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外线球员在抢前场篮板球技术运用方面的比较研究

2014-05-08陈哲夫陈世雄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外线前场篮板球

陈哲夫,陈世雄,李 响,胡 谊

( 1.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85;2.课程教材研究所 100081)

中日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外线球员在抢前场篮板球技术运用方面的比较研究

陈哲夫1,陈世雄2,李 响1,胡 谊1

( 1.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85;2.课程教材研究所 10008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在中国和日本大学生2013和2014两个赛季的联赛中各随机抽取50场比赛作为本次研究的基本依据,结合篮板球技术运用理论,对两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各个位置球员在抢不同位置前场篮板球数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中找出我国球员在篮板球争抢意识、阵地进攻打法以及身体对抗性等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外线球员与日本外线球员相比,对内线前场篮板球的控制力较差的结论,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相应合理建议,为各级篮球队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

中日2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外线球员;篮板球技术

在篮球比赛中,抢得篮板球是获得控球权的重要手段,也是攻守转化和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同时更是衡量运动员个人和全队整体实力的标志,凶悍的争拼和控制篮板球越来越成为现代篮球运动当代化的重要特征。前场篮板球是攻守转化的临界点。控制了前场篮板球,组织进攻也会井井有条,也为赢得比赛胜利提供了保证。[1]

拼抢前场篮板球技术并不只是单独某个球员或某个位置的球员应该掌握的,而是所有位置的所有球员都应该努力掌握的。这项技术指标除了要求球员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外,还要有较高的拼抢积极性和较强的拼抢意识。由于篮板球在拼抢过程中会不规律性地落在球场的各个区域,因此,拼抢前场篮板球技术的运用情况主要体现在不同球员对落在球场不同区域的篮板球的控制能力上。从概念上分析,如果用现代争夺篮板球的实际状况来评价早期的篮板球技术,则只能叫“拣篮板球”或是“拿篮板球”。但现在已不仅仅是“争篮板球”和“抢篮板球”了,还必须要“拼篮板球”了。即:如果篮板球落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只能叫“拣篮板球”或“拿篮板球”;如果篮板球落在公共区域内,就叫“争篮板球”或“抢篮板球”;而如果篮板球没有落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或者已基本上不太可能属于自己时,却非要得到它,才有了“拼篮板球”的概念。[2]不同位置的球员在球场各个区域抢到前场篮板球能够反映出球员对该项技术的重视程度,运用得好坏以及教练员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在中国对阵日本的比赛中,往往以中国队的失利居多。日本篮球以小、快、灵等特点迅速发展。日本球员身高优势较弱,在比赛中对于篮板球的把握则是通过5名队员的齐力冲抢,相比之下,我国队员则是主要依靠内线球员的身高优势,外线球员缺乏冲抢意识。本文通过比较分析2国大学生联赛外线球员对内线前场篮板球的控制能力,找出我国球员在运用这项技术上的缺点和不足,旨在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培养后备人才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日2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外线球员在抢前场篮板球技术运用为研究对象。为能明确直观地进行研究,将篮球场地按照国际篮联裁判规则分为6个区域(图1)。

图1 国际篮球区域示意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需要,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及从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阅读相关著作,将查到的文献整理归类,为本研究提供素材和支撑。

1.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2国联赛各50场比赛的录像,通过录像观察分析, 分别对2国联赛的比赛中外线球员(后卫、前锋)在1~6号位抢得前场篮板球数目进行精确统计,并进行数据统计。

1.2.3 数理统计法 中国和日本大学生在2013和2014赛季的联赛中各随机抽取50场比赛作为本次研究的基本依据,对比赛中不同球员在各个位置抢得前场篮板球的相关数据进行精确地统计和计算,将最终所得的数据结果作为本研究的原始资料,将所得数据采取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队在指标上的差距。所有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

1.2.4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中国和日本2队各随机抽取的50场比赛中在数据上的差距进行对比,运用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数理统计便可以发现,我国后卫队员与日本后卫队员的差异主要体现在2、3、5号位上;而小前锋之间的不同则主要体现在2号位以及5号位上(见表1)。可以看出,我国外线球员与日本外线球员的前场篮板球差距主要体现在内线的拼抢上。本研究将从中国与日本的大学生联赛的诸场比赛入手,对比赛中在内线拼抢前场篮板球上所产生的外线球员之间差距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对前场篮板球技术进行统计,2国联赛的外线队员(后卫、小前锋)在内线抢篮板球能力上的差距得到了总体上的体现:在50场比赛中,我国的后卫队员在5号位仅抢到31个前场篮板,小前锋抢到77个;与之相对,在日本的50场比赛中后卫队员在5号位上抢得前场篮板球97个,小前锋抢得前场篮板球的总数达到了144个。深入分析产生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可以得到结果如下:

