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保理“疯狂”后迎面风险

2014-05-04李前

进出口经理人 2014年4期
关键词:杉杉疯狂账款

李前

记者从2月28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上获悉,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注册商业保理企业已达到284家,其中仅2013年就增加了200家,分别是2012年和2011年注册数量的4.5倍和11.1倍。可见,在政策利好带动下,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又经历了“疯狂”生长的一年。不过,风光背后也有隐忧,过快的增长速度积累了经营风险,不少业内人士已开始呼吁商业保理回归理性扩张。

政策利好,增长井喷

在本次峰会上发布的《中国商业保理行业研究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3年底,商业保理公司注册资本金总额超过290亿元人民币,2013年全年的注册资本金总额接近此前总和的10倍。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商业保理业务总量为200亿元人民币以上,比2012年增长超过一倍。

犹记得2013年3月举行第一届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时,不少保理业人士感慨“找到了组织”,这个行业不再是一盘散沙,终于得到了政策的眷顾。一年过去了,商业保理业以数据证明了发展的神速。

实际上,应收账款规模的持续上升是商业保理风生水起的强动力。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韩家平在峰会上介绍称,截至2013年底,全国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为956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汽车、通用设备等制造业应收账款金额较大。

不仅国内应收账款增加,而且近几年金融危机也催生了海外买家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外贸企业面临外需疲软、人民币汇率波动、成本上升等多重考验,货款回收不畅,更是使他们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境地。

在这种背景下,保理业的市场空间就显现出来。2012年之前,尽管商业保理发展缓慢,但是天津已经有一批商业保理公司,比如鑫银保理、渤海保理、嘉融信保理等,披荆斩棘,打下一片天地。

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动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2012年可谓是商业保理业的转折之年。这一年6月份,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12月,港澳投资者可在广州和深圳试点设立商业保理企业。就此,商业保理市场开始发力。

记者在峰会上了解到,2013年商务部批准在重庆两江新区、江苏省苏南经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此后,北京、浙江、河南、辽宁等地陆续批准成立商业保理试点企业。这更是促成了商业保理市场的井喷增长。

不过,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的银行保理占大头,商业保理还算是刚刚起步。招商银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任贤良在峰会上分析称,目前商业保理企业数量有284家,是银行数量的10倍,而其200多亿元的保理业务量,只是银行保理业务量的1/10。

争抢市场,风险积累

在商业保理市场热闹的表象下,风险也在生根发芽。天津一家商业保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以银行保理为主,在这么多家商业保理公司中,“真正开展业务的可能只有十几家。”他表示,如果商业保理公司不具备实业内的大股东背景,做业务时很难。

记者了解到,不少行业的领军企业看到了商业保理这片蓝海,目前已开始涉足保理业。其中,既有工程机械等传统企业,也有电商、支付等新兴企业,以及融资租赁等金融类企业。这些投资主体成为商业保理市场强有力的背后支撑。

“现在开展业务的商业保理公司,多围绕大股东的供应链展开。”杉杉富银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总裁程龙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杉杉富银保理虽然成立还不到一年时间,但是保理业务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元人民币,并实现了盈利。可以说,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保理市场中实现了突围。而其大股东杉杉集团在其中功不可没。“我们依托杉杉集团的供应链,主要开展服装和锂电池产业链的国内保理。” 程龙杰说。

事实上,现在的市场环境,对于那些单打独斗的第三方商业保理公司来说,成功之路遥不可及。“法律、监管、信用体系都跟不上,信用环境太差,风险很大。”程龙杰在开展保理业务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因此,杉杉富银现在只做非买断式保理。”

招商银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任贤良也称:“中国保理市场是极具挑战的,因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还有待完善。”他认为,现在市场上运行的这么多家保理商中,有一些资质存在问题。比如会不会上门对买方信用风险做实际调查,以及进行后继的风险管理。“大多数保理公司对此并不懂,这是风险所在。”

同时,国内商业保理公司的盈利模式也与国外有所区别,经营起来有难度。程龙杰告诉记者,国内商业保理公司主要靠利差,比如卖家向保理公司提出申请,应收账款金额是250万元人民币,保理公司到银行再保理,以10%的利率获得资金,再以15%的利率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提供给卖家,这样保理公司获得5%的利差。而国外的模式是收取服务费,一般收取应收账款的2%~3%。

除此之外,记者从峰会上获悉,目前深圳已经取代天津,成为商业保理公司注册数量最多的城市。截至2013年底,深圳注册商业保理企业共107家,占注册总数的1/3。

而注册门槛低,是深圳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国内大部分商业保理试点省市人民币注册实收资本比例达到100%,而深圳只有10%,远远低于其他省市。同时,目前国内注册规模在5000万元~1亿元人民币之间的商业保理公司为主力军,其中注册资本最低的一家公司来自于深圳,仅为5万元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对于这种低门槛的快速扩张表示担忧,认为资本金门槛太低,会导致泛滥成灾,并将积累经营风险,不利于商业保理市场的健康发展。韩家平甚至认为,应将商业保理发展速度降慢一些,这样才有更好的发展基础。

找到优势,创新经营

作为一个起步不久的行业,商业保理面临法律不健全、商业信用差、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和人才欠缺等多重困难。

程龙杰认为,“商业保理发展有两个关键要素,即人才和IT系统。”目前很多商业保理从业人员并没有保理操作经验,上岗都需要培训,人才队伍建设非常关键。

FCI副主席、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产品总监姜煦也认为人才和IT系统很重要。他表示,商业保理公司多面向中小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笔数众多、金额较小,保理操作成本很高,因此需要有IT系统的支持。

就杉杉富银来说,目前其每笔保理业务额度在500万~1000万元人民币之间,如果IT系统上线之后,单笔1000元的保理业务就能操作。

“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保理业务的操作必须建立在发票基础上。”任贤良在峰会上表示,“也就是说,做了保理业务之后,要在发票上做批注,表明这张发票所代表的应收账款的权利已经归属保理公司。但现实的情况是,有些省份的税务部门不允许企业在发票上做批注,有些财务人员也不愿意做批注。因为做了批注之后就意味着更改了发票。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很重要的法律问题。”

目前银行保理占据保理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商业保理发展艰难。对此,姜煦称,银行保理以大中型客户为主,几乎没有中小企业客户。商业保理公司应找到自身的生存空间和优势,即应着重培养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的客户群。商业保理公司资金实力和精力有限,可专注于某一个行业,做精做专。同时,要坚持产品研发和创新,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大小研发保理产品。

不少商业保理公司已经行动起来,比如渤海国际保理推出了应收账款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为首家利用资金信托方式融资的商业保理公司。另据程龙杰介绍,杉杉富银保理IT系统已经试运行,并“触电”与电商合作推出了线上保理业务,目前正处于试运营阶段,效果好的话将会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杉杉疯狂账款
消灭问号
十字棋
小小鸟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杉杉:“折叠”设计的人文新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