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网》

2014-05-13

财经 2014年14期
关键词:比特改革

央行货币政策

警示的风险信号

沈建光: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中央银行近日公布了最新一期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与市场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整体偏悲观的看法有所不同,央行报告中传达的情绪似乎并没有情况危急之担忧,但笔者坚持对于当前经济运行差于预期的判断,同时认为,央行报告有一定稳定市场信心之意。

首先,房地产市场或将成为决定今年经济走势的关键。其次,通胀压力尚不足为虑,工业生产领域通缩值得担忧。再有,降准不仅是应对短期内经济下滑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矛盾的积极举措,更是未来发挥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内在要求。

过去30年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应用更多地倚靠数量型工具,价格型工具的应用相对弱之。而伴随着对市场化改革达成的高度共识,以及当前一些经济金融体系的矛盾现象出现,这一状况实际上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

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空前加快,由供需决定资金价格的时机已愈加成熟,通过行政手段控制资金供给方,利率价格信号必定难以发挥,资金紧张之下,实体经济更难免受到伤害;第二,当前表外业务的发展过快,金融风险空前加大,不仅源于部分监管缺失,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表内业务监管过度;第三,伴随着存贷差的缩减,当前20%的准备金率或已超出最优准备金率的理论值;第四,相较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当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过高。

最后,宏观政策调整需要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其意义某种程度上要高于保就业。一般而言经济下滑阶段,企业率先采取的是减产而非裁员来应对,一旦出现大规模失业,经济状况必定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刻,宏观政策或许也已经过了最好的应对时机。此外,伴随着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就业指标的敏感性也在减弱。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差于预期,风险不容小视,宏观政策需要有所作为。除此之外,笔者建议淡化75%存贷比的考核。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应该改变过紧的局面,并通过降准、淡化存贷比考核等引导政策转向价格型工具,这既有利于稳增长的实现,也有助于促进市场化改革,可谓一举两得。

《财经网》博客

改革要成功,市场逻辑

一定要战胜官场逻辑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改革首先是有个问题,中国为什么改这么长时间?问题哪来的?吴敬琏老师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是1978年,当时就冒出个问题,计划经济在中国搞了几年?真正上轨道是1961年之后,满打满算,到1978年不到20年,到现在已经30多年过去了。形成一个体制没花那么长时间,改一个体制,时间比它长,而且留下很大一块没改完。

当时摸着石头过河,哪件事情有力治了,我们就改一把,哪些事情有较大难度就先搁一搁。这个策略让中国改革起步阶段,头十来年或者头20年确实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个成功背后也带来了麻烦,有些难的问题往后放。更大的麻烦是,已经改革的领域的成功会帮助掩盖没有改革的部分。这是一条。

第二条,中国由于改革持续非常长,人口统计学规律就会发生作用。年轻一代人的参照性不一样。80后、90后,他们的参照性是在信息开放的情况下形成的。你不把这个国家的改革跟这些人的要求期望相一致,现在没麻烦,将来也会有麻烦。

最后一个道理,不改不成。我们这个体制,有些窟窿已经不小了,社会矛盾世界第二大,增长速度第一。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有些环节要引起注意,加以补救。

什么叫中国改革?只要有过不去的坎儿,总有人想办法越过去,但这仅仅是改革的一小部分,改革要真正变成制度变迁有另外一部分。能不能得到承认?合法不合法?你不合法,这个体制预期就不稳定。

改革有巨大成就,但半拉子工程——关键部位没有改掉,如果不通过改革,进一步把这个体制架构形成完善,我们已有的成果很难保持。所以改革30年以后,还要发动一波深化改革,要把过去没有解决的关键难题、重要领域的关键环节争取突破。我的看法,过去的经验可能对这场大战有帮助。顶层设计跟摸石头过河结合,这句话讲得好。

我心目中改革的架构始终两层,一层就是第一线,尽可能多地探索,但是这种在很多底层发生的变革,能不能系统集中起来,能不能被合法化承认,能不能把它变得更加规范和完善?取决于上层建筑。最后是要上下互动上下结合形成一个更现代化国家的,比较理想的体制。

《财经网》消息

瑞士不再为外国账户保密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7日报道,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涉及2.2万亿美元的资金。

这是全球打击逃税举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

在5月6日于巴黎举行的欧洲财长会议上,瑞士同意签署一项有关自动交换信息的全球新标准。

这对各国政府而言是巨大的进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一连串税务丑闻后,他们发起了一场联合打击逃税的行动。

欧银决议即将登场

美元指数在5月7日全天交易中上涨了0.11%,收报79.23。美联储(Fed)官员不断发表对通胀立场温和的讲话,导致讲话对压低美元的功效减弱,随出脱兑美元的空头头寸。

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当日在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时继续保持温和的政策立场。

她表示,美国就业市场仍存在“相当规模”的闲置劳动力,且通胀处于低位,这为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依据。耶伦承诺,只要就业状况改善,美联储将继续当前的缩减购债的进程。

多家银行封杀比特币交易

比特币中国、火币网、OKCoin、CHBTC、BtcTrade等国内五家主要比特币交易平台近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采取“一致的自律行动”,不再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杠杆交易,并将统一交易费率。有比特币玩家表示,比特币的风险本身已经很高,如果允许杠杆交易,价格很容易被“庄家”控制,谋取更大利益。

目前,随着央行政策的深入执行,比特币平台的生存空间也逐步减小。

5月7日,国内多家银行发布《关于禁止使用我行账户用于比特币交易的声明》,从即日起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将其在该行开立的账户用于比特币等的交易资金充值等活动。

上期本刊高关注度报道

5月5日-9日

1广交会蝶变信号

2大话石油改制

3申维辰、金道铭与太原地产乱象

4正视民资进场的局限

5基金捕鼠风暴升级

6控煤政策“误伤友军”

7国家石油公司改革的海外标本

8激辩达菲疗效

9小贷“松绑”

10余额宝与金融危机endprint

猜你喜欢

比特改革
改革之路
比特币还能投资吗
比特币分裂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改革创新(二)
关于比特币能否成为真正意义的货币的探讨
比特币反洗钱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