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曾健勇“迷路”东京
2014-05-12郭成
郭成
做事专注的人往往不识路,曾健勇就是其中一个。4月12日于东京画廊开幕的“迷路·曾健勇个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在新领域中探索的曾健勇。这次展览的缘起令人激动。东京画廊的老板田畑幸人与曾健勇共进午餐,席间谈及曾健勇的新作品。田畑先生一时兴起,撂下筷子,饭也不吃了,直奔曾健勇工作室去看作品。
一直以人物画家形象示人的曾健勇借这次展览,向观众展示了艺术家在山水领域的新探索。2 012年,伴随着一次千岛湖的旅行,曾健勇开始了他在风景画领域的创作。“大自然中有太多丰富的细节。”随着《大队长》、《黑领巾》、《主角》系列人物画创作被市场接受,曾健勇也展开了对风景画作品的探索和尝试。
随着他人物画作品的不断被曝光,可爱、温馨、怀旧、童年似乎成了描述曾健勇作品的关键词。提及风景画的转向,曾健勇说:“别人夸赞我的画好看可爱时,我内心是抵触的。这次展出的风景画,我想去掉角色,去掉可爱。我想,支撑画面的是其它的东西,可能是空气、生命、宁静等。”
本次展览的作品共16张,全部以风景为主题。相较于当代绘画理论的繁缛与矫饰,曾健勇似乎更愿意使用传统虚淡的词句来形容细腻的观感。应该说,《迷路》系列是曾健勇对传统水墨绘画精神的一种回望,眼睛在心的观照中,映现出对自然万物的新体验:恬静养神,弗役于物。毫无疑问,曾健勇不再依赖沉重的身体表达,而是起身离开,走向室外,去发现阳光、空气和水,传统文人生活的超然意象在此时极富有感召力。之所以如此,在于曾健勇对传统笔墨语言与绘画理论趣旨有着日渐自觉的悟醒,更在于其知识结构的更新以及如何看待自我价值的真实性。宏大叙事的思维逻辑完全让位于微观情绪的敏锐把控,曾健勇的水墨探索,开始趋向于对传统质感空间的图像重构。
新作品中,曾健勇将自然以自己特有的符号化语言描绘在画面上。水的波纹和反光的处理令人惊喜。他将一块水面用成排的点来表示微风吹动时的波纹,形式感极强;远处留白的部分,表现的是水面成片的反光。这些样式不同于传统国画方法中对波纹和反光的描绘,也只能基于曾健勇独特的绘画技法,才得以用这样的方式,描绘这些内容。
2012年,曾健勇于东京画廊+B TA P举办“寓言·异象”个展,2 014年二者再度合作,为观众呈现一个艺术家转型的形象,这种健康的合作来之不易。
展厅中有两幅作品展示的是夜里车灯照出的自然。面对大片的重色画面,曾健勇问“这个压抑吗?”风景画领域刚上路,他或许还在探索前方,但是宣纸透过淡墨显现出来的通透和层次,保持着曾健勇作品一贯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