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腑泄热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4-05-07李艳景卢先彬游俊梅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4期
关键词:脑梗死

李艳景 卢先彬 游俊梅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408300)

通腑泄热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李艳景 卢先彬 游俊梅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408300)

目的观察通腑泄热汤治疗脑梗死(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加通腑泄热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神经症状体征、中医证候、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对两组治疗后的主要中医临床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进行分析,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通腑泄热汤治疗脑梗死对于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意义。【关键词】 通腑泄热汤 脑梗死 痰热腑实证

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征,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笔者采用通腑泄热汤治疗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脑病科诊断为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87例。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制定[3]。将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53~74岁,平均(65.10±6.30)岁。对照组40例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1~75岁,平均(67.70±5.3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并发症、病情轻重及主要中医证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4]。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腑泻热汤:全瓜蒌10 g,胆南星8 g,石菖蒲12 g,水牛角40 g,芒硝8 g(冲服),枳壳15 g,厚朴15 g,酒大黄3 g(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10 d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1.3 观测指标 (1)疗效观察指标:中医证候学的观察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中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由经过培训的同一位医生负责在患者入院24 h内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各进行1次评分。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观察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实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由经过培训的医生负责在患者入院24 h内和治疗2个疗程后各分别进行一次评分。(2)安全性观测指标:包括生命体征;血、尿、大便常规化验;肝功能、肾功能;不良事件(随时详细记录)。

1.4 疗效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参照文献[2]拟定。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但不足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2)临床疗效标准:参照文献[5]拟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 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主要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见表1。对照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言语蹇涩症状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心烦易怒、腹胀便秘及躁扰不宁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言语謇涩 心烦易怒 腹胀便秘 躁扰不宁治疗组 治疗前(n=47)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2.27±0.52 2.74±1.21 2.47±0.61 3.34±0.47 1.63±0.64*△1.88±0.69*△1.83±0.88*△1.70±0.75*△2.24±0.65 2.68±0.70 2.57±0.39 3.29±0.98 3.52±0.62 2.59±0.45 1.11±0.54*△1.64±0.31*△3.62±0.41 2.65±0.18(n=40)治疗后1.86±0.66*1.94±0.84*1.93±0.25*2.95±0.89 3.59±0.73 2.47±0.56

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变化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及MRS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NIHSS、BI和MR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表3 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MRS评分的比较(±s)

表3 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MRS评分的比较(±s)

组 别NIHSS BI MRS治疗组 治疗前 4.31±1.51(n=47) 治疗后 3.13±1.41*对照组 治疗前 4.33±1.71 14.27±3.82 37.37±9.42 7.31±4.12* 56.75±5.37*15.80±5.32 38.52±8.43(n=40) 治疗后 3.45±1.89*8.22±3.80* 55.85±8.29*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5 不良反应 两组服药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三大常规及肝肾功未见异常改变。

3 讨论

王永炎院士提出,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辨证论治,创立了代表方星蒌承气汤,在中风病通腑泄热这一治法上最为著名。该法一可使腑气通畅,气血得以敷布,达到启闭开窍、通痹达络;二可使阻于胃肠的痰热积滞得以降除,浊毒不得上扰心神,克服气血逆乱以防内闭;三可急下存阴、釜底抽薪,以防毒热伤阴而呈阴竭于内、阳脱于外。痰热去则阴液存,阳亢之风无以化生;浊毒清则气血通畅,神机自明[6]。

大黄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活血逐瘀等多重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大黄能抗炎抑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清除自由基,还能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脑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压力[7];芒硝可“破蓄血,除痰瘀,有推陈出新之动功”,研究发现,其硫酸离子不易被吸收,可降低颅内压,有效控制脑水肿[8]。大黄与芒硝配伍,具有荡涤肠胃、泻热降浊、通腑和营的作用。栝楼甘寒润降,有清热化痰、润肠通便之功。胆南星有清化燥痰、开窍醒脑、促进苏醒的功效,药理研究认为有镇静止痛祛痰作用。石菖蒲能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本草备要》言其“除痰消积,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现代研究发现,对于东莨菪碱的造成小鼠记忆获得障碍,该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水牛角凉血解毒,治热病昏迷,水牛角可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加用厚朴及枳壳行痰畅气。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腑泄热汤治疗脑梗死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特别是对患者心烦易怒及躁扰不宁症状改善明显,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意义,但对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及MRS评分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需进行大样本量研究继续明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3]各种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5):305-306.

[5]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6]刘岑.化痰通腑法治疗意识障碍理论溯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4):8.

[7]陈可冀.活血化瘀药化学药理与临床[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49-250.

[8]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21.

R743.9

B

1004-745X(2014)04-0768-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105

2013-08-12)

猜你喜欢

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脑梗死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