2.1 我国外线球员缺乏抢前场篮板球的意识 我国的外线球员与日本的外线球员相比缺乏抢前场篮板球的意识,通常他们认为抢篮板球应该是内线球员—也就是那些大个子球员的工作,而外线球员则由于身体条件不占优势,不适合甚至不应该去内线跟大个子们一起拼抢篮板球。从外线球员的个人条件来看,他们的主要任务与之相反,应该是从事组织进攻、外围投篮和积极回防等相对“灵巧”的工作。然而,这种传统观念在现代篮球中却是不全面的—从小对少年运动员灌输“外投里抢、里投外冲”的篮板观。[3]外线球员虽然在身高以及力量上不占优势,但由于他们的身体灵活、弹跳力好,在积极拼抢篮板球时还是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如,抢篮板球多的并不都是身材高大的球员。在队友投篮后球碰到篮框弹出的瞬间,不但内线大个球员在篮下会挤抢位置拼抢篮板球,外线球员也已经插到篮下后迅速跳起准备补篮了。这种拼抢前场篮板球的意识和积极性在我国的外线小个队员中却十分少见。像CBA这样的职业篮球赛中也可以看到篮板球的参抢人数较少。当内线球员在内线积极拼抢时,外线的小个球员多数情况下只是在外线等待着或是拿到球权后继续进攻,或是在丢失球权后迅速回去防守。另外,日本联赛中拼抢篮板球是全队共同的任务而不仅仅只是内线球员的责任,外线的小个球员同样给予内线以足够的支持。而相比日本,我国的外线球员在抢篮板球上给予内线的支持则是远远不够的。

表1 外线球员抢得不同位置前场篮板球方差分析比较结果

上述这些不同之处正是导致我国大学生联赛前场篮板球效果不如日本的主要原因:在现代篮球防守强度大,内线拼抢凶的情况下,单靠中锋在内线挤位并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还要依靠外线球员的积极拼抢,里应外合才可能在前场篮板球上占得上风。NBA著名教练雷·乔治来华讲学时曾经指出,拼抢篮板球75%取决于愿望,25%取决于能力。而我国外线球员首先缺少的就是拼抢的积极性。然而,要增强全体球员拼抢前场篮板球的意识,提高其拼抢前场篮板球的积极性,就要彻底改变“外线小个球员不用抢前场篮板球”的传统观念。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应该多给外线球员灌输积极拼抢前场篮板球的意识,并鼓励球员将这种积极性运用到实际比赛中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质的飞跃。

2.2 在进攻打法上我国球员速度较慢,阵地进攻方法不多,过于单一 我国大学生联赛中进攻速度较慢,在没有好的一传快攻的机会下便落入阵地进攻,而阵地进攻又过于单一,多是大个球员在内线打,小个球员在外线投的传统的“站桩式”打法,由于内线的死打,使得外线球员突破和穿插空切的空间很小,导致外线球员在进攻时发挥不了灵活多变的特点,也就很难有机会在内线抢到前场篮板球。如今,拼抢篮板队员的位置分工趋于模糊,观看比赛录像,对比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后卫和前锋位置球员前场篮板的产出较少。把视线放在近几届奥运会中,我国国家队整体前场篮板产出低、后卫和前锋位置篮板产出低,而内线篮板产出高,也很大程度反映了我国进攻方法不多,过于单一等不足;球队的战术打法、教练的训练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外线的小个球员进到内线抢前场篮板球的频度与几率。[4]在比赛中,不具备身高优势的内线球员或者拉到外围远投,或者给外线球员做策应,用较为灵活的方式来弥补球队内线较弱的劣势,而作为防守一方的内线球员也就被迫离开了内线,这样一来,反而给进攻方外线队员在内线创造了较好的进攻机会和比较充足的拼抢空间。在内线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内线队员在进攻中多是坐在内线死打,由于内线进攻具备较大的优势,外线球员即使不进到内线帮助大个球员拼抢前场篮板球,对自己球队的前场篮板球数据及本队的战绩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也就掩盖了外线球员在内线进攻和拼抢上的不足。但是,在日趋紧张激烈的世界赛场上,当我们的内线球员不再具有国内比赛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绝对的得分优势和篮板球优势时,外线小个球员能否进到内线帮助大个球员分担拼抢前场篮板球的重担,将对本队的前场篮板球甚至整个比赛的胜负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大学生队伍中的外线队员在进攻时很少能够参与到内线进攻中,也很少能够积极地冲到内线拼抢到篮板球,所得到的前场篮板球多是在外线由于对方失误而捡到的运气球;反观日本大学生赛场,外线队员攻击能力很强、得分手段多样,能够做到内外开花,而并不是只依靠内线高大队员来支撑球队,优秀的后卫队员不仅担负着全队的组织进攻重任,而且对内线都有较强的冲击力,这一现象却正好和我国目前的国家队依靠内线球员打天下而外线队员内线冲击能力差的情况相反。小个球员不仅在快速进攻中能够冲到内线得分,即使是在阵地进攻中,也会通过与内线大个球员的配合或是依靠个人能力突破到篮下。这样不仅扰乱了对方的防守阵型,给对方的防守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增加了抢到前场篮板球的可能性。他们不仅能够参与内线进攻,还经常在最关键的位置抢到最关键的前场篮板球,有时甚至会在篮下直接给对方以致命的一击。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这种所谓传统打法大大限制了外线小个球员的作用范围及能力发挥,导致外线球员没有足够的空间和信心穿插到篮下,成为导致我国大学生联赛中外线球员在抢前场篮板球上不如日本大学生外线球员的1个重要原因。因此,无论在日常训练还是比赛过程中,应有意识去改变我国现在惯用的“站桩式”打法,并着力丰富球队的进攻手段。只有打法实现灵活多变,不死打内线,才能给予外线球员以足够的空间,促使他们发挥自身积极拼抢、灵活快速的优势,并在降低自己进攻难度的同时,打乱对方的防守阵型,增加对方抢后场篮板球的难度。

