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多通道模型*

2014-05-14王元元

关键词:知识型开放性动机

王元元,时 勘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系,北京 100872)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成为企业经营的基本要素,知识型员工,是“掌握并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进行工作的人”[1],他们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他们拥有企业创新所需的知识、能力等心理资本,他们大多善于思考,能基于企业现状及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创造价值,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现者。本文将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定义为在工作过程中,员工能提出创新性构想,并努力争取资源,将其付诸实践且加以推广的行为。

20世纪以来,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多从单一因素出发,如组织环境、工作性质、领导支持、知识共享、员工特性、员工激励[2]等,尤其是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研究非常多,但几乎没有研究探讨多方面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3]对员工创新行为相关研究的综述表明,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组织因素、工作因素、领导因素、个性因素、依存关系与社会支持等。组织方面,战略和结构等组织特征、组织创新氛围、组织支持、组织价值观、组织激励措施、组织的硬性资源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员工创造性的发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三种主要因素是工作特征、工作的自主性以及工作的压力。个体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种,外在因素如拥有的知识,内在因素指与个性有关的因素,如积极与消极情感、自我效能感、认知因素、内在动机、目标导向和角色认同等。

总的来说,本研究者认为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有以下三种。

(一)组织环境或领导压力下的被动形成机制,这种机制关注企业创新氛围、支持氛围、领导风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组织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的高低,员工创新行为的激发,与组织环境的好坏密切相关,而且指出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领导态度与组织氛围更加重要。[4]另有研究也指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要建立支持与鼓励创新的组织环境[5],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动机与创新行为,才能实现组织系统化创新的目的[5]除此之外,组织环境中的领导风格[6]、上下级关系、人际依存等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也得到广泛关注。[7]

(二)基于员工内在人格、效能感、动机驱动的内在形成机制则试图挖掘影响员工表现出创新行为的内在因素。尽管员工的创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组织支持与创新环境的影响,但作为个体高级智能的体现,员工的创新行为的高低与员工本身具有的内的特质具有更大的相关。曾平论述了开放性人格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格开放性同创新行为有显著正相关,开放性高的个体表现出了更高的创新行为。[8]

(三)相对来说,探讨外在与内在因素的交互因素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大都只考虑到两两交互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忽略了各种因素的主体性以及多个因素之间的交互性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导致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例如,有研究认为当员工感知到其创新行为受到上级的鼓励和支持时,他们会积极争取资源实施工作中的创新行为;而当员工感觉到不受上级支持时,员工会采取措施终止自己的创新行为。[9]另有研究也综合考虑了组织和个体因素对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表明个性因素方面,个体的创新意愿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揭示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和知识扩散路径的中介作用,在组织层面,阐述了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的影响[10]。这项研究是交互因素对创新行为影响的一大进步,主要强调了个体层面因素的影响,及组织氛围的调节效应,为后续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整合研究提供了思路。

整合前人研究可以看出,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多因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影响机制异常复杂。但前人研究大都只关注了环境因素或者个体内在因素中的一个,很少有研究同时考察到环境与个体两个因素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本研究在借鉴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论、Lewin的人与环境交互作用论B=f(PxE)以及组织行为学理论中的个体-群体-组织交互作用理论基础上,从个体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角度出发,探索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根据对知识型员工的初步访谈以及文献搜索,假设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是外在组织环境(组织氛围)因素与内在个性特征(开放性、效能感、动机)的交互作用下发生的。因此,初步探讨组织氛围、开放性、员工效能感、动机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研究、企业管理者、员工了解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二、数据收集方法与程序

(一)样本

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某企业的研发人员310人,在各部门领导及人力资源部的配合下统一作答并当场收回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4份,有效回收率为81.93%。其中已婚131人,未婚123人;男160人,女94人;平均工作年限3.63年;平均年龄29.31岁;本科学历124人,硕士及以上130人。

(二)量表

(1)组织氛围量表。在已有组织氛围量表[11]基础上,进行语义修改并经过5名专家评审形成最后量表。量表分为创新氛围、支持氛围、公平氛围、人际氛围、员工身份认同五个分量表。本研究中,各分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3、0.72、0.82、0.80、0.76,总量表的克伦巴赫 α 系数为 0.94,信度良好。

(2)动机量表。采用《企业员工工作动机问卷》,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维度。[12]

