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英语世界的中文词汇
2014-05-08贾梦雨
☉贾梦雨
·社 会·
走进英语世界的中文词汇
☉贾梦雨
最近,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了一个小短片,专门介绍中国流行词语“Tuhao”(土豪),包括词源、词义以及风靡一时的原因等等。早在今年初,中文热词“dama”(大妈)就登上了《华尔街日报》,被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生力军”。而此前,“Chengguan”(城管)“guanxi”(关系)等也出现在英语中。
中文词汇正大踏步地进入西方话语体系中,影响力与日俱增。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收录了1000个左右含有中文渊源的词。对于席卷而来的中式热词,西方人的情绪颇为复杂。
对“土豪”这个似曾相识的词语,国人的心态比较复杂,审视、欲拒还迎、羡慕嫉妒恨……其背后的本质,本不是对财富的争议,恰恰掺杂了对贫富分化的无奈,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大众在大面积互贴“土豪”标签的同时,弥漫的是戏谑、调侃、失落、无助,作为一个旧瓶装新酒的词语,“土豪”生动而全面地反映了大众矛盾而纠葛的心态。
“大妈”这个词,伴随着黄金价格的起起伏伏而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妈”身上附着了许多农业文明尤其是小农经济的因子,而大妈们在现代市场中的矫健身姿诠释了一种别样的风景。但在西方的解读中,“dama”更多被赋予了一哄而上、保守贪婪、世俗盲目的负面信息。或许,现在的西方无法忽视中国日益强大的影响力,面对“dama”时心态自然复杂了许多。
英语中还有“guanxi”这个词,对应的正是中国式的“关系”。这样一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个词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它以血缘、组织、阶级等为平台,客观上建构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过,从消极的方面来说,“关系”也意味着诸如潜规则、人际功利运作等等,与现代文明之间存在着深深的隔膜。这个词进入英语,自然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乃至于让人摸不着头脑。
当下的中国,在地球村中是一个日益重要的存在,不由人不重视甚至于“另眼相看”,中文热词进入英语,当然也就顺理成章。不过,由于西方中心论依然根深蒂固,西方人往往用“他者”的眼光,使一些来自中文的热词增添了一些揶揄甚至偏狭的成分,有时甚至就是一种有意的误读与重构。因而,面对这种“热”,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就是中国热、汉语热。
当然,中文词语进入英语倒也不乏一些积极向上的例子。比如说,“ 八”(Dumbfounded),在西方的解读中,中国人的心态更加放松,也更加自信。再比如说“,自由行”(Free individual travel),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下中国人的生活风尚与现代面貌,得到了积极的评价;另外还有“,taikonaut”(特指中国宇航员)——“taiko”源自“太空”,后缀“naut”指“驾驶员、操作员”。按国际惯例,拥有载人技术的国家都能享受一个专有名词,外媒在报道“神六”时创造了“taikonaut”。
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在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
网络化时代,草根文化蓬勃发展,一些中文热词体现了社会生活的生动活力,一夜之间风行大江南北,背后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当然,也有一些中文热词则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虽然也能够风行一时,但往往昙花一现,即使进入英语世界,也无法形成真正的影响力。
(摘自《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