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11年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足迹动态分析
2014-05-11魏民秀赵先贵
魏民秀,赵先贵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1999~2011年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足迹动态分析
魏民秀,赵先贵*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采用基于IPCC的《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和国际公认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对鄂尔多斯市的温室气体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1年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呈快速上升趋势,12年间温室排放量从 518.10×104t上升为 11730.10×104t,年均增幅 29.69%.增幅最高的部门是能源(年均增幅 35.08%)、水泥(21.94%)、农业(5.15%),林业固碳较低(28.84×104t),废弃物碳排放波动变化.从温室气体来源构成看,能源占57.5%~93.7%,水泥占3.35%~7.01%,农业占14.6%~32.6%,林业固碳占0.25%~5.57%,废弃物处理占0.44%~1.00%.可见能源消费的增加是导致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波动变化;人均、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指数增速很快,年均增幅分别达25.60%、30.12%和25.67%.12年间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等级持续上升,从较低(Ⅰc)升高到极高等级(Ⅲc),目前距应对气候变暖目标(Ⅰb)已高出了 7个亚级.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亟待降低.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等级;气候变化;鄂尔多斯市
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备受关注,目前温室气体核算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1-2]. Kennedy 等[3]建立了洛杉矶等北美和欧洲10个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在能源使用和废物处理方面一个全新的、可持续数据库.Andrea等[4]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设计生物质燃料碳足迹管理方法来减缓全球变暖; Tjebbe等[5]提出采用高效节能技术是美国减少美国水泥生产对化石燃料和碳足迹需求的重要手段;马彩虹等[6]研究表明:中印美德四国,中国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最差,调整能源结构是节能减排的主要内容;赵先贵等[7]发现1999~2009年北京市碳足迹有持续增长趋势.纪芙蓉等分别研究了中国能源[8-9]、农作物生产[10]、不同产业[11]的碳足迹;肖玲等分别研究了山东[12]、深圳[13]、江苏[14]、厦门[15]的温室气体足迹.由于国际气候谈判是以国家(地区、经济体)为基本单位,因此关于国家或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成为各国政府最为重视的领域之一.随着《2006年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6]和2011年中国《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17]的出台,国内外学者再次加强了以国家(地区、经济体)为基本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研究.Wiedmann等[18]研究了英国的温室气体足迹;杨勇等[19]对2008年天津全市碳排放进行匡算.结果表明:能源活动为天津市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并给出相应的碳减排对策;宋利娜等[20]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土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进行了监测,发现高产高效管理模式处理综合增温潜势相对较低,产量和产投比相对较高.虽然国内外温室气体核算研究已有不少案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能源消费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温室气体计算方面,缺少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等级的评估方法,所以研究结果很少能够得到汇总和进行国内外比较.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具活力的“金三角”之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综合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建成百万亩现代农业基地和百万只肉羊养殖基地,集中打造了 8个自治区级重点工业园区,建成了世界及国内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成为全国首个亿 t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但有关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及等级评估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采用温室气体排放等级评价体系及省级、国家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推荐的方法[16-17],对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排放等级评价,并与西安和天水市结果进行比较,以此可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鄂尔多斯市(37°35′~40°51′N, 106°42′~111°27′E)辖7旗1区,总面积86752km2,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162.54×104人.平均海拔为1050m,年均气温6.8℃,年均降水量245mm,现有草原面积 8 816×104hm2,占国土面积的 65%,耕地面积932×104hm2,森林覆盖率 23.01%.鄂尔多斯市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3 218.54×108元:农牧业经济方面,全年肉奶总产值 2221.65×108元;工业经济方面,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723×108元,同比增长 16.3%;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92t标准煤,超过“十一五”工业能耗31%的目标.
2 研究方法
2.1 温室气体核算方法
采用2011年中国省级、2006国家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16-17]给出的方法进行核算,核算范围符合SCOPE1和SCOPE2,即包括直接排放和电力的间接排放.在以下计算过程中未明确指出的排放因子主要来自省级清单指南,部分参数缺失参考IPCC.