(3)一般效能感问卷。采用中文版一般效能感问卷,共10 个条目(Ralf Schwarz,1981)。

(4)开放性人格量表。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问卷中的开放性分问卷,分问卷有5个项目(Goldberg)。

(5)创新行为量表。采用员工绩效模型[13]中的创新绩效问卷,进一步访谈和预测,修订后的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量表共有5个题目,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8.23%,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分别为 0.78、0.77、0.77、0.76、0.73,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

(三)技术路线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访谈法对组织氛围问卷和员工创新行为问卷进行修订,然后请3名心理学专家对修订的问卷进行评议和建议,最后在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对310名研发人员进行集体施测,并统一收回问卷。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各问卷的信度与相关系数

组织创新氛围各维度、知识型员工的开放性人格、动机、效能感以及创新行为各问卷的信度及彼此间的相关系数见下表,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问卷的信度均在0.69以上,信度良好。除开放性人格外,其余变量间的相关均显著,为进一步回归分析打好了基础。

表1 各变量的相关系数

(二)组织氛围各分维度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

以创新氛围、支持氛围、公平氛围、人际氛围、组织身份认同为自变量,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用stewards法依次剔除人际氛围、身份认同、公平氛围以及支持氛围,所有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和有效性见下表。

表2 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影响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及有效性

表2中所有方程的方差分析结果均显著(p<0.01),五个回归方程均有效,而且可以看出方程4的拟合优度最高。可以得出结论,五种组织氛围均可以对员工创新行为进行预测,其中创新氛围和支持氛围对员工的创新行为的解释率最多。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相符。前人的研究结论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正向相关,并且可以预测创新构想的产生与执行。另外,创新构想的产生还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创新构想的执行;[14](2)组织创新氛围与支持氛围是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的前提。塑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才能有机会、有把握引导知识型员工养成柔性创新的心智模式;[15]能感受到工作情境的支持性,工作的复杂性且有挑战性的员工的创造性高;[16]团队支持、主管支持与员工创新显著正相关,员工对“创新支持氛围”的认知对个体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性影响。[17]

因此,企业管理者若想要激发和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行为,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应该重视塑造良好的组织创新氛围与支持氛围,为员工提供创新所需的充足的时间与资源(例如,舒适自由的工作空间、适度的工作自主权、领导的支持、科学的评奖机制、开放、能容忍多元性冲突的组织环境、资源与知识共享平台等)。为员工形成共享的创新价值观创设良好的条件,从而有助于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系统模式的形成。

(三)开放性在组织氛围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开放性人格与其它变量的相关不显著,符合调节效应分析的前提。将所有变量中心化后,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检验人格的调节效应,发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作用非常显著。

表3 开放性人格的调节效应检验

进一步采用简单斜率分析,并对开放性人格的调节效用进行检验,从图一可以看出开放性在组织氛围和员工创新行为间的调节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1),即个体的高开放性人格可以缓解组织的低创新氛围、支持氛围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负面影响。这与前人结论也一致。前人认为人格在压力情景中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作为调节变量,可以调节环境变量和行为变量的关系[18]。比如,人格特质在薪酬公平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19];同样工作的完成度会受到员工人格特质的影响[20];人格在工作-家庭冲突和生活满意度间起调节作用[21]。这就给管理者提供了一定的启示:要想提高员工的创新行为,必须要重视员工创新型人格(开放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人员选拔与配置时,务必做到人岗匹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组织支持氛围和创新氛围不够良好,导致员工创新行为过低的现象。

图1 开放性人格在组织氛围与创新行为间的调节效应

(四)效能感、动机的中介作用

1.知识型员工效能感、动机在组织氛围与创新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效能感、动机与组织氛围和创新行为间的相关均显著,以创新氛围、支持氛围为自变量,员工效能感、动机分别为中介变量,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为因变量建立中介模型。

图2-1 效能感在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影响中的中介效应

图2-2 动机在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影响中的中介效应

通过表4 可以看出,两个中介模型的 GFI、NFI、IFI、TLI、CFI都达到0.9以上,RMSEA均为0.08,两个模型都拟合得很好。

表4 两个中介效应模型的拟合指数

进一步按照温忠麟、侯杰泰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检验效能感、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还是完全中介效应。数据分析发现,效能感在组织氛围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动机在创新氛围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用,在支持氛围与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表5 效能感、动机的中介效应检验

