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意义
2014-05-09DavidBrooks
David+Brooks
在过去的几个星期,我发现自己和他人谈话的潜在假设是,生活的主要目标就是将幸福最大化。这很正常。人们在规划未来时,往往会谈起自己希望拥有的所有美好瞬间和经历。我们的文化充斥着对幸福的讨论。去年,亚马逊一个季度发布了一千多本关于这个主题的书籍。
但是,请关注一下这种现象。当人们回忆过去时,他们谈论的不只有幸福,往往倒是各种磨难才最让人记忆深刻。人们追寻幸福,却在痛苦中得到历练。
当然,应该说痛苦本质上没有什么高尚的地方。就像失败有时候仅仅是失败而已,痛苦有时候只有破坏力,要尽快地摆脱掉。
但有些人显然是因为经历痛苦而变得高尚。想想富兰克林·罗斯福罹患脊髓灰质炎之后,整个人变得更加深邃,更容易理解别人的感受。身体或社交方面的痛苦往往能够给人以局外者的视角,并且有意识地洞察其他局外者的遭遇。
痛苦最大的作用恰恰是让你跳出幸福的心态所支持的那种逻辑。幸福让你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困难和痛苦却给你提供了另一种心境。
首先,痛苦能让你更深入地进行自我剖析。神学家保罗·蒂利希曾写道,经历痛苦的人能够透过平凡的生活,发现自己与原本的自我认知并不相同。比如,创作一部伟大乐章的煎熬,或是失去至爱的痛楚可以让我们冲破原以为的自身性格底层,显露出新的层面;继而再次冲破这一面,显露出更新的一面。
第二,痛苦让人们对自己的极限,对自己能够控制和无法控制的事情有了更为准确的感知。当人们被推向更深的性格层面后,他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无法确定那里发生了什么。他们或许会尝试,但是他们就是不能说服自己不去感受痛苦,或者不去思念已经逝去的故人。甚至当自己恢复平静,或者悲伤得到缓解之后,他们也很难说清痛苦是如何减轻的。愈合的过程也好像是一种超出个人控制的十分自然的过程。
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觉得,自己是被某种更大的天意所支配。林肯因指挥内战而饱受痛苦,直到第二次就职,他才走出那种状态。他走出痛苦是因为,他感受到痛苦和救赎不仅涉及他本人,还席卷了整个国家,他自己只不过是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工具而已。
身处困境中的人此时会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呼唤。他们无法掌控形势,但也不是完全无助。他们不能决定痛苦的进程,但可以有所回应。对苦难寻求适当回应的人会认为自己与幸福和个人效用的层次相比,处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他们不会说,“嗯,对于丧子我感到无比的痛苦,我应该尝试参加各种聚会,用各种狂欢来平衡一下自己享乐的部分。”
对痛苦最好的回应并不是享受,而是把生活看作一部道德剧,把艰难的经历置于道德的背景之下,救赎坏的东西,将其转化为神圣的东西。失去子女的双亲开始筹建基金会;林肯为了整个联邦而牺牲自我;包括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在内的集中营里的囚犯努力不辜负爱人的希望和期许,即便他们的这些至爱或许已经离开人世。
从痛苦中恢复不同于从疾病中恢复。许多人从痛苦中走出来并不是伤痛愈合了,而是经历了性格的转变。他们冲破个人效用的逻辑,在行为上表现得仿佛自相矛盾。对于那些几乎注定包含痛苦的爱的承诺,他们不再畏缩不前,而是完全投身其中。尽管有些人承受着最糟糕、最痛苦的后果,但他们却不再脆弱,而是心怀感激地投入到他们的艺术追求中,为所爱的人奉献,或是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
他们所经受的痛苦成了一种令人敬畏的人生礼物,与幸福这种通常意义上的礼物同等重要,却又截然不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