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口服装要符合中国标准

2014-05-04张杰

进出口经理人 2014年4期
关键词:合格进口服装

张杰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会按照我国的检测标准引导企业进口更符合标准的产品,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生产成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日前,3批不合格进口服装,共计2718件,货值5827美元,在上海外高桥检验检疫局监管下做销毁处理。这3批服装均系某畅销品牌,不合格项目包括甲醛含量和PH值等。

2014年以来,外高桥口岸服装进口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2014年前两个月,外高桥局共对1615批次进口服装实施检验,货值总计4591万美元,进口批次和货值同比分别上升44%和46%。1~2月,外高桥累计检出进口服装不合格126批,批次不合格率为7.8%,其中标签不合格115批,涉及卫生项目等内在品质不合格11批。

事实上,进口服装质量一直出于参差不齐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于进口服装的消费可谓越来越火。据杭州检验检疫局统计,2012年进口服装报检数量291批、货值731万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25.97%和53.67%;2014年第一季度进口服装报检数量125批、货值340.2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58%和9.44%。与进口服装的数量金额逐年上升相比,其质量安全却参差不齐,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项目被抽检出不合格的现象比比皆是,如2012年杭州局辖区进口服装不合格率达14.67%,2014年第一季度达23.68%。

进口服装质量参差不齐

据杭州局纺织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杭州局受理报检的进口服装多为中高端品牌,主要进口市场有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等;种类涉及裤子、针织外衣、衬衫、针织内裤、内衣、童装和婴儿服装等22个种类;单价在60美元左右,价格相对较高。“进口服装呈现的质量特点是外观质量出色,内在质量欠佳。从各服装类别的情况来看,童装质量问题最多,女性时装次之,而男装质量水平较高,尤其是西裤等正装。”

检验检疫部门接到进口服装的报检后,要先对进口企业进行备案,了解品牌销售、原产地等基本情况,随后根据一定比例进行抽检。检验主要包括外观质量检验和内在质量检验,抽样送实验室检测的项目有纤维含量、禁用偶氮染料、甲醛、pH值、色牢度、异味等。据介绍,2012年以来,杭州局检出进口服装的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色牢度不合格、pH值未达标,以及中文标签对于纤维含量的标注不规范这3个方面。色牢度是指染色服装颜色保持坚牢的程度评价标准,pH值是对面料酸碱度的衡量指标,而根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色牢度应大于等于3级,服装pH 值应在4.0~8.5之间。

“不合格服装对人体的伤害不亚于有毒食品。”杭州局纺织处负责人解释说,人体皮肤本身呈弱酸性,若穿着的衣物酸碱性不适宜会使皮肤表层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坏,且易滋生细菌,引起皮肤过敏。而色牢度不达标的服装易导致服装染料容易从纺织品转移到人的皮肤上,遇到水、汗渍或唾液时,颜料容易脱落褪色,并且颜料中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也可能被皮肤吸收。至于中文标签不合格,则是属于标签翻译和规范标注的问题,相对前面二者来说影响危害要小。

不能盲目迷信进口服装

“外来的和尚不一定会念经,进口服装也都并非安全可靠。”杭州局纺织处负责人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进口服装,不盲从、不盲信。从检验检疫部门的角度来说,要强化进口服装的检测机制,从制定进口服装检验抽样规范、调增进口服装法检目录、增加我国强制性法规的安全项目以及完善退运监督机制等几个方面,严把进口服装质量安全关,对国内消费者负责。以目前出问题最多的安全、健康、环保项目为例,目前进口服装主要依据国家强制性法规GB18401的要求进行检测把关,安全检测项目主要为AZO、甲醛、色牢度、pH值等。但是欧美等国对进口到其市场的服装不仅有以上项目的要求,还有重金属、邻苯二甲酸盐、五氯苯酚、燃烧性能等诸多项目要求。因此,可结合目前纺织品安全质量要求的新形势,适当增加我国强制性法规的安全项目检测要求,加强对消费者健康的保障。

