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固定方法探析

2014-05-05毕红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矫正术弹力链球菌

毕红娟

(焦作职工医学院临床部,河南 焦作 454000)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固定方法探析

毕红娟

(焦作职工医学院临床部,河南 焦作 454000)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固定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口腔正畸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不锈钢结扎丝固定,观察组患者给予弹力结扎圈固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操作时间、拆除和结扎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粘结3个月后变形链球菌的数目变化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力结扎圈应用于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和不锈钢结扎相比,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结扎圈不能够完全替代结扎丝。

不锈钢结扎丝;弹力结扎圈;口腔正畸矫正术;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120例口腔正畸矫正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以下纳入标准[4]:恒牙牙;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齿排列不齐、下巴前翘、上牙前突等;每天早晚刷牙、餐后刷牙。对于牙龈炎、黏膜疾病、牙周炎、全身性系统疾病以及拔牙矫治患者进行排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不锈钢结扎丝固定,其中男性患者占41例,女性患者占1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3.5±7.5)岁;观察组患者给予弹力结扎圈固定,其中男性患者占38例,女性患者占2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2.5±8.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弓丝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固定方法。

1.2 方法

1.2.1 准备好工具和材料,使用标准的秒表,时间能够精确在0.01 s,准备好剪断结扎丝线的钳子、消毒持针器、一次性医用探针、不锈钢结扎线以及弹性结扎圈等。两组患者在操作开始之前均使用秒表计时,观察组患者给予弹力圈结扎治疗,把结扎圈使用一次性医用探针把探针挑出,使用持针器固定;对照组患者给予结扎丝治疗,使用钳子把结扎丝剪开,使用丝线夹出持针器固定。

1.2.2 对两组治疗方法在操作时间、拆除时间和结扎时间以及粘结3个月后变形链球菌的数目变化上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对比观察两组弓丝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固定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为软件SPSS18.0,以()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记录,采用t对其相关性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相关性的检验方法为卡方法,P<0.05,代表数据的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在操作时间、拆除和结扎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在粘结3个月后变形链球菌的数目变化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变形链球菌的数目变化对比

3 讨 论

目前主要的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和牙面之间的亲和力较强,和光滑釉质龋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变形链球菌的改变在光滑面釉质菌斑中的改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菌斑致龋性变化进行反映。临床上对正畸矫治的固定治疗中,因为矫治装置容易对口腔清洁维护造成干扰,增加了菌斑的数量,降低了患者自身清洁的作用,造成产酸和耐酸特性致龋菌大量聚集在牙齿颊面。固定矫治器在粘结之后,会增加患者牙面龋的易感性,不仅会影响到固定矫治器粘结前后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和比例,还容易受到菌斑内pH值变化、唾液流速流量以及口腔清洁率等因素的影响。细菌厌氧菌在菌斑中的繁殖和形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结扎弓丝固定的材料不能够对牙面牙菌斑致畸造成直接影响。

结扎丝和结扎圈是口腔正畸矫正术的两种弓丝固定方法,弹力结扎圈和不锈钢结扎丝相比,能够避免口腔卫生维护较差患者,在临床使用中更注重口腔的清洁以及预防保健措施。但是结扎圈和弓丝、托槽之间的摩擦力比结扎丝大,虽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替代结扎丝,结扎丝的尖端较为锐利,能够对医师收治以及患者黏膜造成损伤,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两种弓丝固定方法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固定方式[6]。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操作时间、拆除和结扎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粘结3个月后变形链球菌的数目变化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弹力结扎圈应用于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和不锈钢结扎相比,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结扎圈不能够完全替代结扎丝。

[1] 曹智辉.88例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固定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128-129.

[2] 刘永雷.68例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固定方法[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8):203.

[3] 陈瑶,何海涛.两种类型正畸弓丝固定外伤前牙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2):82-83.

[4] 刘超,王旭霞,徐海霞,等.口腔正畸矫正弓丝固定方法的研究与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28(1):49-51.

[5] 黄爱萍,华旭东,赵红,等.固定矫治器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10,5(19):52-52.

[6] 李杰,战德松.年轻恒牙完全脱位再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4):54.

R783.5

B

1671-8194(2014)18-0107-02

猜你喜欢

矫正术弹力链球菌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弹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