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4-05-05李邦夫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3期
关键词:通心络氯吡格雷

李邦夫

(浙江省宁海县城关医院,浙江 宁海 315600)

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李邦夫

(浙江省宁海县城关医院,浙江 宁海 31560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钙拮抗剂及硝酸酯类药、氯吡格雷,观察组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的变化,观察1年内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ACS,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再次住院率。

氯吡格雷 通心络胶囊 ACS 血脂 血液流变学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名种原因引起心肌急性缺血,继而引起冠脉斑块破裂或松动,从而引起血栓形成的一种疾病。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心络胶囊应用于ACS的治疗已有不少报道。氯吡格雷是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预防ACS患者恶性缺血事件的发生[1]。笔者使用氟吡格雷及通心洛胶囊治疗ACS患者6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ACS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45~76岁,平均(65.63±7.81)岁;合并高血压45例、高脂血症23例、糖尿病12例;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流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将12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钙拮抗剂及硝酸酯类等药物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疾病者积极予以针对性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服氯吡格雷片,首剂300 mg,然后75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4 d。

1.3 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的变化。随访1年,观察1年内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

1.4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2级或消失,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接近正常或恢复正常。好转: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1级,心电图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心电图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ACS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随访1年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比较 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随访1年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ACS患者随访情况比较n(%)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3。结果示观察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全血比黏度(mPa·s)血浆比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观察组 治疗前(n=60)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9.61±1.61 1.85±0.31 46.52±3.11 5.22±0.41 5.72±0.62**△ 1.35±0.21*△ 37.62±3.01**△ 3.21±0.32**△9.51±1.81 1.87±0.40 46.21±3.52 5.42±0.31(n=60)治疗后8.31±0.40* 1.69±0.30 44.51±3.12 4.81±0.52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见表4。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HDL-C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

表4 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mmol/L,±s)

表4 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mmol/L,±s)

组 别TC TG HDL-C LDL-C观察组 治疗前(n=60)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6.13±0.40 3.05±0.41 1.06±0.31 4.52±0.33 4.60±0.31*△1.75±0.31**△1.80±0.21*△2.62±0.34*△6.09±0.32 3.07±0.36 1.04±0.25 4.52±0.30(n=60)治疗后5.69±0.32 2.80±0.31 1.35±0.15*3.82±0.30*

3 讨论

ACS主要由于冠脉硬化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或松动,血管内形成血栓,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作性胸痛。血小板的聚集黏附是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是ACS重要治疗手段。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可抑制ADP受体,其在体内经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转化后产生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该代谢产物可与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体,防止ADP介导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活化和继发的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使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而且这种抑制是不可逆的[2]。氯吡格雷还可降低P选择素的表达,从而使血小板活化受到抑制。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高效,而且起效快,副作用少,在2002年AHA/ACC新的指南修订版中,氯吡格雷被推荐用于UAP/NSTEMI患者的治疗。

通心络胶囊主要成分为人参、水蛭、全蝎、蜈蚣、冰片、地鳖虫、赤芍,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血管内丙二醛的合成,从而降低氧自由基的形成,对心肌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3]。通心络胶囊还可调节血脂,稳定斑块,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部分患者在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时,可表现为血小板活性和反应性仍然高于治疗前水平,即对氯吡格雷存在抵抗现象,而加用通心络胶囊,可使该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从而降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或改善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有相关研究也证实氯吡格雷与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ACS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小板抵抗[4]。从本观察结果也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血脂改善也更为显著,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用于ACS患者的治疗,血小板聚集改善更为显著,而且还可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1]张萍,白如冰,马洪山,等.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037-1038.

[2]齐丽平.高负荷量氯吡格雷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45):43-45.

[3]刘继文,程晓曙,杨人强,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和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J].中国循环杂志,2008,23(3):189-192.

[4]陈潮,卢伟花.冠脉通瘀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7):899-900.

R541.4

B

1004-745X(2014)03-0517-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3.064

2013-08-15)

猜你喜欢

通心络氯吡格雷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及序贯分析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通心络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远近期的临床效果体会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20例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