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解信任危机

2014-05-08郑也夫

中外书摘 2014年4期
关键词:信任危机元件机会

总体而言,信任可以分为两类或者三类。说两类呢,第一类叫作人格信任;第二类,叫作系统信任。而系统信任下面又包括两类,一类是货币信任,一类是专家信任。那么也就是说信任也可以分作三类:人格信任、货币信任、专家信任。

这样三个系统,人格、专家、货币,应该可以说构成一个三条腿的凳子,它们支撑着我们社会中的全部信任。我们不是说进入现代社会,就可以把人格信任扔掉,扔不掉的,我们还是要靠这三种系统。

三个信任系统

都出现了危机

最后一点,也就是说我们其实才刚刚开始破这个题,就是中国的信任危机问题。我所以说中国发生了信任危机,就是我认为在这三个系统里,我们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简单地勾画一下。

从朱镕基总理上任起,他要做的事,当务之急之一,就是解决三角债。五年来怎么样呢?三角债、多角债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这个社会。大家知道借贷是什么事情,借贷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在一个时间的断面上,他有钱没处花,他有闲置的资源,而你有一个项目要搞,或者你有生活的一个需求,但是你没钱,这样你们调剂一下,他的钱干闲着也是闲着,他把钱借给你,你给他一些利息,这样你的需求满足了,你的生产的资金有了,而他的剩余资金可以回收一些利息;就是经过大家的交换、通融,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但是我们的社会当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中,出现了大面积的借钱不还,这样就使我们的交流、借贷受阻,受阻以后我们的经济效率就非常的低下。

我们进入第二个领域,专家系统。我说了“大家”与“专家”是不对称的。你一个学生来了学校,你知道哪个教授行?你要听谁的选修课?你要靠教授系统给你评价出一个声誉来,然后你去选。你带着家里的病人,找地方看病,你知道哪家医院好?你知道哪个大夫好?你要靠人家给你提供的评价去找。协和医院你相信了,教授级大夫你相信了,要靠人家给你评价。假设人家的评价是不真实的,假设那个评价系统都是人际关系相托,都是暗箱操作,都是裙带关系,那么受损失的是什么?受损失的是千百万顾客,是千百万学生,是千百万病人。他们被误导了,因为这个游戏玩得太脏,你们应该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真实的标签,好让我们很省心地进入到这种简化的选择当中去,让我们很放心。我们相信你们是专家,但是你们搞的都是什么呀?

最后一个系统就是人格系统的问题。人格系统的问题,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传销。1998年中国政府取缔传销的时候,我接受媒体采访,媒体问我说传销是怎么一档子事,我说就是两个字“杀熟”。就是有一些恶劣的经营者,想在生人身上宰人家一刀啊,很难。生人警惕性很高啊,人家上不了当,赚不来钱啊。最后就让熟人欺骗熟人,人家相信你,你在传销时告诉人家这个东西好卖,能赚大钱,你把人家给骗了。你赚了人家的钱,因为人家是你的朋友,是你的亲戚,你利用这种几十年的感情的资源,实际是这么一个东西。但是后来当我深入研究的时候,我发现传销在西方仍然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很好的、很健康的销售制度。

为什么在我们这儿搞不了?其原因一个在制度上,人家有一些制度,而我们不具备、不完备。比如人家有一个制度,就是说七天可以无偿退货,这叫冷静期。为什么退货?免谈,您没资格问我,这叫冷静期。

除了冷静期以外,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一个保障,就是除了制度的保障之外,还有一个保障就是道德的保障。中国有句老话叫“谣言止于智者”,我套用这个句式就是“欺骗止于仁者”。假如说你今天把我给骗了,我还不是一个坏人,我觉得很懊丧,但我不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者是以你这种把戏再转嫁到别人,不会说是生人转不了,我转到一个熟人,不行找我表弟嘛,我转嫁到他头上。我不会玩这个事情,因为我还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假如我们社会上大多数人有这样一个道德底线的话,那么骗局很快就终止了,骗局就没有传染性。

当你有了很多很多机会的时候,市场经济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给我们提供了赚钱的机会,也给我们提供了行善的机会,给我们提供了作恶的机会。行善不是非给人家钱,你辛苦劳动做了好多馒头、面包卖给人家,那也是行善。你跟人家交换,给我们提供了经营的机会,给我们提供了行善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作恶的机会。这是硬币的两面性,没有一个社会光能给你提供很多很多好的机会而没有坏的机会。

现在,我们在这三个领域,统统都遇到了大面积的信任危机。

德治还是法治

提问:面对中国的信任危机,我觉得无外乎应该有两种最基本的解决方案。一种是像中国传统统治一样,是德治还是法治?所谓法治,就是让大家严酷地盯着这个人,对不守信用的人或者信用比较低下的人,给予严厉的惩罚。惩罚就是让我们用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大家道德的底线,然后给予信誉高尚的人以实利的回报,让他觉得道德是有用的,信誉是有回报的,然后统一提高全民道德的底线,来达到信誉危机的解决。您觉得这两种方式,中国更适合选择哪一种?或者说是在侧重点上应该偏向于哪一点?

郑也夫(社会学家):其实,你想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敞开思路,你不要有一个成见,好像A和B就囊括了全部了,其实可能还有好多好多别的办法。所以,我不太愿意顺从着一些过去的思考模式去思维,就是A和B啊,我可以给你简单地谈一谈我对建立信任、解决信任危机的思考。

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产权的解决。为什么产权解决对这个事情关系非常大呢?因为产权明晰以后,人们不追求短期行为,追求长期行为;人们很珍惜自己的名誉、自己的商品的字号或者是商店的字号,人们很珍惜这个。人们为什么珍惜呀?其实是为了赚钱。荣誉可以换钱,一个好的名声能使自己的商品走得很远。这是非常要紧的事情,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正在做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完。

前一个问题,经济学家讲得比较多,我自己更愿意强调的是一个社会要有很多很多详细的记录。有了很多详细的记录,也可以促使人们追求长期效益,而不是追求短期效益。当人们都追求长期效益的时候,那么社会的服务一定很好。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在做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时候,采访过张瑞敏。他就做到了我说的这个逻辑,做记录。如果海尔的家用电器出了问题,顾客把它送到维修部去,维修部打开这个家用电器,一查找,哪个元件有问题,然后看这个机器的牌号,就可以找到当时是谁做的这个元件。换句话说,在流水线上每个职工做每个元件的时候都要有记录。比如记录这500个是我做的,出了问题的时候,可以找到元件,可以对号入座,可以说最后判定这个元件就是我做的。所以,每个人知道,日后出了错,都能找到,翻老底,因此每个工人就不敢怠慢。你不要说好听的,把记录做详实了,你看还有没有事,什么事没有。

其实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是很理性的。每个人都很聪明,甚至很狡诈。每个人知道自己的利益在什么地方,你只要把这些记录了,把这些东西搞好。相反,没有记录,有好多好的设想实现不了。关键就在于很多情况水是浑的,只要水是浑的,浑水摸鱼的人绝对不会少的。只要水是清的,大家就都很自爱。

猜你喜欢

信任危机元件机会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脱媒”时代下媒体信任危机探究
QFN元件的返工指南
网络募捐遭遇“信任危机”的背后
天津爆炸事件后中国爆发信任危机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宝马i3高电压元件介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