2.1.1 能源部门 由于收集数据渠道有限,能源部门生物质燃烧、煤矿开采逃逸和油气系统逃逸产生的温室气体无法计算,所以能源部门温室气体主要计算来自于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CO2,如式(1):
式中:Ee为能源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104;ACj为燃料j的消费量,104t和108m3;NCVj为燃料j的低位热值,TJ/Gg;EFj为燃料 j单位热值含碳量,tC/TJ;44/12是CO2与C分子量的比值,10-3为单位转换系数.
电力调入调出间接CO2排放的核算方法如下:
式中:Ep为电力调入调出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04t,调入时为正值,调出时为负值;ACp为差额电量,108kW·h;Q为区域电网供电平均温室气体排放因子,kg/kW·h,由于鄂尔多斯市主要以电力调出为主,所以采用所在地区的缺省值为0.997;10为单位间的换算系数.
2.1.2 工业过程 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只计算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料分解转化而释放的 CO2,因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所释放的CO2已在化石燃料的计算中所包含.根据省级指南每生产 1t水泥由原料分解产生 0.538t CO2/t熟料.
2.1.3 农业 农业温室气体主要计算稻田、动物肠道发酵及粪便管理CH4排放和农用地N2O排放,稻田CH4排放的核算方法如式(3):
式中:Er为稻田CH4排放总量,104t;EFi为i类型稻田CH4排放因子,kg/hm2,ADi为i类型稻田的水稻播种面积,104hm2;10-3是单位换算系数.
农用地N2O排放的核算方法如式(4):
式中:Ef为农用地N2O排放总量,104t N;Nc、Nm、Ns分别为化肥氮、粪肥氮、秸秆还田氮,104t N;EF为对应的N2O排放因子,kg N2O-N/kg Nin, Nlp为禽粪便氮,104t N;Nin为总氮输入量,104t N.
动物肠道发酵及粪便管理 CH4排放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Eac为肠道发酵或粪便管理温室气体排放量,t CH4/a;EFac,i为 i类牲畜的排放因子,kg CH4(头.a);APi为i类牲畜的头数,104只,研究对象包括牛、马、驴、猪和羊.
2.1.4 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 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温室气体清单包括两部分: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碳储量变化、森林转化碳排放.由于森林转化碳排放温室气体数据收集十分困难,所以本文只计算了后者.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的变化,包括乔木林、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生长生物量碳吸收;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以及活立木消耗碳排放.核算方法如式(6):
式中:C是植被的固碳量,104t CO2;V 为活立木的总蓄积量,104m3;为木材密度的加权平均值,t/m3;为生物量转换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即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的比值(无量纲);GR和CR 分别为活立木年均蓄积量生长率与消耗率(%);Ai和Bi分别是竹林(或经济林、灌木林)面积年变化(hm2)和平均单位面积干物质生物量(t/hm2);0.5是生物量含碳率,其余同上.
2.1.5 废物处理部门 废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主要计算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CH4排放,废水处理N2O排放.由于鄂尔多斯市没有无害化焚烧处理厂,所有城市固体废弃物均为填埋处理,本文仅计算填埋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如式(7):
式中:El表示填埋处理产生的甲烷排放量,104t CH4/a;Wt为固体废弃物总量,104t/a;Wf为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率;MCF为各管理类型垃圾填埋场的甲烷修正因子;DOC为可降解有机碳,kg C/kg废弃物;DOCf为可分解的DOC比例;F为垃圾填埋气体中甲烷比.
如:16/12为甲烷/碳分子量比率;R为甲烷回收量,104t CH4/a;OX为氧化因子.
废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 CH4排放的核算方法如下:
式中:Ewt为废水处理CH4排放总量,104t;T为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总量,104t BOD;Bo甲烷最大产生能力;MCF为甲烷修正因子;i表示不同的工业行业;Ti为工业废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总量,104t COD;Si为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104t; EFi为排放因子,kg CH4/kg COD;R和Ri分别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的甲烷回收量,104t.
