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的思考

2014-05-06刘小燕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

焦 健,刘小燕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7)

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的思考

焦 健,刘小燕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7)

现代江南水乡民居由遗存的古民居建筑、居民自建建筑和政府倡导下统一修建的新民居3个部分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遗存的古民居建筑在某些功能上已不能满足现代居民的要求,而居民自建建筑风格、规模、样式各不统一,明显失去了传统建筑的特征,严重影响了江南水乡原有的民居风貌。政府倡导下统一修建的新民居大多简单克隆了城市的建筑模式,对本地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只是利用一些符号进行简单模仿,形成了千篇一律、不伦不类的假古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为设计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模式,提出以下建议:营造地域文化,展现地域特色,突出场所精神,表现历史文化特征;优化建筑功能,创新建筑形式,提升建筑技术;政府引导,百姓参与,建造当代江南水乡新民居。

江南水乡;民居建筑;地域特征;场所精神;历史文化特征

1 研究背景

本文所说的“江南”是指苏南、浙北、长江三角洲等地。这里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人民聪颖、勤劳,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的建筑也与这里的人们一样,可以用“灵秀”二字来形容[1]。灵秀的江南水乡民居建筑风格质朴、简约,富有生活气息,沉淀着深厚的吴越文化底蕴,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中国特色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民居建筑与其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景观,如图1所示(图片来源:http://image.so.com/v?q=%E4%B9%8C% E9%95%87&src=imageonebox&fromurl=http%3A%2F%2Fwww. nipic.com%2Fshow%2F1%2F49%2F4880064k7443e242. html#multiple=0&dataindex=3&id=19fa93533f353 79920e1be351cd90265&itemindex=0&lightboxindex=3)。

图1 灵秀的江南水乡景观Fig.1 Jiangnan water village landscape

5000多年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那些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村落民居是人们世代生活的皈依[2]。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大都简单、淳朴,却蕴含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社会的深刻理解,充分表现了建筑设计者尊重和利用周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道。特别是江南水乡民居,其建筑类型多,形式丰富多样,空间开敞通透,亲切而不庄严,朴素天成。几千年来,江南水乡的人们将其生产与生活方式以及其物质和精神活动投影到民居建筑上,造就了江南水乡独特的建筑品格及基本特征。它们以黑、白、灰为色彩基调,以大屋顶、木结构、四合院为基本型制,以门、院、屋三段式为基本空间模式,以天井、水井、巷弄为基本意味,穿插着错落有致的观音山脊、马头墙,敦厚的门台、原木色的格窗等细节,本着经济实用原则与绿色环保理念,就地取材,以小青瓦、木材、石材、泥为主要材料,量材而用,施工工艺精湛。同时,与自然环境相契合,构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意境,呈现出雅致、轻巧、秀美的江南水乡民居风格。

然而,当下正值经济全球化、社会均质化和城市化浪潮席卷中华大地之时,新一代农民纷纷丢弃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盲目地投奔城市,导致农村大量土地荒废,各种资源严重失衡,“空心村”“老人村”等消极现象比比皆是[3]。针对这种现象,国家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并制定了相关措施。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简单地把城市建筑模式植入农村,并试图调整资源平衡,因而出现了新一轮的“伪新农村”“千村一面”“一村万貌”等现象。在所谓的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中国民居建筑的整体文脉及地域特色,正被那些 “小洋楼”“样板民居”“装饰”得狭窄且支离破碎[4],建筑中的民族传统、地域特色正在逐步丧失。

2 江南水乡民居建筑现状

从整体上看,目前江南水乡的民居建筑大致分为3类,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存在,构成了江南水乡民居的现状。

