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人工肝脏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4-05-05欧宏杰曾建勇吴晓鹭刘家俊钱春新郑国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肝炎肝素抗凝

潘 业 欧宏杰* 曾建勇 吴晓鹭 刘家俊 钱春新 郑国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福建 厦门 361002)

探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人工肝脏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潘 业 欧宏杰* 曾建勇 吴晓鹭 刘家俊 钱春新 郑国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福建 厦门 361002)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人工肝脏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例重型肝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辅助人工肝脏治疗,试验组则采用低分子肝素辅助人工肝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效果及两种药物对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试验组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有效率为98.08%,而对照组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有效率为87.50%,两组患者的抗凝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88,P=0.0417),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辅助人工肝脏的治疗过程中有效,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倾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人工肝脏

人体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临床上针对许多肝脏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通常要采用人工肝脏的体外疗法[1],就是使患者血液在体外流动过程中得到净化、解毒并补充进去有益成分,帮助患者渡过疾病的危险期。目前人工肝脏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许多医院有相应的设备支持。但是在进行体外血浆置换的过程中通常要使用抗凝剂,保持在血浆置换过程中血流通常,防止血液在体外凝固,堵塞设备仪器等。肝素是比较常见的抗凝剂[2],因其分子量范围比较大,所以有普通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的区别,我院此次研究了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人工肝脏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例重型肝炎患者,均采取了人工肝脏的治疗方式。患者均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排除由甲肝病毒、丙肝病毒、丁肝病毒、戊肝病毒感染的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其他原因引起的重型肝炎。根据抗凝药物的不同,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35~60岁,平均为(42.3±6.7)岁,病程2~4年,平均为(2.6±0.4)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5~60岁,平均为(41.9± 7.1)岁,病程2~4年,平均为(2.5±0.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常规支持疗法,相同的血浆置换术,术中相同的血浆置换仪器及参数设置,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普通肝素(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294)首剂750~1250 U,然后追加1250~2500 U/h,术前30 min停止追加。试验组先使用普通肝素首剂750~1250 U,再追加低分子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110~150 mg/kg,术前30 min停止追加。两组患者治疗并观察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效果及两种药物对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抗凝效果[3]:Ⅰ级——血浆分离器没有凝血现象;Ⅱ级——血浆分离器出现数条纤维凝血(<5%);Ⅲ级——血浆分离器出现成束纤维凝血(>5%);Ⅳ级——血浆分离器内出现凝血块,血液完全凝血。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标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效果的比较

试验组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有效率为98.08%,而对照组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有效率为87.50%,两组患者的抗凝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88,P=0.0417),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抗凝有效率情况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

3 讨 论

肝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比较高。各种肝炎类型,一旦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时,就提示重型肝炎的发生,甲型、乙型、丙型、丁型、重型乙肝及戊型肝炎病毒亦能引起重型肝炎,许多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情发展也容易引起重型肝炎。重型肝炎是一种严重肝脏疾病,可引起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是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肝脏是体内重要的解毒器官,当发生重型肝炎时,肝脏功能严重受损,体内毒素物质大量堆积,很容易使病情危重,所以临床上对于此阶段的危重患者,常选取人工肝的治疗模式,体外帮助患者消除体内毒素[5],治疗和防止进一步并发症的发生。

所谓“人工肝脏”也称“人工肝支持系统”,就是一套体外循环装置[6],血浆置换模式,将患者血液在体外流动过程中得到净化、解毒并补充进去有益成分,在除去毒素的同时补充一定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和对患者有利的成分,帮助患者尽快度过危险期。由于需要将患者的血液在体外循环,所以术前需要对血液抗凝,一方面可以保证血液可以在设备中流动通畅,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血液凝固在设备上,造成治疗失败。肝素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抗凝药物,由于分子量的不同,有普通肝素及低分子量肝素的区别,我院此次研究了这两种抗凝药物在辅助人工肝脏过程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发现低分子量肝素组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88,P=0.0417),说明低分子量肝素在辅助人工肝脏的治疗中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分子量肝素的在治疗剂量中不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对重型肝炎患者的凝血指标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在辅助人工肝脏的治疗过程中有效,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倾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1] 周健,叶俊茂,王雪丽,等.人工肝治疗对肝衰竭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4):311-312.

[2] 徐国东,张建慧.为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使用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327-328.

[3]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3):210-216.

[4] 王英超,张敏,李永勤,等.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初探[J].肝脏,2012,17(8):570-571.

[5] 段学章,辛绍杰.人工肝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6):411-413.

[6] 陈楠,滕杰,王介非,等.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J].肝脏,2012,17(3):205-208.

R318.1

B

1671-8194(2014)18-0272-02

*通讯作者:E-mail: ouhongjie@sina.com

猜你喜欢

肝炎肝素抗凝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