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住宿学院制模式创新研究
2014-05-12方芳
◎文/方芳
高校学生宿舍是高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社会交往、思想形成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探索和创新高校学生宿舍模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校学院住宿制模式在充分吸收我国传统住宿模式精华的基础上,又充分借鉴了西方“住宿学院制”模式的优点,对于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高校宿舍是大学校园中最基本并相对固定的组成单位,是由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和一定的宿舍环境构成的,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社会交往、思想形成、心理成长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高校学院住宿制模式是指在以性别为标准、分开住宿的前提下,以学院和班级为单位集中在一个宿舍楼住宿,在保持单个宿舍内部成员同年级、同专业、同班级的基础上,实行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混合住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积极采用飞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切实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高校学院住宿制模式既实现了传统住宿模式的现代化,又实现了西方“住宿学院制”模式的中国化,并有效破解了高校“混合宿舍”的难题,实现了高校宿舍模式的创新。
一、高校住宿学院制实现了传统住宿模式的现代化
高校传统住宿模式广义上指学生住宿基本采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中住宿,也可理解为同吃、同住、同学习的三同住宿模式。当前,高校宿舍多以4人间、6人间、8人间等空间分布为主,高校传统住宿模式较少考虑学生的个人意愿,主要依据学生的院系、专业、班级进行分配,宿舍成员一旦确定之后无特别原因不会发生变动。高校传统住宿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致的专业背景、固定的宿舍成员、严格的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
(一)高校住宿学院制吸收了传统住宿模式的优点
高校传统住宿模式的优点是同宿舍成员来自同一个班级,这有利于学校各部门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有利于班级、团支部进行班级内部事务的协调和处理,有利于学校和院系各项政策的实施和执行,有利于班级同学之间信息沟通、社会交往、学习和生活,强化了班级概念,使同学们培养出深厚情谊,毕业后也会一直保持大家庭式的关系。
(二)高校住宿学院制弥补了传统住宿模式的不足
高校传统住宿模式的缺点在于宿舍成员分配不够合理,知识面窄、专业交融不够,不利于开阔同学们的眼界,不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不便于处理和化解宿舍矛盾和班级矛盾。高校住宿学院制强调实行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混合住宿,在同一个学院内部实现较大程度的混合住宿,开阔了学生视野,优化了学科、系、专业配置,在多学科的综合性学院的学生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克服了传统住宿模式的缺点。
二、高校住宿学院制实现了西方“住宿学院制”模式的中国化
“住宿学院制”是以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院为模本的学生与教员的小型社团。学生入住时,会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学院中,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与年级、不同社会背景及学术背景的学生混居在同一栋宿舍楼。每个人的身份仅从属于住宿学院,而与负责专业教育的学术科系无关,目的就是为了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分配进不同住宿学院,以保证每个学院学生的多元化和不同学院间的平衡发展。
(一)高校住宿学院制吸收了“住宿学院制”模式的优点
高校住宿学院制吸收和借鉴了“住宿学院制”模式的长处,强调实行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混合住宿,在同一个学院内部实现较大程度的混合住宿,为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方便,不同专业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学习,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更为科学的知识结构、更为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住宿学院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积极采用飞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节约了高校的住宿资源,将有限的硬件设施的运用最大化,提高了高校的办学效益。
(二)高校住宿学院制克服了“住宿学院制”模式的局限
宿舍是学生集体活动较多的场所,宿舍风气和宿舍文化成为校园风气和校园文化的发源地和创新园,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思想和文化氛围,就要确保良好的宿舍思想和文化氛围。高校住宿学院制克服了“住宿学院制”模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不便和效率低下的弊端,以学院和班级为单位集中在一个宿舍楼住宿,保持单个宿舍内部成员同年级、同专业、同班级,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集中或分散的思想教育,有利于高校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地提升校风、院风、学风。
三、高校住宿学院制实现了“混合宿舍”协调化
高校“混合宿舍”是指在以性别为标准、分开住宿的前提下,单个宿舍内部成员从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院、年级或专业的宿舍模式。“混合宿舍”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宿舍模式,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和新生人数存在差异,学科和专业学生人数存在差异。新生入校分配宿舍时,产生单个宿舍内部成员从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院、年级或专业的“混合宿舍”。二是受到包含学生个体差异、学校环境等内部因素和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高校中出现了转学、休学、复学、退学、留级等特殊情况,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混合宿舍”。三是由于兴趣差异、价值追求、宿舍矛盾等不协调的宿舍人际关系导致的宿舍变更、调整,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混合宿舍”。
(一)高校住宿学院制有效降低了“混合宿舍”的数量和程度
高校学院住宿制模式以学院和班级为单位集中在一个宿舍楼住宿,保持单个宿舍内部成员同年级、同专业、同班级,强调的是以宿舍为单位的外部混合,尽量杜绝单个宿舍的内部混合,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混合宿舍”的数量,降低了单个宿舍内部成员从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院、年级或专业情况的出现,有效减轻了单个宿舍内部成员的混合化、异质化程度。
(二)高校住宿学院制有效协调了“混合宿舍”的宿舍人际关系
不同学科门类、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校“混合宿舍”的宿舍人际关系受到学科、专业的影响较大,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住宿学院制有效降低了单个宿舍内部成员因学院、学科、专业等的不同而导致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不同,进而降低了由此产生的宿舍矛盾、人际关系紧张、不良心理问题等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