2.效能感、动机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图3-1 效能感、动机在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影响中的双重中介效应

以组织创新氛围、支持氛围为自变量,员工效能感、动机为中介变量,员工创新行为为因变量建立双重中介模型。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如下:X2/df=5.82,GFI=0.91,NFI=0.83,IFI=0.85,TLI=0.77,CFI=0.85,RMSEA=0.14,可以看出,整个模型拟合较差,检查模型的修正指数后发现,若增加效能感与创新行为间残差项的相关,模型的卡方会减少43.76。而从理论上来讲,自我效能感也的确与创新行为存在正向关系,而且可以直接影响创新行为,因此考虑建立多重中介模型。

图3-2 效能感、动机在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影响中的双重中介模型

从多重中介模型中可以看出,组织氛围可以通过效能感、动机、效能感-动机等三重中介路径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影响。多重中介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如下:X2/df=2.72,GFI=0.96,NFI=0.93,IFI=0.94,TLI=0.91,CFI=0.985,RMSEA=0.06,模型拟合较好。模型中三重中介路径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的52.55%。结论与前面的研究一致,他们认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会产生更多的创新行为。[22]员工为了要得到想要的结果,会在行动上更努力,遇到困难时更能坚持,遭遇失败时更容易振作;动机在个体感知到的组织创新氛围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自我效能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还通过对内部和外部动机产生影响,对员工个人创新行为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23]这些研究都给管理者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启示,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其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还可以通过员工的动机水平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用多种激励措施,注重提高员工的个人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动机水平,为促进员工的创新性构想与创新行为的实施打下基础。

表6 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的比重

(五)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多通道模型

(1)开放性人格的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组织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模型中,效能感、动机是中介变量,人格是调节变量,组织氛围*人格是调节效应项。若组织氛围与人格的交互作用会对效能感、动机产生影响,而效能感、动机又会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那么人格的调节效应(至少部分地)通过效能感、动机起作用,那么人格就可以成为有中介的调节变量。

按照有中介的调节效应的检验程序,依次检验人格以效能感和动机为中介变量的中介调节效应。从表7可以看出,开放性人格的调节效应部分地通过效能感起作用,但不受中介变量动机的影响。

图4-1 开放性人格通过效能感在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影响中的中介调节效应

图4-2 开放性人格通过动机在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影响中的中介调节效应

表7 开放性人格的中介调节效应

(2)效能感、动机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鉴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组织氛围在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中,开放性人格是调节变量,效能感、动机为中介变量。若组织氛围通过效能感、动机的中介效应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则称效能感、动机为有调节的中介变量。根据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依次检验效能感、动机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图5-1 效能感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图5-2 动机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以组织氛围、开放性人格、效能感、开放性人格*效能感为自变量,创新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的F=46.77***,开放性人格* 效能感的路径系数 β=-0.03**。故得出结论效能感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以组织氛围、开放性人格、动机、开放性人格*动机为自变量,创新行为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方程的F=22.21***,开放性人格*动机的系数β=-0.02*,得出结论动机也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

(3)组织氛围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多通道模型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组织氛围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路径比较多且非常复杂,其中开放性作为有中介的调节变量,效能感、动机作为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共同对组织氛围与创新行为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因此,考虑建立混合模型。

图5 -3 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多通道模型

混合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如下:X2/df=1.80,GFI=0.99,NFI=0.98,IFI=0.99,TLI=0.95,CFI=0.99,RMSEA=0.06,混合模型拟合良好。

从图5-3可以看出,开放性人格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组织氛围*开放性人格→创新行为路径系数为-0.01)。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 (组织氛围→效能感路径系数为0.44***;效能感→创新行为路径系数为0.28***)。开放性人格是有中介的调节变量,(组织氛围*开放性人格→效能感的路径系数显著-0.05*,效能感→创新行为的路径系数显著0.31***)。

组织氛围*开放性人格→效能感的路径系数显著(-0.05*),开放性人格是组织氛围与效能感间的调节变量。开放性人格*效能感→创新行为的路径系数显著(-0.02*),人格是效能感与创新行为间的调节变量。可以得出结论效能感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即组织氛围通过效能感对创新行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中的中介效应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

综合上述,组织氛围不仅可以通过效能感、动机、效能感-动机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而且这些中介效应会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根据表8可以看出整个模型中中介效应所占的比重为25.53%。

