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走项目后备人才文化教育情况与影响因素研究
2014-05-09袁梦兰皇甫立慧
袁梦兰 ,王 林 ,皇甫立慧 ,任 贵
(1.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8;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3.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中国竞走队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1金3铜的优异成绩,然而我国竞走项目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同竞技体育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金牌背后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如何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知识水平,是发展中不得不考虑又十分棘手的问题,关乎我国竞走项目能否持续发展的大事,形成全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对竞走项目强力支持的良性循环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关系到优秀运动员能否全面发展,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体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教育又是一个优秀运动员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手段。国家体育总局在《2012-2020 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里明确指出“:围绕进一步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对竞走项目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竞走项目后备人才22个基地的队员、部分非竞走基地的优秀竞走后备人才(12~17岁)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搜集已有文献资料,综述近几年我国竞走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从宏观上探索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现象,结合其他项目后备人才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为本文竞走项目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文献资料和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以竞走项目后备人才文化教育为研究中心,以影响竞走项目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的因素(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社会环境、家庭、训练等方面)为切入点设计问卷,通过对训练营中参加集训的后备人才发放问卷 175 份,回收 175份,其中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 95.43%,邀请有关专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并通过检验。
1.2.3 访谈法 对参加竞走训练营集训的专家、教练进行访谈,咨询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相关问题,获得第一手材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指具备一定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通过选拔后进入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省市运动队进行专业训练的少年儿童,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储备库。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竞技体育强国越来越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目前,竞技体育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取得了不少成绩,建立了很多的国家奥林匹克单项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然后,由于传统国内后备人才选拔培养体制(文化教育体制、训练竞赛体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缺陷以及相关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使得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受到很大的制约,限制了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的高速发展。可见,对于我国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策略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2.1.2 文化、教育、文化教育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文化释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如艺术、教育、文化、科学等;教育定义为:培育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活动的全部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及相关机构对幼童、少年、青年进行培育的过程;文化教育主要指各级各类学校和机构对青少年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文学、教育、科学等)以及掌握运用文字能力的培养过程。
2.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2.2.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对竞技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当今社会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竞技体育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科技、人才、训练方法手段不断创新等方面。运动竞赛是运动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竞技,不仅需要运动员具备高超的竞技能力水平,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素质和能力的竞技过程。这就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较高的文化水平,这样在训练时就能够透彻理解教练员贯彻的技战术意图,建立运动感知,更好更快地提高运动能力,在竞赛时熟练、灵活的应用所具备的运动能力,把自己的竞技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2.2.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对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的培养目标更偏重于训练,轻视文化知识学习,阻碍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一旦运动员不能选拔进入更高层次的训练或受到伤病的影响,也就意味着运动员必须面临着进入社会再就业,个人的生存危机、家庭、社会也将面临诸多的遗留问题,这样就加大了竞技体育的社会投入成本,也为运动员及家庭带来巨大的风险。长此以往,将导致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早早地离开竞技体育、远离竞技体育。加强和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的发展。
2.3 我国竞走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现状
2.3.1 我国竞走项目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现状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竞走后备人才的周上课次数中,每周6~10节课居多数,占到58%,而我国普通中小学周上课次数达到20节以上,这说明总体上无法保证我国竞走后备人才的学习时间。在“文化学习对运动训练的影响”一题的回答中,占71.2%的学员回答是肯定的,说明大部分运动员认识到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你更喜欢哪一个”的调查中,占72%的学员回答是喜欢运动训练,原因在于一部分后备运动员学习能力弱、基础差,在上课班级属于后进生的非正式群体,基础薄弱老师讲课难懂,对学习不感兴趣;在培养过程中部分领导和教练员只重视看重运动成绩、比赛成绩,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导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的问题相当突出。
2.3.2 我国竞走后备人才文化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得表2,根据最大原则和性质相似原则对指标进行分析归类。7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6.385%,它们反映了原方差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从表2因子分类的结果第1主成分为“个人主观努力程度因子”即学习动机,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目的、文化基础、学生对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视程度、文化课教学能力、教学要求,方差贡献率为14.515%。“教练管理条件”方差贡献率为10.315%,排位第2。第3个因子为“家庭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家庭支持、家庭文化环境、家庭关注子女文化课的程度、文化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方差贡献率为8. 578%。第4个因子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方差贡献率为8.065%。第5公共因子主要反映了运动员不同水平的影响方面,方差贡献率为7. 512%。
表1 我国竞走后备人才授课情况及学习态度调查表
表2 影响我国竞走后备人文化教育方面影响因素主成分提取情况
3 结果与建议
3.1 结 果
3.1.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对竞技体育自身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3.1.2 影响竞走项目后备人才文化素质教育的公共因子主要有个人主观努力程度、教练管理和条件、家庭环境影响、社会环境以及运动员的不同水平等。这些公共因子所包含指标的完善,是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素质水平的关键所在。
3.1.3 我国竞走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的缺失将导致运动员生存面临危机,一旦运动员不能选拔进入更高层次的训练或受到伤病的影响,也就意味着运动员必须面临着进入社会再就业,家庭、社会也将面临诸多的遗留问题
3.2 建 议
3.2.1 我国竞走项目后备人才文化教育方面总体欠缺,应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训练理念,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文化教育的时间和效率,找出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平衡点,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模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3.2.2 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条例,从上至下对我国竞走后备人才的文化课开展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保证其文化课的出勤次数与效率,定期进行考核并实行淘汰制,激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自主学习热情动机,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
[1]胡杰.安徽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现状的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9):34.
[2]余静,吴伟.欧洲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9(11):74.
[3]佟远堂.关于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829.
[4]李博.沈阳市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8(2):127.
[5]潘前,陈伟霖,吴友凯.对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