废水处理N2O排放的核算方法如下:
式中:Et为废水处理N2O的年排放量,104t;P为人口数,104人;Pr为每年人均蛋白质消耗量,kg/人; FNPR为蛋白质中的氮含量,kg N/kg蛋白质; FNON-CON为废水中的非消耗蛋白质因子; FIND-COM为工业和商业的蛋白质排放因子,默认值=1.25;NS为随污泥清除的氮,kg N/a;EFE为废水的氧化亚氮排放因子,kg N2O/kg N;44/28为N2与N2O的转化系数.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 CO2当量(CO2e)表示,即将不同种类温室气体按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程度,乘以相应的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GWP)而获得,文中涉及的CO2、CH4和N2O的GWP分别为1、25和298.
2.2 温室气体排放等级评估方法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采用赵先贵等[21]提出的方法,该方法提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指数(Wp)和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指数(Wa)2个概念.其中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指数定义为区域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e)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eg)的比值;单位面积的温室气体排放指数定义为单位面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Ed)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Eg)的比值;这两个指数分别从人均和单位面积视角反映了区域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的大小.为了便于判断某一区域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总体状况,在上述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出区域温室气体
排放指数模型(W).根据专家问卷调查结果,本文初步设定Wp和Wa在温室气体评估中的权重分别为0.70及0.30,分别对2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的2个指数之和便构成了温室气体指数(W<0时为碳汇,有利于遏阻气候变暖)
式中: Wp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指数,Wp=e/eg;Wa为单位面积的温室气体排放指数,Wa=Ea/Eg; e和Ea分别为人均和单位面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eg、Eg分别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人均、单位面积温室气体碳排量.Wp.max、Wa.max分别是全球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指数、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指数最大值,利用世界资源研究所(WRI)[22]公布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计算了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前30名的国家或地区的Wp和Wa,经分析对比,当Wp.max、Wa.max分别为15和35时W有很好的区分度.
利用式(10)对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试评估,通过对试评估结果的聚类分析,结合考虑世界各国及中国部分省市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人口、国土面积、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等级划分标准(表1).
表1 温室气体排放等级表Table 1 The grade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2.3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需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 2000~2012年鄂尔多斯市及中国统计年鉴[23-24],从统计年鉴中无法获得的数据通过鄂尔多斯市林业部门、环境保护局等实地调查,指示性数据通过查询省、市公告、政府网站获得.
3 结果与分析
3.1 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动态分析
图1 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构成及动态变化Fig.1 Component and trend of greenhouse gas in Ordos City
1999~2011年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图1).温室气体总量从1999年的518.10×104t上升到2011年的11730.10×104t,年均增幅为 29.69%.其中,能源温室气体从297.70×104t增加到 10 989.54×104t,年均增幅为35.08%;水泥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从 36.34×104t增加到 392.94×104t,年均增幅为 21.94%;农业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由 188.92×104t上升到344.94×104t,年均增幅为 5.15%;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变化较大,先下降又波动上升,从 1999年的 23.98×104t降低为 2001年的5.38×104t,之后开始上升为30.20×104t,到2011年排放量为 31.52×104t.由图1可知,能源温室气体变化曲线始终与总温室气体曲线呈同步上升趋势,占总排放量的 57.5%~93.7%,水泥占 7.01%~3.35%,农业占 14.6%~32.6%,林业碳减排占0.25%~5.57%,废弃物处理占0.44%~1.00%.可见,能源温室气体是导致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增长变化的主要原因.从 3种温室气体构成比例来看(以CO2e计算),CO2、CH4和N2O分别占总温室气体的24%~88%、9%~65%和0.5%~8%.可见,CO2在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中占绝对优势.
3.2 温室气体排放等级评估
从2000到2011年,鄂尔多斯市人均和单位面积温室气体都呈逐年递增趋势(表2).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从 3.81t上升为 58.67t,年均增幅为25.60%;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从 0.73t增加到17.20t,年均增幅为30.12%;同期鄂尔多斯人口呈下降趋势,降幅为 7.1%,由此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市人均温室气体呈更高增长趋势.