表8 混合模型中中介效应的大小

四、结论与展望

(一)初步结论

本研究在注重情境因素、个体因素、个体与情境因素单一三种研究取向的基础上,采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专家评估法、问卷法,探索了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多通道模型来解释其作用机制;

第二,组织创新和支持氛围、个体的效能感、动机、开放性人格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组织氛围可以直接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行为,另一方面它还可以通过员工自身的效能感、动机水平、效能感-动机等多重中介变量对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第三,上述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均会受到员工自身开放性人格特征的调节。

(二)研究意义

这样的结论是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不仅揭示了影响因素的来源,而且将多个组织因素与个体因素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整合,系统地探讨并运用模型,丰富了以往单纯对某一类因素及特定交互因素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丰富了管理理论,也给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多样,影响机制复杂。要想提高员工的创新行为,首先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创新与支持氛围,良好的组织氛围作为环境因素可视为组织对员工提出的创新目标与要求,员工直接从中感知信息并调整自身的工作动机,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创新行为;其次,在员工选拔的时候,要注重对人格测试的应用,充分考虑员工人格特点与岗位的匹配性,选择开放性人格得分高的员工本身就是提高员工创新行为的前提;最后,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及时予以反馈,提高员工的效能感;总之要有目的有系统的构建组织创新体系,为员工创新行为的持续性和可发展性提供保障。

(三)未来展望

尽管如此,研究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1)被试主要来自某企业,取样来源单一、样本量小,将来可通过在全国收集更大样本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推广性;(2)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影响机制非常复杂,本研究仅选取了其中四种,不够全面,且没有将这四种因素扩展开加以一一研究,细致探讨其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具体影响;(3)问卷编排和数据收集都采用同样的方式,未来需注意用多质多法、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减少或避免同源误差等共同方法偏差;(4)作为横向研究,研究没有能够考察出在不同时间段组织氛围如何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进行影响,影响机制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可以跟踪测量,则可考虑引入神经网络等工具建立模型的动态演化机制,实现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预测;(5)研究所用测量手段均源自经典测验理论,未来可用概化理论来考察文中所用各种问卷的信效度。

[1]柳飞红.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创新人员激励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08).

[2]李军,胡璠,李汉.知识共享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4(02).

[3]邓玉林,王文平.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19(1).

[4]Bharadwaj,Menon A.Making innovation happen in organizations:individual creativity mechanisms,organization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both[J].Journal of Production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0(17).

[5]Baer M,Frese M.Innovation is not Enough:Climates for Initiative and Psychological Safety,Process Innova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3(24).

[6]Cummings A,Oldham G R.Enhancing creativity:managing work contexts for the high potential employe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7,40(1).

[7]Jeroen P.J.de Jong,Deanne N.Den`Hartog.How leaders influence employees’innovative activities[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7(10).

[8]曾平.同事支持对员工开放性和创新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D].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0.

[9]Onne Janssen.The joint impact of perceived influence and supervisor supportiveness on employee innovative behavior[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5(78).

[10]万青,陈万明,胡恩华.基于多层次分析的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研究—考虑个人与组织双层面因素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2,33(6).

[11]谢荷锋.组织氛围对企业员工间非正式知识分享行为的激励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2).

[12]李志芬.广东地区企业员工工作动机结构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13]韩翼,廖建桥,龙立荣.雇员工作绩效结构模型建构与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7,10(5).

[14]顾远东,彭纪生.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0,01(13).

[15]齐义山.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心智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01).

[16]周文斌.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2009,12.

[17]薛玉品.个人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从创造力人格、主管领导型态与组织创新环境的观点探讨[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8]Bolger N,ZuckermanA.A frame for studing personality in the stress proc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9.

[19]王炳成.薪酬公平、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关系[J].科研管理,2011,32(03).

[20]冯旭,鲁若愚,彭蕾.服务企业员工个人创新行为与工作动机、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9,21(03).

[21]王发明.工作特性、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高科技软件企业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2010,16(4).

[22]Judge TA,Erez A,Bono J,Thoresen CJ.The core self-evaluations scale:Development of a measure[J].Personnel Psychology,2003,(56).

[23]佟丽君,周春淼.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大五人格的调节作用检验[J].心理科学,2009,32(03).

猜你喜欢

知识型开放性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动机不纯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