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加快靖江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014-05-08王生华刘德基

唯实 2014年10期
关键词:村干部村级集体经济

王生华 刘德基 郁 雷

因地制宜加快靖江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王生华 刘德基 郁 雷

一、靖江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行政推动型模式。2014年初,靖江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为《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即以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有效途径,用三年时间,转化升级一批经济薄弱村,发展培育一批经济富裕村,培养造就一批经济强村,逐步建立村级经济稳定发展、工作经费有效保障、村级事务正常运转、社会管理日趋规范、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的良性机制。同时,市委、市政府在《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整村制流转、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土地复垦奖补、创办家庭农场等十项扶持政策,对全市村集体予以扶持。以看得见的行政之手,推动村级集体创收增效,鼓起村级经济“钱袋子”。

品牌打造型模式。新桥镇德胜村在整村制土地流转的基础上,打造现代农业品牌。与高邮市横泾镇合作,以德胜种养殖合作社为主体,申请注册了“德胜村”商标,每年为村集体创造40余万元收入。与无锡阳山镇合作,引种阳山水蜜桃,打造“乡村一日游”,叫响“德胜村”品牌。2013年,德胜村以经营性收入82.36万元的成绩首次挺进全市前十名。

筑巢引凤型模式。澄靖园区五星村利用废弃土地和零散边角地块“筑巢引凤”,陆续建起百余间门面房,引来超市、餐饮、小商品、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进驻,每年稳定收入在100万元左右。

投资、物业带动型模式。以城南园区北六村为代表,主要通过组建投资公司和物业股份合作社等实现滚动式发展,将多年积累的1000多万元自有资金投资园区建设,每年可获收益80多万元。物业股份合作社主要为村域80多家企业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每年收入30多万元,加之一些门面房出租收入,2013年,北六村全年经营性收入176.41万元,首次领跑全市各行政村。

盘活资产、资源型模式。以西来镇丰产村、东兴镇合兴村为代表,抓住城中村改造、老集镇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发展村集体经济。丰产村盘活500多亩江边滩涂以及村里废弃地块,填土平整后建设成化工企业区,每年村集体收入80余万元。近几年,村总共投入700多万元打造省康居示范村。

“房东经济”型模式。以斜桥镇新港中心村为代表,该村建造了八幢“打工楼”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并配套建设门面房一条街,出租给个体经营者发展“三产”服务业。村里仅“房东经济”每年收入就达200多万元,总收入达350万左右。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强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资金保障能力,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提高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公信力、战斗力。

服务增收型模式。以东兴镇惠丰中心村、斜桥镇丹华村为代表。东兴镇惠丰村盘活闲置空地,流转了全村80%土地1800余亩,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来现代农业项目12个。重点引进投资较大的高效农业项目,以降低项目流产风险。村两委为每个项目配备一名村干部全程跟踪服务,协调配合,排解矛盾纠纷。得益于项目带动,服务为先,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7.35万元,跻身全市经济强村行列第8名。

二、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

思想观念落后保守,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弱化。部分村干部观念和思维方式陈旧、保守,信息不灵,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只是就农业抓农业,以资源消耗换收益。简单地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给我几亩建设用地,招人建厂房建门面房,坐地收取租金”一条路径。一些村干部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极大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薄弱村可利用资源少。从调查情况看,靖江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整体水平不高,全市2013年村集体平均经营性收入仅有36.73万元。全市镇与镇、村与村之间存在明显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毗邻市区和沿江镇(街道、园区、办事处)的村,由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落户企业多而规模较大,拆迁征地较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趋好。而地域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单一缺乏的内陆”村、“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落后,仅有的单一土地资源受制于保护耕地红线政策,只能做农”字文章;一些农民手中的土地因要价高、矛盾纠纷多而流不动转不了,即使少有流转,对村集体也不产生收益;现代农业、高效农业项目难以引进,自己兴办又缺乏资金等,基本丧失了“造血”功能。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够,村级集体经济不能从中受益。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大多是“内陆”村、纯农”村。据测算,种植粮食作物只有当规模达到20亩以上,年净收入才能达到3万元以上,只相当于进城务工收入水平。只有适度规模经营,才需要村集体为之服务并能够支付相应服务费。但从调查情况看,靖江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还不够,全市家庭农场仅有273家。而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下的38个薄弱村中,家庭农场仅31家,更多的仍是一家一户的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村级集体经济基本不能从中受益。

村级集体经济负担较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方面,村集体收入渠道不断萎缩,原有的村办企业或倒闭或改制,导致承包、租赁收入基本消失;农村税费改革后“两金一费”、“三提五统”不再存在,而新的增长点难以形成,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村级组织承担的各项开支呈上升趋势。村集体支出除村干部报酬、办公、水电费以及五保户供养等外,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四位一体”、秸秆禁烧、机收机耕机插等工作的推进,在市、镇拨付的基础上,村集体还需承担很大部分开支。如秸秆禁烧,市里拨给农民20元一亩,村实际支出平均45元一亩,还要加上昼夜巡逻督察的人工费、误餐费等,每年两季秸秆禁烧,村集体支出少则5万元,多的达10万元。在以上刚性支出的基础上,村级集体还需进行道路硬化、水利设施、亮化工程等公益事业建设。公益性事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如果村级组织不牵头去做,将会降低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开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村集体经济作保障,对于经济薄弱村来说就显得尤为困难,陷入非良性循环的困境。