表2 人均、单位面积、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等级评估Table 2 GHG per capita, per unit area and per 10 000 Yuan GDP, and evaluation of GHG emission degree
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指数从2000年的0.09逐渐上升到 2011年的 1.43,年均增幅为25.76%(表 2).温室气体排放等级从Ⅰc(较低)上升为Ⅲc(极高).其中,从1999~2003年为较低等级,此后每年上升一个等级,2009年以后,连续三年出现极高等级.可见温室气体排放量越来越高,形势十分严峻.
同期,鄂尔多斯市万元GDP温室气体呈现先降后升、再降又升的波动变化趋势(表2),由此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市正在积极实行碳减排措施,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减排技术还不够不成熟,导致万元GDP温室气体呈现波动升降变化.
4 讨论
4.1 不同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对比分析
将鄂尔多斯市3种温室气体(CO2、CH4、N2O)与同期西安市、天水市人均及单位面积温室气体作比较分析.由图2可见,从总量看,1999~2011年人均温室气体最高的是鄂尔多斯,平均值为21.11t,是西安(5.33t)的 3.96倍,是天水(3.80t)的5.56倍.从增幅看,鄂尔多斯市呈迅速增长趋势,1999年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为4.0t,到2011年增加到 58.67t;西安市前两年人均温室气体均小于1t,之后开始缓慢增长,总体速度远远小于鄂尔多斯市;天水市1999年基数值为2.5t,介于两市之间,但增长幅度很小、变化不大.而单位面积温室气体西安最高、天水次之、鄂尔多斯最低(图2),与人均温室气体呈相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鄂尔多斯市人口远远小于西安市,土地面积却大于西安市.据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鄂尔多斯市常住人口为162.54×104人,是西安市的0.18倍,而土地面积为8.7×104km2,是西安市的8.71倍[25].
图2 1999~2011年人均单位面积温室气体动态变化Fig.2 Trend of GHG per capital and per unit area from 1999 to 2011
从总量看,1999~2002年温室气体排放指数西安市最高,鄂尔多斯市次之,天水市最低(图 3);从2003年开始,鄂尔多斯市连续超过西安市和天水市,到 2011年温室气体排放指数是西安市的5.5倍、天水市的28.6倍.从增长幅度看,鄂尔多斯市呈快速上升趋势,2009年(0.97)、2011年(1.43)分别为基准年1999年(0.10)的9.7、14.3倍;同期虽西安市也呈上升趋势,但增幅较小,2009、2011年分别是基准年1999年的2.18、2.36倍;天水市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温室气体排放指数最大值为0.09,是最小值0.04的2.25倍.
图3 1999~2011温室气体指数、万元GDP温室气体动态变化Fig.3 The trend of GHG index and per ten thousand yuan from 1999 to 2011
从总量看,鄂尔多斯市万元GDP温室气体远远高于西安市、天水市(图 3).从变化幅度看,从1999~2011年鄂尔多斯市呈现波动变化、升降交替出现;而西安市与天水市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且下降幅度比较大.
4.2 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子及减排策略分析
目前国际公认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有基于 Kaya的恒等式法,它综合分析了人口、人均 GDP、能源强度、碳强度、能源结构5大因素;肖玲等[26]将山东省的碳排放驱动因子归结为经济增长、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碳强度和产业结构;赵欣等[27]将江西省的碳排放因子分解为GDP、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等4个因素.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以及本文研究的结果,将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子及减排策略归结为以下4个方面:
(1) 经济增长 鄂尔多斯市的人均 GDP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呈正相关.1999~2011年鄂尔多斯市GDP年均增长10.2%,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线性关系十分显著,即温室气体足迹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工业发展区,温室气体的持续高排放与经济发展中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很大关系.因此,为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级,可适当减缓 GDP增速,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速度,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 煤炭石油行业低碳策略 总体而言,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重点突出三个环节、构建三大体系:一是以“绿色开采”为核心,构建安全、清洁、高效的资源开发体系;二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构建资源低碳化利用体系,三是以大文化管理为载体,构建企业低碳文化体系.具体而言,首先要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其次: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属于能源消耗型行业,主要消耗对象为石油,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且鄂尔多斯市石油消费量很大,并且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所以从远期来看,应逐步缩小此类资源消耗型产业的比重,并努力寻找新的替代性能源;从近期来看,应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开发节能与燃烧控制技术,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与循环利用;开发适用技术,不断提高油品质量.
