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不让移民学生输在起跑线

2014-05-10■孙

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德语移民德国

■孙 进

德国:不让移民学生输在起跑线

■孙 进

近日,德国柏林地方法院审理了一起不寻常的教育纠纷。有三位移民学生的父母将柏林一所文理中学告上法庭,说学校歧视其孩子,将其分至移民学生占63%的班级,致使孩子考试成绩不及格。柏林法院认为证据不足,驳回了这一指控。德国《柏林报》在报道这一事件时选用了一个十分醒目的标题“移民控诉德国移民太多”,一时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一事件可谓是德国进入移民社会所面临教育挑战的一个缩影。

课堂学习 资料图片

法律保证一样受教育权

据统计,德国具有移民背景的人口达1634万,占全德人口的20%。在1到15岁的人口中,具有移民背景的人口比例更是超过了30%。与移民社会相伴而来的是学生群体的异质化。许多移民子女在进入德国教育系统时,甚至一句德语都不会讲。在有些学校中,移民学生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德国学生,以至于德国教师抱怨在课间休息时几乎听不懂学生在说什么。如何让移民子女融入德国学校,获得与德国学生同样的教育机会,甚至取得同样的教育成就,成为德国教育系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那么,德国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呢?

首先,德国从法律方面保证移民子女具有与德国学生完全一样的受教育权,可以公平地享用德国教育资源。德国宪法《基本法》规定:“任何人不许因为其性别、出身、种族、语言、出生地、信仰、宗教或政治观点而受到歧视或优先对待。”各州的《学校法》也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不会因为性别、出身、经济条件等外在因素受到限制。

其次,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差异、理解差异、包容差异的氛围,为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创造条件。具体到教育领域,就是让学生从小学习和掌握移民社会所需要的跨文化能力。例如,德国北威州《学校法》规定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两个:第一,学生要学会“在宗教信仰和世界观问题上做出个人的选择,同时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的选择”。第二,学生要学会“不带任何偏见地与出身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会认识和反思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为和平的和无歧视的共同生活负责任”。

最后,促进和提高移民学生的德语水平。德语能力是参与课程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前提。因此,促进移民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融合措施中的重中之重。德国政府和学校在此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持。例如,德国联邦政府从2011年到2014年提供4亿欧元的资金,在全德国资助大约4000所幼儿园,把它们打造成“语言和融合重点幼儿园”。幼儿园可以用这笔资金聘用专门负责语言发展的专业教师,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语言水平。事实上,不管是在哪个教育层次(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也不管是在何种类型学校(文理中学、实科中学、主体中学),只要移民学生在德语方面存在不足,学校就有义务免费提供语言学习上的促进措施。这些措施在不同联邦州有不同的形式,包括语言预备班、语言学习班、双语班、德语强化班和德语补习班等。

措施利于移民学生学习

德国学校在课程和教学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促进移民学生学习的措施。例如,为了让移民学生保持对母文化的认同,保持并发展他们的双语能力,有些联邦州的学校,还会向移民学生提供母语类补充课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母语学习其出身地的国情概况,时间可以多达每周5个小时。此外,为了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异质化学生群体对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学校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德国学校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了调整。例如,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鼓励自我调控式学习,实施以学生为导向的课程等。与此同时,德国政府要求教师提高其教育诊断和评价能力,掌握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些能力均已被列入德国本世纪初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教育科学》和《各州通用的对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和学科教学法的内容要求》,成为未来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也是高校师范类课程必须传授的基本能力。

德国政府和学校所采取的促进移民学生发展的措施,基本上可以保证移民学生在教育起点层面得到公平的对待。不过,在教育结果层面,近年来一系列大型国际学生学习成就测评都表明,移民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德国学生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当然,这也意味着,德国未来促进移民学生发展的措施应该着眼于教育结果层面。

猜你喜欢

德语移民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签证移民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Immigration移民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