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市场茁壮成长
2014-05-04李前
李前
一场金融风暴刮过,带来外需疲软和贸易摩擦频发,致使我国外贸增速放缓。反过来,这让我国更加重视拉动内需和平衡进出口贸易发展。由此,进口和出口并重成为重要举措。为了促进进口贸易的增长,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财政、关税、金融等多项扶持政策,同时批准成立国家级的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并在国内多个城市开展进口商品展览会。在此带动下,我国进口规模不断攀升。
进口规模稳增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进口贸易额快速增长。海关数据显示,2002~2013年,我国进口额从2952亿美元增加到19502.9亿美元,12年间进口规模增长了6.6倍, 在全球进口位次由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特别是近几年在出口政策推动下,进口规模增长加速。
作为进口贸易大国,我国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的重要目的地。从2013年数据来看,欧盟、东盟、韩国、日本和美国为我国前五大进口来源地,进口额分别达到2200.1亿美元、1995.4亿美元、1830.7亿美元、1622.8亿美元和1525.8亿美元。
从进口产品看,主要分为三部分:加工贸易进口、大宗商品进口及其他商品进口。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自国外进口的产品主要有:机电产品、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状的塑料、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成品油、粮食、钢材、医药品等。总体来说,能源资源类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进口规模较大。
不过,由于国家对出口贸易的大力推动,出口增长速度一度超过进口增长速度,从而带来大额贸易顺差的存在。2008年,我国贸易顺差额达到峰值,为2981亿美元。之后金融危机期间,贸易顺差有所收窄,2009年下降34.3%,2010年收窄6.4%,2011年收窄14.5%。到2012年,贸易顺差规模反弹至2311亿美元,扩大48.1%。2013年,顺差规模进一步增加到2597.5亿美元,扩大12.8%。
政策“套餐”上桌
需要指出的是,贸易顺差并不一定是好事。它带来巨大的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时,也导致不少国家指责中国操纵汇率,破坏自由贸易,从而使我国遭遇诸多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另外,贸易顺差也显示了我国经济对于出口的依赖性,一旦海外市场需求减弱,出口就有可能大幅下滑。因此,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国家推出了促进进口,从而平衡对外贸易的举措。
2012年4月3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该意见明确指出,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稳定和引导大宗商品进口,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同时,提出降低部分产品进口关税,并提供贴息支持。
这个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对外贸易平衡得到了国家的充分重视,进口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不过,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增加进口有哪些具体的优惠措施,包括关税、通关、贴息等方面。为了减轻进口企业的负担,财政部在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连续三年对进出口关税进行调整。
2012年,我国对包括煤炭、成品油等能源资源、护肤品等日用品在内的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2013年,对78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年度进口暂定税率,新增和进一步降低税率的产品主要有婴幼儿奶粉、心脏起搏器、云母片、羽绒等。2014年,将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平均优惠幅度达60%。其中,新增和进一步降低税率的产品包括活塞航空发动机、天然牧草、音频生命探测仪等,并继续对原产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秘鲁、韩国、印度等国家的部分进口产品实施协定税率。
除此之外,中央财政自2008年起设立专项资金,对列入《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中的产品(不含旧品)、技术,以贴息的方式给予支持。据悉,2008~2013年,中央财政累计拨付进口贴息资金123亿元,共支持符合政策要求的一般贸易进口1370.7亿美元。其中,2013年下拨进口贴息资金28亿元,资金规模比上年增长12%,平均贴息率比上年增长58.8%。
进口渠道动起来
在这一系列政策“套餐”红利带动下,国内各地方也行动起来,打造多渠道的进口路径。目前,国内已经建立起四个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分别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
据了解,这四个产业园区各有特点。其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有酒类、钟表、汽车、工程机械、机床、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健康产品、化妆品和文化贸易等十个专业贸易平台;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汇集了商务机、汽车、游艇、红酒、进口食品、高端家具等企业;宁波保税区吸引固体化工原料、钢材、铁矿砂、进口葡萄酒及食品等十大进口商品企业入驻;苏州工业园区侧重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领域。
除了这些进口促进产业园区,进口商品展也成为促进进口的重要渠道之一。为了增加进口,在2007年4月举行的第101届广交会上首次设立了进口展区,当年吸引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314家企业参展。到2013年的第114届,参展企业已增加到542家。
目前,中国(昆山)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义乌进口商品展和中国(四川)进口商品展知名度也日渐打开,促成了金属加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技术、食品、工艺品、服装服饰等众多领域进口交易的达成。
可以预见,在支持政策和进口渠道日渐完善背景下,我国进口规模将会继续稳步增长,在减少贸易摩擦的同时,平衡对外贸易发展。endprint