(3) 能源强度 1999年鄂尔多斯市万元GDP能耗为 3.34tce/104元,远高于西安的0.82tce/104元、天水的0.90tce/104元.之后能源强度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年以后下降幅度明显,到2011年为1.74tce/104元,是1999年的0.52倍.鄂尔多斯市能源强度明显下降,一方面得益于市区正在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是因为鄂尔多斯市正在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绿色旅游业.因此,再塑民族文化,发展绿色旅游,要给予生态绿色旅游业以支柱产业的定位,让独具特色的“青山绿水蒙文化”作为带领鄂尔多斯经济腾飞的先导产业.
(4) 产业结构 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第二产业比重大,这对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2006年鄂尔多斯市三大产业比重分别为5.7:54.3:40,第二产业能源消耗比重高达 75.4%,工业GDP占整个GDP的64.3%[28-29].说明了鄂尔多斯市以高投入、高耗能的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如以煤炭的大量使用为基础的化工、冶金、炼焦、电力行业比重很大,造成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升高.所以,正是快速发展的高耗能、高污染工业推动了鄂尔多斯市经济增长.因此,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和优化的产业结构应为:“一产”生态稳定发展、“二产”高效低碳发展、“三产”加大比重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5 结论
5.1 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呈快速上升趋势,能源消费增加是导致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林业碳汇能力有待提高.1999~2011年温室排放量从 518.10×104t上升为11730.10×104t,年均增高 29.69%,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已达到Ⅲc(极高等级).增幅最高的部门是能源(年均增高35.08%),林业固碳基本不变,且固碳较低.从温室气体构成看,能源仍占主导地位(占 57.5%~93.7%),林业碳减排占-0.25%~-5.57%.可见过分依赖能源,植被覆盖率低以及碳固定能力较差是导致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很高的主要原因.
5.2 人均、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指数增长很快,年均增幅分别达25.60%、30.12%和25.67%.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排放等级持续增高,12年间从较低(Ⅰc)升高至极高等级(Ⅲc),目前距应对气候变暖目标(Ⅰb)已高出了 7个亚级.鄂尔多斯市正在加大碳减力度,但由于减排技术不够成熟,使得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量先降后升,再降又升,呈现循环往复变化.
[1] 耿 涌,董慧娟,郗风明,等.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20(10):6-12.
[2] 毛显强,邢有凯,胡 涛,等.中国电力行业硫、氮、碳协同减排的环境经济路径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32(4):748-756.
[3] Kennedy C, Steinberger J, Gasson B, et al. Methodology for inventory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global cities [J]. Energy Policy, 38(2010)4828—4837.
[4] Andreaz Z, Fabrizio B. Biofuels carbon footprint: Whole-system optimization for GHG emissions reduction [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102:7457-7465.
[5] Tjebbe G, Jayant S. Reducing carbon footprint in cenant material making: Characterizing costs of conserved energy and reduced carbon emission [J].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2013,9:54-61.
[6] 马彩虹,任志远,赵先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27(2):1-4.
[7] 赵先贵,马彩虹,肖 玲,等.北京市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的动态研究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27(10):8-12.
[8] 纪芙蓉,赵先贵,朱 艳.中国化石能源与电能利用碳排放足迹研究 [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2,40(1):77-81.
[9] 齐玉春,董云社.中国能源领域碳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 [J].地理科学, 2004,24(5):528-534.
[10] 段华平,张 悦,赵建波,等.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11,25(5):203-208.
[11]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与碳足迹分析 [J]. 地理学报, 2010,65(9):1048-1057.
[12] 肖 玲,赵先贵,许华兴.山东省碳足迹与碳承载力动态研究 [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29(2):152-157.
[13] 覃小玲,卢 清,郑君瑜,等.深圳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 [J].环境科学研究, 2012,25(12):1378-1386.
[14] 刘 慧,张永亮,毕 军.中国区域低碳发展的情景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21(4):10-21.
