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呼唤“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4-05-10张会芳
■张会芳
语文课堂呼唤“阅读习惯”的培养
■张会芳
天津市东丽区丽泽小学语文教师
●蹲下身来与孩子一起看世界,于是,我们便找到了教育教学之路。
●课上学生听讲时的眼神、活动时的状态是我们反思教学的最佳线索。
●语文教师要把自己修炼成学富五车的学者和爱满天下的仁者。
●语文课应该是充溢着浓浓情感、活跃着灵动思维的情智交融的课堂。
在2004年东丽区“双优课”比赛中,张会芳那深邃活泼的眼神、侧耳俯身的神情、娓娓道来的语言和独到的教学智慧,给每一位评委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她的课堂上,展现了她扎实的教学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强的亲和能力,这使她的课堂灵动而有效推进,处处生成精彩。
2008年年初,她调入丽泽小学任教务主任。她既带班教课,又组织教研讲座;既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又组织全校特色活动……常常忙得夙夜难分。为了上好一堂课,要研读教材好多遍;为了准备一份讲义,要翻阅大量的资料;为了一次教学比武,要挑灯夜战数日;为了攻克一个科研课题,要坚持多年不厌其烦地测试、统计、分析,直到获取科学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她迅速成长。如今,她已成为“东丽区德业双馨十佳教师”“东丽区名师”“天津市265工程骨干教师”。
她在演讲中曾讲道:“雄鹰用翱翔回报蓝天,骏马用驰骋回报草原。我们只有把热情与梦想、创新与开拓奉献给东丽的父老乡亲,奉献给东丽的教育事业,才无愧于‘名师’的称号。”相信她会一如既往,在三尺讲台上放飞更美丽的教育梦想。
(本刊记者韩大勇,天津市东丽区丽泽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振华里小学校长韩宝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为自动化的需要,可以使人受益终生。阅读习惯亦如此,因此,语文课堂呼唤“阅读习惯”的培养。那么,如何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一、凌绝顶,览众山——培养学生读单元导语的好习惯
我们成人看书往往先看序文和目录,因为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对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读起来不至于漫无头绪。小学使用的人教版教科书,按单元主题划分,且每个单元前都有单元导读。它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专题、重点学习内容与目标。在学习每单元前,让学生把单元导读认真读一读,搞清单元目标与重点,做到心中有全局,这样为后续学习课文、把握学习目标、了解课文间的联系奠定了基础。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学习前先通盘把握全局的好习惯。
二、学在先,教在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能阅读”“假如在校的时候常被引导向自学的方面前进,学生有福了,他们一辈子得到无限好的受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先独立自主地学习,在对新知识初步感知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借助查工具书、翻阅资料、求助网络与身边伙伴的做法,先独立解决一些问题。这个过程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思而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交流,将会增强学生课上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可以根据学生年级特点,为学生提供侧重点不同的预习提纲,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坚持预习。持之以恒的努力,会使学生逐步形成预习习惯。
三、小步子,扎根基——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不扎实的空中楼阁难以立身。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坚持不懈的稳扎稳打。就读书而言,“把课文读正确”是阅读的基础。针对学生没有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情况,教师要下大气力,学生读得不正确时,一定要及时纠正,帮助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准确,一个词一个词地读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直到读正确为止。在这方面,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宁可慢一些,也要把习惯培养好。否则,学生日后语感的形成、语言敏感度的提升都无从谈起。正如叶老所言,“养成马马虎虎的读书习惯,可要吃一辈子的亏”。应该说,小学低年级是训练“读正确”的绝好时期,因此,教师要捕捉好时机,进行严格不懈地训练,养成学生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读书习惯。
四、读于口,思于心——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强调了多读是理解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中,我们也会经常发现,有的学生虽然读了多遍,但对课文信息的把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到位。原因在哪里?他们没有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因此,在学生读书时,我们要让学生边读边想想词句的意思、段落表达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要求下读书就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积极的思考中,他们可能还会产生更多的疑问,这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是非常有好处的。
五、心在想,笔在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心理学实验表明,多种器官参与活动,可以使信息从不同通道进入大脑,这样容易巩固记忆。另外,读书时“动笔”还可以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加深思考和理解。更为直观的一点是,边读书边动笔,便于记录下我们读书时的思考轨迹,有助于回顾研读和细细咀嚼。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求他们用笔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理解、体会,是我们应该常做的一项工作,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这一习惯做支撑。
六、读文字,想画面——培养学生读书想象的好习惯
语文和其他学科都需要阅读,但不同之处在于:其他学科更注重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理解信息,从而把握学科知识与规律;而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阅读,要让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方法,日积月累,从而形成语文素养。单单获取信息、理解内容、学习知识的语文阅读是违背语文学科特点的。因此,在语文阅读中,教师要通过训练让学生通过文字获得形象,获得审美,受到语言感染、情感熏陶。训练的方法之一就是读文字、想画面。读到一段描写,总是让学生描述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在描述中检验和交流对文字揣摩的盈漏与深浅。经常坚持这样做,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便养成了边读书边想象的好习惯。
七、好文字,细品味——培养学生随时积累的好习惯
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在吸纳丰盈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运用所学进行表达。准确丰富的语词,生动具体的描写,贴切有力的表述,别致巧妙的构思,都在阅读中获得。因此,在学生读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关注、品味丰富的词语、优美的语言、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巧妙的表达方法,并随时将它们记录下来。坚持让这一行为得到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习惯,这对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八、遇疑难,求甚解——培养学生查资料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一文中指出:“学生‘不求甚解’的态度,一时未尝不可马虎过去,但是这就成了终生的病根,将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多大的益处,若做专门研究工作,更难有满意的成就。所以,利用参考书籍的习惯,必须在学习国文的时候养成。”我们在读书时,要想透彻理解个“所以然”,必须要查阅一些相关知识、背景,如在学习《我们成功了》一课,要想理解申奥成功后人们无比喜悦、兴奋的心情,就必须了解我国为什么要申奥,申奥的背景与意义,申奥工作背后的艰辛等。学生只有充分查阅了资料,才能理解申奥后人们为什么那样的激动和兴奋,才能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对学生读书的指导中,教师要加强这种习惯的引导和训练,并号召他们坚持每读一篇文章遇到疑难都要这样去做,长期坚持,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习惯是反复练习之花,习惯是养成教育之果,在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上,需要我们科学训练,持之以恒;需要我们循序渐进,不断摸索,让好的阅读习惯成就学生美好的人生。
我推荐的书
◎《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王玉强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做温暖的教育者》,陈震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教学对话论》,王尚文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肖川著,岳麓书社
(责任编辑 韩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