者”、“商业企业-员工”以及“商业企业-竞争者-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多方面的利益联系交织构成了一张巨大的利益关系网络(见图4),其中,企业作为利益网络中具有承接转移作用的焦点环节,必须遵从承担社会责任和维护公众利益的商业伦理,稳妥处理与社会、政府和经济进步之间的关系。
(四)商业企业信用体系引导建设途径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单位,市场和社会信用环境的好坏依赖于企业信用基础,类似商业协会等组织的出现是维护企业信用的早期实践表现形式。发展到现代,以行业信用评价和银行授信评级体系为代表,具备当代管理和金融科学结构的行业评议及惩戒制度得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从商业伦理向制度约束延伸,商业伦理首次实现了制度性的进化。
(五)反商业欺诈长效机制规范建立途径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对于商业欺诈实践的经验教训总结,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来遏制违背商业道德甚至突破商业法律规定的事件,通过制定专门性的规范文件来及时处理商业诈骗和商业违约行为,此外,还要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设加强地区间商业伦理建设工作的合作,以“联防”机制维护商业道德。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发育完善程度与欧美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深化新制度研究、去除计划经济思想以及改革攻坚阶段时期,一系列社会商业犯罪和道德投机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改革阵痛”,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商业发展特点、欧美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三者结合方式来管理现阶段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秩序是较为现实和有效的选择,商业伦理与市场经济具有基于制度和文化的先天适配性。
参考文献:
1.杨忠智.商业道德行为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2(5)
2.关云汉.商业道德培养机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2)
3.柳治国.国际接轨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宏观调控思路探讨[J].商业时代,2011(21)
4.吕萍.无法背弃的商业道德—哈佛商学院推荐欣赏电影佳作《惊爆内幕》[J].现代国企研究,2012(5)
5.余金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大理论基石—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体会[J].学习论坛,2013(2)
6.何桢.企业管理创新、整合与精艺六西格玛实施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3)
7.苗泽华.中国市场经济构筑与发展[M].新华出版社,2005
8.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
市场经济与商业伦理的匹配途径
(一)企业和社会推动建设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讲求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同步进行,前者解决民族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后者解决科学文化素质和智力支持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为主导,企业为支撑,分别负责道德建设的主导及实践示范作用。其中,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第三产业和消费产业商业伦理建设具有突出的示范效应,一些商业不道德现象也较为集中(见图3),是社会和企业应下大力气投入宣传的领域(苗泽华,2005)。
(二)历史和国际间比较研究途径
在现代化经济发展条件下,前人的历史经验无疑对我国现代经济建设思想有可借鉴之处,包括“儒家伦理、义利并举、人本位、贵和乐群、和气生财、爱敬并重、童叟无欺”等在内的商业伦理和经商原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采纳的部分。此外,从国际经验看,商业道德是具有不分国界性质的普世价值,西方“契约制、效率合同制、产权制、专利制”等都是符合现代市场思维的优秀商业文明,这些进步的道德和制度观只有“为我所用”才能推动中华商业文明的再进步。
(三)经济主体利益关系正确处理途径
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往行为,包括“商业企业-消费者”、“商业企业-供应商”、“商业企业-所有者”、“商业企业-管理者”、“商业企业-员工”以及“商业企业-竞争者-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多方面的利益联系交织构成了一张巨大的利益关系网络(见图4),其中,企业作为利益网络中具有承接转移作用的焦点环节,必须遵从承担社会责任和维护公众利益的商业伦理,稳妥处理与社会、政府和经济进步之间的关系。
(四)商业企业信用体系引导建设途径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单位,市场和社会信用环境的好坏依赖于企业信用基础,类似商业协会等组织的出现是维护企业信用的早期实践表现形式。发展到现代,以行业信用评价和银行授信评级体系为代表,具备当代管理和金融科学结构的行业评议及惩戒制度得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从商业伦理向制度约束延伸,商业伦理首次实现了制度性的进化。
(五)反商业欺诈长效机制规范建立途径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对于商业欺诈实践的经验教训总结,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来遏制违背商业道德甚至突破商业法律规定的事件,通过制定专门性的规范文件来及时处理商业诈骗和商业违约行为,此外,还要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设加强地区间商业伦理建设工作的合作,以“联防”机制维护商业道德。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发育完善程度与欧美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深化新制度研究、去除计划经济思想以及改革攻坚阶段时期,一系列社会商业犯罪和道德投机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改革阵痛”,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商业发展特点、欧美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三者结合方式来管理现阶段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秩序是较为现实和有效的选择,商业伦理与市场经济具有基于制度和文化的先天适配性。