2.1 遗存的古民居建筑

目前,在江南水乡一带还存在一定数量的、结构较为完整的传统古民居建筑。这类民居建筑具有朴实无华、空间多样、布局自然、方便适用、构造简单、装饰适度的特点,真正代表着传统的江南建筑文化和技术[5]。它们大多数由过去经济殷实的大户人家修建,且每户都有一定的规模。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实行房屋公有化政策,为调剂老百姓的居所,对其进行了重新分配,因而现在每套独立完整的古老大宅居住着若干户居民,从而打破了建筑本身的功能格局,出现了建筑使用功能与居民生活状态不平衡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类民居建筑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由于年代久远,古民居建筑长期在原有建筑功能与居民生活状态不平衡的现象下超负荷使用,再加上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不少房屋已成危房。第二,传统民居建筑的基础设施只是为了满足农业经济与手工业经济时代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在社会进步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的当下,原有建筑的基础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了,如水、电、煤气、通信、卫生等现代人必需的生活设施的严重缺失,使古民居建筑与当代居民的生产生活之间形成了较大的矛盾。

2.2 居民自建建筑

这类建筑是本地居民在当时政策的影响下依据个人喜好而建造的。这些住宅除少数基本照搬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以外,大多数为抄袭城市的建筑风格及装饰符号修建而成。其风格、规模、样式各不统一,明显失去了传统建筑的特征,这些不伦不类的自建建筑,严重影响了原有的江南水乡民居风貌。

2.3 政府倡导下统一修建的新民居

这类建筑是在政府大力提倡“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由政府直接干预、有关部门统一规划而成片建造的新型民居住宅。这些建筑在某种标准与模式的控制下优化了建造技术,在现代能源与信息等基础设施上有所提升,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本地居民的居住环境。

但是,此类建筑大多数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推倒重建,简单地克隆了城市的建设模式,对本地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只是利用一些符号进行简单地模仿,形成了千篇一律、不伦不类的假古董,没有因地制宜,也没有传承地域民居建筑文化的精髓。由于这类民居建筑严重缺乏地域特色和场所精神,因而导致新农村建设出现了“千村一面”或“一村万貌”的无奈局面。

3 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的建议

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应以新农村规划建设为契机,利用政府积极推动建设的有利条件,为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提供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模式。该模式既要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以保留地方特色,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给老百姓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民居建筑呈现出自然生成的状态。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营造地域文化,突出场所精神,表现历史文化特征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建筑蕴含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同时也表现了江南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因此,在当代民居建筑设计中,必须继承与发展传统民居建筑理念,实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精神的现代转译。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里那些源远流长和独具特色且传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场所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或者说是人们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对特定地域精神特质的概括。

江南水乡的民居建筑风格与当地的地质和气候条件相对应,表现出借景为虚、造景为实的特点,既有开敞明晰的空间感觉,又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由于江南水乡湖荡星罗棋布,河汊纵横交错,在地理上呈现出碎水细山的特征,所以江南传统民居在选址方面一般沿河而建,采取依山傍水、坐实向虚的方式取得与环境的协调一致。在布局方面,或临水,或面水,或跨水。江南民居的布局形式体现了江南建筑艺术的无穷意味,形成了丰富天真的建筑表情,成为一种文化与文明的象征[6-10]。在艺术风格上体现出纯朴、敦厚的乡土气息。

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应当以继承与发展为宗旨,坚持以传统对接未来,也就是说,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应该是传统江南水乡民居建筑的历史延续,同时也是适合当代人们生活的居住空间。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应坚持以下几点:1)和谐而发展,与自然、场地和谐共生;2)平静而历史,与本土历史文化和风土特色相通,避免与地域历史精神文化失调;3)人性而社会,与当代本土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会对其生产生活形成障碍。

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重视对传统民居建筑的继承,不应当只是继承其形体,而主要应当继承其用眼睛看不到的内在“精神”,通过继承江南水乡传统民居建筑的内在精神,将属于历史文化的、地域的、场所的特殊性和具体性的东西继承下来[11]。在环境特质、地域特色以及文化精神上,延伸其本土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延续其场所精神。同时要重视对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老房子加以保护、继承与发展,重视地域文化和市井文化的整合和表现载体的建设,在保持其本土特色的同时,积极引入当代先进的民居建筑文化理念,增加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凝聚新的江南水乡文化个性,拓宽江南水乡民居建筑的文化脉络。

