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山
2014-05-08王春迪
王春迪
水镇,并没有水流。
也没姓水的人家。
那为啥叫水镇?
因为水镇的姑娘,方圆几百里,出了名的水灵,漂亮。
要说世上漂亮的姑娘并不难找,女子十八赛金花,哪有不美的?但水镇的姑娘可不是花被盖鸡笼──外面好看里头空!这儿的姑娘,聪明伶俐,为人像火火的红辣椒,热情泼辣;说话做事又像咬口皮薄肉多的嫩黄瓜,嘎嘣脆!
口碑好,来水镇求亲的人自然也多,然而水镇自古就有走迎亲山的风俗,也就是说,无论来者穷富,想娶水镇的姑娘,必须背着她过一段山路。你要是半路上背不过去,自有水镇的人将她背回来,暂时娶不成媳妇不说,还要饱受水镇人的讥笑。
而这所谓的迎亲山,实际上只是水镇西头的一个小黄土坡,像是在镇的屁股后面夯上一锤,肿起来的一般。要说这不足百米高的土坡,对于那年月的年轻人来说,别说背,就是用胳肢窝夹也夹过去了。可这背并不是一般的背,迎亲的路上,要女方的兄弟拿着系有红布的红棍子,一边赶着女婿,一边不停地夯女婿的小腿。
那可是真夯!按规矩,嫁出去的女儿有多大,就要夯多少棍,每一棍都啪啪有声,甩鞭子一般。
对此,水镇上的人颇有一番理论,说夫妻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难事,每个困难都比这棍子重,如果你连这点疼都撑不住,谁能保证将来你不会抛妻弃子?
所以,过迎亲山,成了水镇的女婿独有的成人礼,也成了水镇上老少皆喜的风景。
多年后,当我问鹤发鸡皮的二爷关于迎亲山的风俗时,二爷便和我讲他当年背二奶奶过山时的情景。他说那天,二奶奶的兄弟一边打一边还念念有词:
“一日夫妻百日恩呀,二人同心利斷金啊,三媒六证重婚约哟,四姻九戚勿相忘哪……”
每夯一棍,二爷就要大声地答应一声。
二奶奶出嫁那年18岁,照理说,二爷要挨上18棍,应18声。可那天,当民办教师的二爷,终究没能顶住他小舅子的一套棍法,还没数到十呢,他便倒在半山腰上,新娘跌出老远,四肢朝天。顿时,人群里的嘲笑声,叹息声,声声入耳。文弱的二爷又累又疼,实在没了力气,心一急,竟做出了一件令水镇的人笑话了几十年的举动──他像个娘们一样捂着脸呜呜地哭了起来。
“翠翠啊,你还是嫁给俺吧,这样的男人连个土坡都爬不过去,你跟着他,苦日子还在后头呢!”镇上那些喜欢二奶奶的青年人趁机起哄道。
“放你娘的屁!”二奶奶一气之下扯下红盖头,捡起一个土坷垃就扔了过去。就在这时,俊俏泼辣的她做出了一个骇人之举,她拉着二爷一溜小跑,翻山越岭,径直跑到二爷的家里。当人们缓过神来的时候,他们俩已经开始成亲拜堂了!
然而,从此,二爷每每来到水镇,就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浑身不自在,即便二爷和二奶奶和和美美地一过就是许多年。
时间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七十年代,转眼,二爷的儿子,也就是我小叔,也要结婚了,同样,小叔他也找了一个水镇的姑娘,也要到迎亲山上走一遭。虎背熊腰的小叔暗暗发誓,绝不能重演他爹的当年!
可就在娶媳妇的前不久,半夜里二奶奶的肚子突然疼了起来,卧在床上直打滚,额头上渗着豆大的汗珠。二爷把他扶到赤脚医生的家里,赤脚医生说可能是因为二奶奶这些天准备喜事,过于劳累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刻送到公社医院去。我们老家那个村,离公社医院很远,当时没车没灯的,又尽是山路,这可怎么办啊!二爷一咬牙:“背着去!”
起先,小叔背着二奶奶健步如飞,可到了第二个山头他一屁股坐倒在地,说什么也爬不动了。二爷旋即将二奶奶拉到自己的背上,一路小跑,连翻了三座山头,一直送到了医院。
等大家看到二奶奶的情况稳定了,小叔这才发现他爹的脚上满是血污,原来二爷太着急,出门时还穿着自己编的蒲草鞋。深夜,坑坑洼洼的山路还有那又冷又尖的山石将二爷露出来的脚趾碰得血肉模糊,像是分不开叉了。可二爷如同没了知觉,依旧追着医生问这问那……
小叔“哇”的一声就哭了。
这事在水镇很快就传开了。几天后,当小叔去水镇接新娘子,准备翻越迎亲山的时候,却发现他小舅子的手上并没有红木棍,只牵着一头驮着新娘的驴,笑眯眯地等在山的那一头……
打那时起,水镇的迎亲山就少有新人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