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进口服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国内市场销售使用。涉及中文标签不规范的,经过整改、更换后可以恢复销售;涉及消费者安全、健康和环保项目不合格的产品必须退运或销毁。从进口企业的角度,应加强对国外供应商的管理,敢于提出质疑,并在检验检疫部门的配合下提前做好产品检测,确保进口产品符合我国技术法规要求,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

各国标准不统一是关键

由于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多是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原材料供应商和制衣工厂,因此进口服装的原产地来源复杂。就杭州局辖区来说,进口市场涉及49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服装企业对生产标准的把握水平不统一,是造成进口服装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

部分原产国纺织服装工业水平落后 国际服装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不少国外服装企业为节约成本,不断将供应链转移到劳动力价格成本更低的国家。而这些新的生产地纺织服装工业并不成熟,配套产业不齐全且技术水平低下,企业对服装原辅料的采购标准、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标准掌握不佳,易出现服装面料色牢度和纤维含量不符等质量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原产地来自东南亚和北非、东欧等地的进口服装质量水平相对较差。

国外供应商质量检测把关不严 部分国外供应商因对我国市场重视程度不足,对我国服装检测标准不熟悉,加上出于节约检测成本考虑,对所提供的服装未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造成不合格产品流向我国。如服装色牢度和禁用偶氮燃料等检测,根据我国检测标准,须对同一款式每一个颜色的服装面料都进行检测,而部分国外供应商仅抽检其中一两个颜色进行测试,无法保证其他颜色的产品质量。这也是进口服装频繁被检出色牢度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纤维含量标识不符 主要表现为纤维成分标识与实际检测不符、纤维含量标注不符合我国标准要求两个方面。造成纤维含量不符的原因:一是国外供应商与国内进口商对我国国家标准GB5296.4缺乏了解或标准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所采用服装标签中对纤维含量的标注方式不正确,出现标注顺序不符、漏标纤维成分等问题;二是少数进口服装有以次充好嫌疑,将低价纤维标为高价的纤维,或虚标高价纤维含量比例,以便提高售价。

从生产环节植入“中国标准”

鉴于中国进口服装的潜力巨大,服装检测成为必需,很多国际级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开始进驻中国市场,并纷纷采取同中国官方检验机构进行合作的方式,来为进口企业提供服务。这样的携手“联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合作之后,进口服装的检测流程又会有怎样的改变?

据北京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纺织品检测工作人员王先生称,即便与国际级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合作,也仍然会依照原有法定检疫流程和检验标准,对进出口口岸的服装进行抽样检测,不会缩短任何检验流程,也不会降低检测的标准。唯一有所改变的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会按照我国的检测标准引导企业生产更符合标准的产品,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生产成本、时间成本以及资金成本。

某国际级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纺织品部门负责人解释说:“政府检测部门与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合作将成为趋势,但是这将不会改变检验检疫的正常流程,但是,对于检测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流程的整合将会提供有意义的借鉴。这种合作,会更好地帮助国际生产企业了解中国国内的技术标准,引导他们在设计之初就按照这一标准执行,避免因不了解而导致的不符合要求,因不符要求而导致其他的负面影响。例如,避免金钱损和名誉损失等。”

事实上,在任何国家,只有通过价值链上各个利益主体和有关方的合作,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检测部门、制造商和终端消费者才可能会因此获益。首先,消费者可以放心,自己购买的商品经过了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全球统一的严格质量测试和生产监督控制;制造商可以凭借从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获得的标志等全世界接受和认可的产品检验标志提高其产品的认可度,扩大营销。

中国目前出口的产品以中端为主,中国会逐渐向中高端迈进,因为东南亚国家的成本远远低于中国。随着国家对外贸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服装行业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单纯依靠价格定位和数量取胜的基本模式,将不再适应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生产也将会越来越艰难。同时,在进口方面,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正瞄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无论如何,要先做好自身的“功课”,确保在质量层面符合当地国家的标准要求,这一点才是最为基本的门槛。

(作者单位: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格进口服装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让人心碎的服装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做合格党员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