3.2 优化建筑功能,创新建筑形式,提升建筑技术

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应当高度重视前期的调查研究,分析江南水乡传统民居建筑空间格局形式,并对其进行筛选,分别对大、中、小不同规模的民居提出若干灵活多样的格局范式,以供居民选择。同时,把传统建造技术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寻找本土材料与新技术对接的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技术模式。然后,对当地的环境特质与建筑形式、形态进行要素的提炼、归纳、简化,并进行合理布局与组合,尝试用现代方式方法进行表现,营造出具有强烈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江南水乡新民居。

在建筑功能方面:在建筑整体布局上,以本地传统建筑格局为基础,按居民人口结构特点制定不同的规模范式,强调布局自由与空间丰富多变,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空间模式,为空间的灵活多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另外,在使用功能上,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为指导,对功能进行细化设计,主要从江南水乡居民的生活习惯与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功能入手,既尊重本土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其建筑特点,又融合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审美需求。同时,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调整房间大小,增设各种辅助用房,完善现代居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设施,尽量满足居民的空间需求。此外,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还应注重邻里关系,处理好建筑邻里空间格局,以便于邻里间的和谐交往,使建筑成为延伸邻里文化的工具。

在建筑形式方面: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应当突出当地环境特征和建筑形式特征,从传统民居建筑中解读与寻找属于当地的文脉符号,并对其进行要素的提炼、归纳与简化,用现代设计手法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现代的转译,衍生出新的建筑形式。同时,建筑设计师应当运用新的建筑形式语言营造出优美的空间意境,使外在的建筑形式与居民内在的精神需求完美结合。

江南水乡河网纵横,气候宜人,“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民居建筑空间格局的真实写照,是江南水乡最具代表性的空间特征。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在形式上应突出这一特征,保留黑、白、灰的传统民居色彩,承袭江南水乡建筑轻巧、秀美和雅致的风格,以及追求建筑意境的建造方法,使现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能保留传统江南水乡建筑的神韵,成为新的民居建筑的经典[12]。

在建造技术方面:首先,应当深入研究传统的建筑用材与建造技术,在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中保留与发扬那些较为经济实用的建筑用材与建造技术。其次,对技术复杂且成本较高的传统技艺则尽量运用现代建造技术加以取代,使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过渡,用现代技术手段演绎传统民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最后,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量材而用的办法,充分挖掘本土化的建筑材料,遵循经济适用和绿色环保的原则,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应充分考虑老百姓的需求,达到节约能源、降低建造成本和易于推广的目的。

3.3 政府引导,百姓参与,建造当代江南水乡民居

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政府应当设计一种优秀的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模式,给百姓的住房建设提供参考。这种建筑设计模式是在对传统民居建筑模式进行继承与发展的前提下,探寻具有方向性、引导性的设计概念和模式参考,使其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在推广过程中,应当给予本地居民足够的发挥空间和建造自由,让本地居民既能够理性地继承与发展本地民居建筑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又能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需求,并根据各自不同的小环境的社会、文化特征进行建造设计。这种方法既能有助于凝聚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新的文化地域个性,同时又能使新民居建筑产生变化,避免出现“千村一面”与“一村万貌”的消极现象,从而能够促进江南水乡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模式的实际推广中,政府应当起到积极推动和正确引导的作用,同时还应当使当地老百姓对此具有正确的认识,进而积极参与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建设。百姓对原有居住环境的不满和其自身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足是造成传统民居建筑遭受严重破坏,以及新造民居建筑与传统民居建筑严重脱节的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在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造中,政府应当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村民在思想上认识到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传统民居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并自觉自愿地对现有的民居建筑进行有节制性的改造。这样才能在尊重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前提下,在继承与发展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建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造符合当代江南水乡居民心理需求及其实际生活需要的新民居。

4 结语

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应当以新农村规划建设为契机,从江南水乡的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基于传统且对接未来的设计原则,以继承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为前提,以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与当代民居建筑设计理念为指导,并给与老百姓一定的发挥空间和建造自由,设计创作出地域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郁、功能恰当合理、空间灵活自由,施工简易、经济实用的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模式。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应当着重解决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中传统民居建筑优秀精神文化特征流失,以及新造民居建筑形式与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脱节的问题,同时还应当借鉴传统民居建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的建造理念,从而实现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 丁俊清.江南民居[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5. Ding Junqing. Jiangnan Folk Houses[M]. Shanghai: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2008:1-5.