部分村领头人发展集体经济能力不强,年龄老化,村干部报酬偏低。集体经济薄弱村,大多与村领头人能力不强有关。他们有的思维不开放,缺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及增强其“造血”功能的能力,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不懂得怎样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投资利用,缺乏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没有适合本村特点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的新办法、新途径。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村干部报酬偏低的问题。从调查情况看,村集体经营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干部年收入普遍在3万元以下。有的村支部书记工作几十年,报酬还低于刚刚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面广量大,最终压力都在村支部书记身上,“一票否决”往往导致“出力无成效,吃力不讨好”。现实的落差使他们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收入报酬上的“弱势群体”挫伤了他们拼搏奉献、敢于担当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一是土地经营型,以地生财新途径。土地是村级集体最基本最主要的资产。要利用好、经营好土地资源,坚持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发展之路,确保土地经营政策落实到位。如交通便利村,通过整合零星、废弃土地发展物流、仓储、加工、餐饮等行业,以获取村集体收入。内陆村做好做足土地流转文章,实现规模经营,重点创办家庭农场和各类专业合作社,建设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以现代农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二是资产运营型,盘活集体资产促增收新途径。深化改革,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集体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在目前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情况下,在市工业园区内划设村级集体工业片区,切实落实相关政策,将各村征地5%作为村级发展留用地,置换调整到工业园区内,或自己建设或招商引资。也可以等价经济补偿形式入股工业园区的标准化厂房建设,享受固定分红。三是有偿服务型,依靠服务创收新途径。对于未涉及征地拆迁的内陆村、纯农村,重点学习东兴镇惠丰村经验,在引进现代农业项目时以配套服务实现增收。可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及时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电子商务等服务,在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规避市场风险同时,适当获取村集体收入。也可以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经纪人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推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用活政策,松绑限制,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空间。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国土、农业、财政、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将涉农资金和项目向村级集体倾斜,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为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松绑”,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在土地政策上,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的耕地,明确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对因教育布局调整,村域内未处置闲置学校的建设用地,允许置换到交通便利道路两侧,提高村集体收益。对公路、铁路备土用形成的鱼塘,明确归村集体所有,或明确由村集体托管使用。

在税收政策上,对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结对村社会事业的捐赠,可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对兴办的涉农经济实体取得的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和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以及对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经济实体免征或减征相关税费。

在金融政策上,用好用活涉农贷款扶助基金,优先支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要把扶持村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

选优配强“领头羊”,逐步实现“能人”理村,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一要选优配强发展型村党支部书记。拓宽选配范围,打破行业、身份和地域界限,采取公开招聘、异地交流、村企互兼下派等方法,从成功企业家、科技致富带头人、职业经纪人、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军转干部、种养能手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开拓创新、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工作,逐步实现“能人”理村。二要健全完善村级考核激励机制,把村干部报酬与村级经济发展有机挂钩,激发内在活力。要保持村支部书记的相对稳定,避免频繁调动,克服短期行为。对发展村级经济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予以提拔或高配使用。

加大帮扶力度,“输血”、“造血”并重,开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思想帮扶。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资金帮扶。资金困难是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切实可行的村级发展项目,对市场前景好、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营项目,以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工商、税务、国土等部门要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予相关费用的减免或优惠,进行间接资金帮扶。技术帮扶。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培训网络信息操作人员,帮助村专业合作社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等终端连接互联网,开办“网交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数据分析指导,实现农产品的按需种植、定制化生产。结对帮扶。在坚持和完善现有市直部门挂钩帮扶和强村帮弱村的良好机制的同时,要着力提升帮扶的质量和水平,“输血”更“造血”,提高帮扶的效率和效果。要着重引导工商资本助推现代农业发展,鼓励村企自愿结对,实现双赢。企业可与村结对合作开发,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其他配套设施。

严格规范管理,增收减负结合,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进一步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创新的力度,不仅要重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组织的数量,更要注重其规范运作的水平和效果,使机制创新给村级集体及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以章程、制度制定为抓手,健全和规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股份合作制家庭农场等经济组织,并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实现集体收益的提高。推进村级生产性服务机制创新。鼓励村集体组建农业生产资料集中供应、农产品集中销售等信息化电子商务公司,组建劳务输出、保洁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获取服务收入。大力鼓励村集体依托市内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在为企业、农户提供服务中获取收益。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减压减负,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创新保驾护航。要继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规范村级资金财务“双代管”操作程序,坚持村级财务公开透明制度。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按规定控制报刊费、水电费、办公费等费用的支出总量,坚持公务接待零支出,减轻村级集体经济负担。量入为出,以收定支,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

组建“一村一策”辅导团。建议组建由市委农工办、市农委、财政、国土、规划、工商部门涉农分管领导和市村级集体经济十强村支部书记组成的“辅导团”,依据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对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逐村实地考察、调研、会诊,探索适合该村村情,因地制宜,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村一策”新途径。

建立完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建议建立完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在科学设置人员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报酬高于一般企业打工者或大学生村官报酬标准。建议将农村五保户供养在转移支付中专项列支,避免五保户供养标准“逐步提高”从而挤占村干部报酬。变村干部报酬半年打卡一次为每月或双月一次,以保证村干部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成立省级秸秆禁烧专题科研攻关小组。在调研过程中,镇、村干部和普通群众对秸秆禁烧问题反映较强烈。根据测算,全市市、镇、村三级每年秸秆禁烧费用总支出达6000余万元。简单地“严防死守”和“点火即问责”,群众不认同,干部压力大。建议成立省级专题科研攻关小组,在秸秆回收利用和机械化秸秆低成本无烟焚烧技术上取得可行性突破。与其花大钱年复一年“严防死守”,不如花钱贴补企业做好秸秆利用、处理的大文章。

(王生华: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刘德基:中共江苏省靖江市委农工办主任;郁雷:中共江苏省靖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任编辑:张功杭

猜你喜欢

村干部村级集体经济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