参考文献:
1.杨忠智.商业道德行为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2(5)
2.关云汉.商业道德培养机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2)
3.柳治国.国际接轨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宏观调控思路探讨[J].商业时代,2011(21)
4.吕萍.无法背弃的商业道德—哈佛商学院推荐欣赏电影佳作《惊爆内幕》[J].现代国企研究,2012(5)
5.余金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大理论基石—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体会[J].学习论坛,2013(2)
6.何桢.企业管理创新、整合与精艺六西格玛实施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3)
7.苗泽华.中国市场经济构筑与发展[M].新华出版社,2005
8.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
市场经济与商业伦理的匹配途径
(一)企业和社会推动建设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讲求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同步进行,前者解决民族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后者解决科学文化素质和智力支持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为主导,企业为支撑,分别负责道德建设的主导及实践示范作用。其中,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第三产业和消费产业商业伦理建设具有突出的示范效应,一些商业不道德现象也较为集中(见图3),是社会和企业应下大力气投入宣传的领域(苗泽华,2005)。
(二)历史和国际间比较研究途径
在现代化经济发展条件下,前人的历史经验无疑对我国现代经济建设思想有可借鉴之处,包括“儒家伦理、义利并举、人本位、贵和乐群、和气生财、爱敬并重、童叟无欺”等在内的商业伦理和经商原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采纳的部分。此外,从国际经验看,商业道德是具有不分国界性质的普世价值,西方“契约制、效率合同制、产权制、专利制”等都是符合现代市场思维的优秀商业文明,这些进步的道德和制度观只有“为我所用”才能推动中华商业文明的再进步。
(三)经济主体利益关系正确处理途径
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往行为,包括“商业企业-消费者”、“商业企业-供应商”、“商业企业-所有者”、“商业企业-管理者”、“商业企业-员工”以及“商业企业-竞争者-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多方面的利益联系交织构成了一张巨大的利益关系网络(见图4),其中,企业作为利益网络中具有承接转移作用的焦点环节,必须遵从承担社会责任和维护公众利益的商业伦理,稳妥处理与社会、政府和经济进步之间的关系。
(四)商业企业信用体系引导建设途径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单位,市场和社会信用环境的好坏依赖于企业信用基础,类似商业协会等组织的出现是维护企业信用的早期实践表现形式。发展到现代,以行业信用评价和银行授信评级体系为代表,具备当代管理和金融科学结构的行业评议及惩戒制度得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从商业伦理向制度约束延伸,商业伦理首次实现了制度性的进化。
(五)反商业欺诈长效机制规范建立途径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对于商业欺诈实践的经验教训总结,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来遏制违背商业道德甚至突破商业法律规定的事件,通过制定专门性的规范文件来及时处理商业诈骗和商业违约行为,此外,还要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设加强地区间商业伦理建设工作的合作,以“联防”机制维护商业道德。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发育完善程度与欧美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深化新制度研究、去除计划经济思想以及改革攻坚阶段时期,一系列社会商业犯罪和道德投机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改革阵痛”,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商业发展特点、欧美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三者结合方式来管理现阶段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秩序是较为现实和有效的选择,商业伦理与市场经济具有基于制度和文化的先天适配性。
参考文献:
1.杨忠智.商业道德行为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2(5)
2.关云汉.商业道德培养机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2)
3.柳治国.国际接轨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宏观调控思路探讨[J].商业时代,2011(21)
4.吕萍.无法背弃的商业道德—哈佛商学院推荐欣赏电影佳作《惊爆内幕》[J].现代国企研究,2012(5)
5.余金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大理论基石—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体会[J].学习论坛,2013(2)
6.何桢.企业管理创新、整合与精艺六西格玛实施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3)
7.苗泽华.中国市场经济构筑与发展[M].新华出版社,2005
8.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