[2] 冯骥才.乡土精神[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1-5. Feng Jicai. Local Spirit[M]. Beijing:Writers Publishing House,2010:1-5.

[3] 陆鼎元.中国民居研究五十年[J].建筑学报,2007(11):66-69. Lu Dingyuan. Researching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Fifty Years[J]. Architectral Journal,2007(11):66-69.

[4] 王 澍.旧城镇商业街街坊与居住里弄的生活环境[J].建筑师,1984,18(3):104-106. Wang Shu.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Old Town Commercial Street and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s[J]. The Architect,1984,18(3):104-106.

[5] 林 峰.江南水乡[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98-99. Lin Feng. Yangtze River Delta[M]. Shanghai: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2008:98-99.

[6] 王修水.江南民居解读[J].浙江建筑,2006,23(6):1-2. Wang Xiushui. Jiangnan Folk Houses Interpretation[J]. Journal of Zhejiang Building,2006,23(6) :1-2.

[7] 沈 均,沈昌乙.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智慧与造化的结晶:江南传统民居解读[J]. 建筑创作,2009(1):136-144. Shen Jun,Shen Changyi. Merging the Nature and Culture Combining Wisdom and Creating:Traditional Folks’ House in South China[J]. Architectural Creation,2009(1):136-144.

[8] 于 杨.解读江南民居[J].农家之友,2010(5):82-83. Yu Yang. Interpreting Jiangnan Folk Houses[J]. Friends of the Farmhouse, 2010(5):82-83.

[9] 韩 佳,周 越.江南民居美学特征与创新性研究[J].艺术教育,2012(4):153. Han Jia, Zhou Y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nan Folk Houses and Innovative Research[J]. Art Education, 2012(4):153.

[10]窦飒飒.跟山走、跟水走:江南民居环境意识解读[J].现代装饰:理论,2012(10):123. Dou Sasa. Go with Mountain, Go with Water: Folk Houses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Interpreting[J]. Modern Decoration:Theory, 2012(10):123.

[11]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8-20. Ando Tadao. Ando Tadao’s Theory of Building[M]. Beijing: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09:18-20.

[12]吕国伟.浅析江南民居的建筑设计风格[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6(4):44-49. L Guowei. Analysis of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Jiangnan Folk Houses[J]. Journal of Wuxi South Ocean College, 2007,6(4):44-49.

(责任编辑:蔡燕飞)

Reflections on Contemporary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Jiao Jian,Liu Xiaoyan
(School of Packaging Design and Art,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The contemporary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 composed of the remains of ancient resident buildings, self-built buildings of the residents and new unified built houses under the government’s advocacy.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remains of the ancient houses can’t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modern residents, and the resident self-built buildings seriously affects the styles and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village houses because of the varied styles, scales and patterns, which los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Besides, the unified residential houses most simply cloned the city’s constructions models, which just used some symbols to plainly imitate the essence of the local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formed stereotyped, nondescript fake antiqu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to design a contemporary Jiangnan water village building model with general widespread significance: creates a regional culture, shows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highlights the spirit of site and display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s functions, innovates the building styles and promotes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The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the people involved builds the contemporary Jiangnan water village houses.

yangtze river delta;residential buildings;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spirits of the sites;historical culture features

TU201;TU241

A

1673-9833(2014)02-0087-05

2013-12-03

焦 健(1964-),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E-mail:569644345@qq.com

刘小燕(1988-),女,河南洛阳人,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E-mail:573532028@qq.com

10.3969/j.issn.1673-9833.2014.02.018

猜你喜欢

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量化研究
好一个江南水乡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家在江南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