[15] 于 洋,崔胜辉.城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J]. 环境科学, 2012,33(9):3289-3240.
[16] 2006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Z]. [2013-10-2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6953034.html
[17] 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 [Z]. [2013-10-20]. http://wenku. baidu. com/view/c28d051b52d380eb62946df5.html
[18] Wiedmann T, Barrett J.A greenhouse gas footprint analysis of UK Central Government, 1990—2008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2011,14(8):1041-1051.
[19] 杨 勇,王文美,陈 颖,等.天津市温室气体排放匡算 [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1,24(3):34-36.
[20] 宋丽娜,张玉铭,胡春胜,等.华北平原高产农区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综合温室效应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21(3):297-307.
[21] 赵先贵,马彩虹,肖 玲,等.西安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分析及等级评估 [J]. 生态学报, 2014,36(4):1-12.
[22] 世界各国碳排放量排名 [NB/OL]. http://www.China xhjr.org/ content. asp?id=590. 2012-10-16.
[23] 鄂尔多斯统计局.鄂尔多斯统计年鉴 2000-2012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2012.
[24] 中国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2012.
[25] 西安、鄂尔多斯市政府工作报告.西安市、鄂尔多斯市概况 [R]. (2012-12-20)[2013-10-20].www.xa.gov.cn/ptl/index.html.and www.eodas.gov.cn/ptl/index.html.
[26] 肖 玲,赵先贵,许兴华.山东省碳源与碳汇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3,41(2):82-87.
[27] 赵 欣,龙如银.江苏省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实证分析 [J].中国人口 ⋅ 资源与环境, 2010,20(7):25-30.
[28] 鄂尔多斯市政府工作报告.(2007-12-20)[2013-10-20]. http://www.ordox.cn/zlcx/sqdgy/20061220.html.
[29] 鄂尔多斯市统计局.鄂尔多斯市统计年鉴(1999~2011)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2) [2013-9].http://www.stats. gov.cn.
Dynamic changes of greenhouse footprint in Ordos City from 1999 to 2011.
WEI Min-xiu, ZHAO Xian-gui*
(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34(10):2706~2713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 could cause severe natural environment problems. GHG account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topics. Internationally,there were some researches on GHG accounting and some progresses have obtained, while the main problem was that the researches mainly focused on carbon emission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less involved the assessment methods of the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 level. Ordos was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large-scale industry hub in Inner Mongolia, however, the research about GHG footprint in Ordos was lack of in the literatures.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law and GHG emission level in Ordos city, using the method recommended by Chinese" Guidelines for Provinci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and "the 2006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a dynamic changes of GHG footprint in Ordos City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HG emission was rising rapidly from 1999 to 2011 in Ordos, increasing from 518.10×104t to 11730.10×104t, which represented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 29.69%. The largest increase was for energy GHG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 35.08%), cement (21.94%) and agriculture (5.15%).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was 28.84×104t (remain unchanged), which was a lower carbon sequestration,while waste carbon emission changed fluctuant. For the sources of GHG, energy GHG accounted for 57.5% ~ 93.7%, cement GHG accounted for 3.35% ~7.01%, agriculture GHG for 14.6%~32.6%,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 -0.25%~-5.57%, and waste treatment GHG for 0.44%~1.00%. So the increase of energy consumption was the main 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GHG emission in Ordos, and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needed to be improved. The GHG emissions per ten thousand yuan showed fluctuation, and GHG emission of per unit area and emission index grew quickly, showing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 25.60%, 30.12% and 25.67% respectively. The GHG emission level has increased continually from a low level (Ⅰc) to a high level (Ⅲc) during 12years, which was an increase of seven sub-grades higher than the target (Ⅰb) set for the control of global warming. So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carbon emission couldn’t be ignored in Ordos, and GHG emission needed to be reduced.
t:greenhouse gas;greenhouse gas emission degree;climate change;ordos City
X51
:A
:1000-6923(2014)10-2706-08
魏民秀(1987-),女,山西吕梁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评价与修复.
2014-01-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XKS019)
* 责任作者, 教授, zhaoxg@s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