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
2014-05-05蔡敬杰韩玉华
蔡敬杰 韩玉华 逄 涛 曹 非
1.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郑州 450000;2.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南新乡 45300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74
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
蔡敬杰1韩玉华2逄 涛1曹 非3▲
1.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郑州 450000;2.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南新乡 45300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74
目的 观察丁苯酞、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加用丁苯酞和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CSS及生活能力评分。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治疗ACI的疗效确切。
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丁苯酞
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一类,主要是指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病变血管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及神经细胞由于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1-2]。随着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血管疾病愈发成为最主要的致残、致死性疾病之一。患者多为突然发病,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一般较危重,治疗难度大,致死致残率颇高。2012年9月~2013年8月本院对多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68例ACI患者(非溶栓患者包括有禁忌证或者家属不同意溶栓)纳入研究,其中活动状态下发病40例,情绪激动状态下发病12例,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发病4例,不明发病状态者12例;梗死灶位置:基底节区28例,脑叶18例,丘脑区13例,小脑11例,脑干9例,部分患者存在2处或以上病灶。合并高血压22例,脑卒中史16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2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编号(1~68),单数共34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54~78岁,平均(61.6±5.8)岁。另34例设为研究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54~78岁,平均(61.6±5.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①年龄50~80岁,病程<7 d;②头颅CT/ MRI显示有梗死灶,无出血;③意识清醒,SBP/DBP<25/14 kPa;④无血液病,近期无出血史及手术史;⑤排除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150~300 mg)、脑细胞保护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患者口服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50299)0.2 g/次,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H20043084),80 mg/次,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14 d。
1.4 疗效评价
1.4.1 指标观察 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和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
1.4.2 疗效判定 治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CSS评分减少≥90%,生活基本自理;显效:症状及体征大幅改善,CSS评分减少45%~90%,患肢肌力提高2级或以上;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CSS评分减少20%~44%,患肢肌力至少提高1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SS及Barthel指数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CSS及Barthel指数的比较(±s)
表1 两组CSS及Barthel指数的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B a r t h e l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C S 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3 4 3 4 2 5 . 1 2 ± 2 . 4 7 2 6 . 7 8 ± 2 . 6 5 1 5 . 4 4 ± 7 . 3 1#1 3 . 8 4 ± 6 . 5 1*#2 5 . 0 4 ± 1 6 . 7 3 2 4 . 5 8 ± 5 . 4 0 4 3 . 9 2 ± 1 6 . 7 9#5 0 . 8 2 ± 1 5 . 3 7*#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59%,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3 讨论
ACI为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约占脑血管病的75%,其患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该病通常为突然发生,死亡率为10%~15%,复发率较高[4-5],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甚至成为植物状态等,部分脑干梗死或较大程度的多发性梗死可导致患者死亡。
3.1 ACI的发生机制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复杂,最常见的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脑栓塞两类。前者所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如下: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动脉-动脉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以及混合机制。后者是指异常气体、液体或固体进入脑部血液循环,造成局部血流阻断,造成大脑对应区域的组织坏死[6-8]。其中内皮损伤、血液高凝及血栓是脑梗死发生的关键因素。实际上,上述要素的发生本身也并不是一个简单和单一的过程,而是互为因果关系,如血管内膜的损伤同时会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并产生组织因子、FN等物质,此外还会引起白细胞异常吸附,从而表现出典型的血栓前兆,尤其是发生血小板聚集的血栓,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患者机体应激性增强相关氧化酶活性,从而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加速脑细胞死亡。
3.2 ACI溶栓治疗
从目前来看,溶解血栓是急性期脑梗死治疗的首要方法[9]。丁苯酞是近年来治疗ACI的新兴药物,其能够与花生四烯酸(AA)结合,降低其含量,并提升内皮细胞保护因子(PGI2、NO)水平。AA作为PGS、血栓素等活性物质的中间产物,其能够有效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阻断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丁苯酞具有改善脑血氧供应及代谢、抑制氧化酶活性、阻断自由基产生途径、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细胞等多项功能。奥扎格雷钠为血栓烷(TX)合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药物[10-11],该药主要通过优先与前列腺素(PGH2)结合,阻断其与TX形成TXA2;促使作为血小板产物的PGH2转移至内皮细胞并合成PGI2,增强其抗凝血活性,同时该药还能促进缺血组织再灌注,协助神经功能重塑,从而改善预后。
3.3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丁苯酞治疗ACI的疗效显著,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可见两药联用治疗ACI的疗效确切。
[1]李丽.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3):371-372.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分类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377.
[3]彭方,杨青英.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28-29.
[4]高军芳.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现状与动态[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9):93-94.
[5]朱远群,谭双全,阮海林,等.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12):1607-1609.
[6]周刚,张慧萍,朱祖福,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7):46,66.
[7]曹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效果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6):535-536.
[8]温晓艳.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52-53.
[9]李巧霞.盐酸川穹嗪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9-10.
[10]陆旭东,刘改玲,唐关敏,等.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4):63-65.
[11]张忠敏,王晓莉,杨坤.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28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 (17):78-79.
Effect evaluation of butylphthalide combined with sodium ozagrel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I Jing-jie1HAN Yu-hua2PANG Tao1CAO Fei3▲
1.The First Neurology Department,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Zhengzhou 450000,China;2.The Second Neurology Department,the Central Hospital of Xinxiang City in Henan Province,Xinxiang 453000,China;3.Neurology Department,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combined with sodium ozagrel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68 case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August 2013,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add in butylphthalide treated,the study group add in butylphthalide combined with sodium ozagrel treated,the curative effect,CSS and life ability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ontrol group was 70.59%,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ontrol group was 91.1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nerve function defect,life ability score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butylphthalide combined with sodium ozagrel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curative effec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Sodium ozagrel;Butylphthalide
R743
A
1674-4721(2014)03(c)-0066-03
2014-02-18本文编辑:林利利)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