2.3 外线球员的身体对抗能力较弱 当代竞技篮球比赛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对抗,而身体对抗是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和最高的表现形式。[5]除了上述2点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大学生联赛中外线球员在身体力量及对抗能力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大学生联赛,甚至就连中国队也曾遭受了南斯拉夫著名教练乔西齐尖锐且直白的评价:“中国队致命的弱点是对抗性差”[6]身体对抗中,力量又是重中之重,而这恰恰又是我国篮球运动员所缺失的,近年来由于身体对抗训练的发展,我国篮球运动员在力量和身体对抗方面有所提高,且不说大学生篮球联赛,仅就CBA和NBA职业篮球运动员中外线球员的卧推力量做比较,我国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便可见一斑。查阅文献资料得到,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中国男篮队员呈现出身高高,身体质量轻,克托莱指数低的基本特征,[7]这也是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运动员现状的一个影子。良好的身体对抗能力无疑是提高篮板球控制能力的保证。在国内,外线小个球员与内线大个球员“拼篮下、拼身体”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日本大学生联赛中却经常可以看到外线球员依靠自己的制控能力和快速、灵活等优势在篮下占得上风—他们个子虽小,但身体力量及对抗能力却并不输给内线的大个球员。反观日本,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会针对不同的肌肉,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相当科学且系统。即使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也非常强调身体对抗的训练,并鼓励球员进行身体力量等有利于对抗方面的训练,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力量及对抗性训练的重视程度是等同于甚至超过有球的训练;而在我国,力量训练只是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力量及对抗性训练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由此可见,身体力量和对抗能力上的悬殊差距,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注重全面发展球员的综合能力,在提升球员身体力量及对抗能力的同时加强球员灵敏性素质的训练,促进外线球员不仅要有速度、会传球、能助攻,还要有力量、能对抗。现代篮球要求每名球员都不能只在场上扮演单一的角色,应该能里能外,全面发展。

3 结 论

1)在现代篮球高速度、高对抗、抢占位置凶猛的发展趋势下,要提高我国球员拼抢前场篮板球的能力,光靠内线球员在篮下的拼抢是远远不够的。

2) 我国大学生球员与日本球员相比,由于缺乏抢前场篮板球的意识、球员的身体力量、对抗能力等,加之我国大学生球队进攻速度慢、打法相对单一,导致我国球员在争抢前场篮板方面与日本球员有很大差距。

3) 我国大学生外线球员与日本大学生外线球员相比,对内线前场篮板球的控制力较差。

[1]李丹, 孙凤龙.探析青少年前场篮板球意识培养[J].青少年体育,2013(6):64.

[2]邓飞,张锡庆.提高争夺篮板球能力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2):66-68.

[3]高爱云.少年篮球运动员篮板球意识培养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2009,28(5):38-39.

[4]李斌.高效高水平篮球阵地进攻战术“空间创造”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5]欧岳山.析当代竞技篮球比赛身体对抗特征——兼论我国男子篮球队身体对抗差距与成因[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3)34-35.

[6]黄滨,宋国峰.对现代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的理性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8(2):97-99.

[7]颜海波.中国男篮现状与差距审视——基于伦敦奥运会数据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12):176-183.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Frontcourt Rebound Technique Application of Perimeter Player in University Basketball League in China and Japan

CHEN Zhe-fu1,CHEN Shi-xiong2,LI Xiang1,HU Yi1

(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Liaoning China; 2.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81, China)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video observ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random sampling 50 competitions of 2013 and 2014 two seasons in each university basketball league of China and Japan as researching objects, combining rebound technique application theory, this thesis comparatively analyses frontcourt rebound statistics of each player in different position in university basketball league of two nations, so as to fi nd out def i ciency and disadvantage of Chinese player in rebound scramble awareness, position attack and body antagonism. After comparative analysis, conclusion shows that frontcourt inside rebound ability of Chinese perimeter player is weaker than Japan. According to research result, relevant reasonable suggestion is proposed for reference to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all level basketball teams.

China and Japan; university student; basketball league; perimeter player; rebound technique

G841

A

1004-7662(2014 )11-0071-04

2014-09-13

陈哲夫,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外线前场篮板球
初中学生篮板球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9 年男篮世界杯中国队外线队员投篮能力的研究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左利手运动员在水球比赛阵地进攻战术中的作用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篮板球意识及其培养
防守篮板球抢位挡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李雪芮的前场技术分析
浅谈篮球比赛中学生抢篮板球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