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棋不语与落子不悔
2014-05-09
读书文摘 2014年5期
围棋自古为老少咸宜之娱乐活动,特别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宋代文豪苏东坡虽自称“不解”棋道(《观棋》诗序),不过是谦让之语罢了,他在许多诗文中都写到围棋之乐:“一杯连坐两髯棋,数片深红入座飞”(《与闲山居士》);“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司马君实独乐园》);“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阮郎归》);“不闻人声,时间落子。纹枰对坐,谁究其味”(《观棋》)。
历代围棋高手很多,战国时的“弈秋”,便是“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汉代的围棋手已分上、中、下三等;三国时的严子卿、马绥明等曾被誉为“棋圣”,并开始将棋艺分为九品。到南朝时,梁武帝将九品等级评定棋艺的理论付诸实践,入品者近三百人,还专设围棋九品制的管理机构。到了唐代,围棋仍维持宫廷雅艺的身份,翰林院专置围棋待诏。唐宣宗时,曾以一只盖金花碗为奖品,举行过围棋比赛。名列清代围棋“九大家”之中的徐星友,后半生倾全力撰写《兼山堂弈谱》,为后世棋手必读之书。
象棋与围棋,既是一种个体对个体的体育竞技项目,又同时为一种愉悦身心的娱乐活动。两人对弈以决胜负,比的是心理素质、文化涵养、智商高低,容不得他人前来参与,忌讳观者七嘴八舌地议论,甚至喧宾夺主地去“支招”。俗语云:“观棋不语真君子。”这是因为下棋的环境,必须安静,以利于对弈者的思考和发挥;下棋是“单兵作战”,他人的参战就破坏了游戏规则,也就不是“君子”了。
而对弈者最大的忌讳,是悔棋。一旦棋子落到棋盘上,就再不能更换,即便这一着下错、下糟。这叫“落子不悔大丈夫”,体现的是一种人格精神,一种胸襟气度。胜不骄,败亦不悔、不馁,是棋道,也是人道!
(选自《中国忌讳》/聂鑫森 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